叶贤林
- 作品数:123 被引量:641H指数:15
-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多联荧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
- 郑欣叶贤林曾劲峰许晓绚张红熊文
- 称重法检测全自动加样仪RSP加样精度的应用
- 2004年
- 叶贤林杨立新聂冬梅张红
- 关键词:称重法
- 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BI)感染情况,分析无偿献血者中OBI的BCP/PC区和S区变异特征。方法应用ELISA和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84865(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HBsAg-/HBVDNA+标本做BCP/PC、S区及全基因序列巢武-PCR扩增以及病毒载量的测定,对检测的病毒序列做基因分型和与HBV野毒株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HBVDNA+检测率为1:2652(32/84865),这类标本的ALT均正常(〈40);其中OBI检出率为1:3031(28/84865),28例OBI中22例为B基因型、4例为C基因型、2例未能确定基因型。OBI血清型分类中21例为adw、4例为adr、1例为ayr、2例未确定。所有OBI标本的病毒载量为〈10~1701(中位数116)IU/mL。BCP/PC区有35.7%(10/28)的标本出现G1896A突变,B型标本在MHR第1个袢状结构区(aa124-aa137)氨基酸的置换频繁。结论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着相对较高的OBI;其OBI标本中BCP/PC区的碱基突变以及B型的主要亲水区(MHR)氨基酸的置换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 杜鹏郑欣许晓绚王镇曾劲峰王文敬黎诚耀叶贤林
- 关键词:血清型乙型肝炎病毒无偿献血者
- 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HBsAg筛查阳性的血清学特性检测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2012年12月~2013年5月血液标本中HBsAg结果呈阳性的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中和确证试验和HBV-DNA检测,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乙肝感染现状及血清学特性。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样采用1遍ELISA和1遍NAT检测的筛查模式,HBsAg筛查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中和试验、抗-HBs、HBeAg、抗-HBe、抗一HBc检测,同时进行HBsAg、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中HBsAg酶免确证阳性率为0.63%(236/37669);血清学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为主,占73.31%;NAT有反应性和NAT无反应性的血清学模式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HBsAg浓度组间,NAT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HB-sAg浓度〉100.00IU/mL,NAT阳性检出率达100%;在HBsAg和抗-HBs共存的模式中,NAT有反应性组和NAT无反应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HBsAg筛查结果阳性以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学模式为主,HBsAg的含量和NAT检出率有相关性。
- 古醒辉叶贤林杜鹏熊文王宋兴刘衡邬林枫
-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ELISA检测
- 输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国内外各类机构输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深圳市血液中心多年创新人才培养结果,提出创新人才的分类培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全世界各类机构对输血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根据实践应用确立我国输血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计分析培养结果和进一步改进方法。结果深圳市血液中心确立应用型创新人才和研究型创新人才两种培养模式。20年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优良的成绩,共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39910人次,研究型创新人才300人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如各类大专院校实践技能、入职培训、专业学习和综合培训人数成逐年显著性增高趋势(P<0.001)。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以在职人员为主,占69.7%,各年度间本科生研究型人才培养占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医学领域应以需求为导向精准进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提前加大对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投入。
- 章昊卢亮邬旭群叶贤林
- 关键词:教育输血医学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
- 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加样容量的双波长比色校正
- 1999年
- 叶贤林
- 关键词:加样双波长
- 微板速率一步法测定ALT值延迟时间的设置
- 2005年
- 王飞张红尚桂芳马兰聂冬梅叶贤林曾劲峰李活许晓绚杨立新
- 关键词:ALT值延迟时间肝功能血清
- 深圳市18~25岁抗-HBc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18~25岁抗-HBc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血清学和分子生物性特征。方法对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18~25岁合格献血者血浆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抗-HBs定量检测,对抗-HBc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BCP/PC区及S区巢式PCR扩增,对扩增结果阳性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同时进行QPCR定量检测。结果在889名18~25岁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合格献血者中,抗-HBc(+)共231名,占总人数25.98%(231/889),其中18~21岁组70名,占该组19.72%(70/355),22~25岁组161名,占该组30.15%(160/534);抗-HBs(+)共568名,占总人数63.89%(568/889),其中18~21岁组218名,占该组61.41%(218/355),22~25岁组350名,占该组65.54%(350/534);对197例抗-HBc(+)标本利用巢式PCR对HBV S区及BCP/PC区扩增,2例S区阳性,占1.02%(2/197),5例BCP区阳性,占2.54%(5/197),且均属于22~25岁组。对S区阳性PCR产物测序,发现2例均为B型,DNA序列与野生型相比,1例在532号位点由T变异为G,即T532G,氨基酸序列未发生变异。另1例氨基酸序列发生E44U变异。结论经HBs Ag及NAT检测合格的抗-HBc(+)献血者,其血液中仍有一定几率含有HBV DNA,需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 叶贤林杜鹏冯旭郑欣许晓绚
-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V
- 无症状携带献血者HTLV-Ⅰ病毒的前病毒长末端核酸序列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本地区检出的无症状献血人群携带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株亚型。方法对3份HTLV-Ⅰ/Ⅱ血清阳性标本,采用Nested-PCR方法检测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1ong terminal repeat,LTR)并测序分析。结果从1名有多次合格献血经历,但抗体筛查强阳性(OD=3.000)血样中提取到HTLV-Ⅰ前病毒DNA。核苷酸序列分析提示,与日本原型ATK株比较其序列一致性为98.4%(738/750)。结论试验认定该HTLV病毒为世界群b型日本型毒株,并提示无症状携带HTLV-Ⅰ病毒的献血者具有潜在经血传播的风险。
- 孙淑君杨洋刘丽华叶贤林孔令魁
- 关键词:HTLV核酸序列分析
- 乙肝疫苗免疫献血者人群HB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献血者人群中HB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HBsAg+/抗.HBs+发生机制。方法从13504(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收集HBsAg+/HBVDNA+者58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获得其中35例Pre—S/S基因片段并测序、基因分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58例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通过咨询随访,确认其中的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抗-HBs+/抗-HBc+者,并与对应基因型的HBsAg+/抗。HBs-/抗HBc+毒株Pre—S/S序列比对,分析其变异特征。结果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检出率为0.43%(58/13504),HBV感染率约为1.90%(26/13707);35例Pre—S/S区扩增成功的标本基因型B、C构成比分别为42.86%(15/35)、57.14%(20/35),其中5例HBsAg+/抗.HBs+/抗-HBc+标本均为基因曰型,抗-HBs滴度(10.45—88.76)(中位数21.54)mlU/mL,病毒载量为(3.8~5.5)X10’(中位数6.7x10。)IU/mL。HBsAg+/抗一HBs+组除了Pre—S1基因区,Pre.S/S、Pre.S2、S、MHRl、MHR2、a抗原决定簇基因的氨基酸置换率均明显高于HBsAg+/抗HBs一组各区(P〈0.05),以主要亲水1区(MHRl)和Pre.s2区的氨基酸变异率最高(3.11%、4.36%),MHRl区出现少见的N40S、P62L变异,在主要亲水2区(MHR2)有60%(3/5)标本为高度保守,20%(1/5)标本在整个Pre-SIS区没发生变异。未发现a抗原决定簇常见G145R变异。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HBsAg+/抗-HBs+的机制与Pre-S/S区变异,特别是MHRl、Pre.s2区变异增多有重要关联,基因B型的HBVDNA可能在乙肝疫苗免疫压力下更易发生变异而导致抗-HBs与HBsAg不能中和。
- 朱为刚郑欣叶贤林张红熊文曾劲峰
- 关键词:乙肝疫苗献血者抗-HBS分子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