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明权

作品数:30 被引量:32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5篇三峡库区
  • 5篇生态
  • 5篇库区
  • 3篇氮素
  • 3篇植物
  • 3篇水库
  • 3篇水塘
  • 3篇土壤
  • 3篇污染
  • 3篇流域
  • 3篇面源
  • 3篇池塘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需水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补偿
  • 2篇生态输水
  • 2篇生态系统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重...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长江大学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西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重庆市环境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重庆渝佳环境...

作者

  • 30篇吕明权
  • 18篇吴胜军
  • 11篇姜毅
  • 10篇陈吉龙
  • 10篇温兆飞
  • 7篇陈春娣
  • 6篇王继军
  • 5篇黄平
  • 4篇王雨
  • 3篇王小晓
  • 2篇夏自兰
  • 2篇易雪梅
  • 2篇马茂华
  • 1篇夏军
  • 1篇王延平
  • 1篇杨军
  • 1篇穆兴民
  • 1篇杨杉
  • 1篇叶飞
  • 1篇周文佐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生态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9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适应于消落区水湾坡地的梯塘构造方法及梯塘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于消落区水湾坡地的梯塘构造方法及梯塘结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构建“陆地——消落区——水体”的基础,(2)设置集水塘,(3)沿坡地将消落区及部分陆地修整为梯田,(4)沿梯田从下到上分别种植漂浮植...
陈春娣陈吉龙默克·科林温兆飞吕明权姜毅吴胜军
文献传递
重庆丘陵山区池塘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
池塘等小型水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碳排放的热区,但是对池塘碳埋藏速率认识相对匮乏,限制了全面认识池塘在流域碳传输中的功能。为探究池塘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的11个池塘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7月对池塘沉积物进行采样,分析了池塘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估算出池塘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量和埋藏速率,并分析了池塘因素和流域因素对池塘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沉积物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在1.03%—3.51%之间变化,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2)有机碳埋藏速率均值为194.60 g m^(-2)a^(-1),范围区间为142.76—293.32 g m^(-2)a^(-1),略高于其他池塘的类似研究结果;(3)沉积物TOC含量与总氮(TN,Total Nitroge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流域中林地面积占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旱地面积占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有机碳埋藏速率与流域内旱地面积占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池塘相对于大型水体储碳能力更强,池塘虽然单位面积小,但数量多,在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核算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地理景观单元。
王馨平吕明权文雯马琦
关键词:池塘沉积物总有机碳
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情景下东北沟流域植被生态需水量及其对产流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京津水源区上游生态环境建设需水与向下游多输水的矛盾现实,基于气象、土壤、土地利用/覆盖(1990年和2009年)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潜在蒸散量,再用土壤和植被信息对其进行修正,计算了水源区东北沟流域1990年、2009年及其他5种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情景下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2005—2009年4—10月潜在蒸散量是715.04 mm;2009年流域植被适宜生态需水量是399.42 mm,最小生态需水量是339.68 mm,比1990年的适宜和最小量分别多122.5 mm、144.5 mm;平水年的降雨均可满足各种情景生态需水要求,其中需水量较大的是情景Ⅲ(草地转化为林地),其适宜需水量达784.69×104m3,情景Ⅱ(林地转化为草地)的需水量最小,适宜需水量是687.27×104m3,该情景较适合向下游输水为目的的生态建设,但该情景实施的前提是建立下游向上游的生态补偿机制。
吕明权王继军
关键词:生态需水量
基于生态输水下的冀北山区东北沟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研究
冀北土石山区是滦河潘家口水库和潮河密云水库的主要集水区和水源地,担负着为京津地区输水的重要职责,但是近年来来自于此区域的水量明显减少。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各种治理措施下的现状土地利用/覆盖模式对径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抑制作用,...
吕明权
关键词:土壤侵蚀生态需水土地利用优化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农田面源污染典型区域制图及其研究现状评价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通过遴选影响库区农田面源污染关键因子,获得了3大类8小类库区农田面源污染典型区,从空间分布格局的角度对这些典型区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土壤类型是导致不同典型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已在库区内开展农田面源污染研究工作的相关研究区进行了典型性分布现状评价,研究认为:(1)目前针对"紫色土-旱地-林地-水田"农田面源污染典型区的研究区设置较完善,在整个库区中的分布格局也较合理,有利于相关研究成果在该区推广应用;(2)对"黄壤-旱地-林地"典型区研究较少,无法满足整个库区尺度下的应用需求,需加强对库区中部和库尾相关区域的研究区配置;(3)由于对"石灰(岩)土-林地"典型区的研究缺失,亟需开展该区内农田面源污染研究工作。研究获得的不同类型典型区分布图可为相关研究区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此外,研究虽只是针对农田面源污染开展了典型区制图分析,但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在必要数据支持下,可应用于三峡库区或其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典型区制图研究。
温兆飞吴胜军陈吉龙吕明权王小晓肖艳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农业面源污染非点源污染
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62
2015年
三峡消落带生态系统是一条特殊的生态脆弱带,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对整个三峡库区的影响使得这一生态过渡区逐渐成为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1989—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三峡消落带研究的论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三峡消落带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内容包括论文数量及发表年代分布、研究机构、发表期刊和重要主题等。1989—2013年间,国内外总共发表三峡消落带研究的论文478篇,其中中文论文436篇,英文论文42篇;文章数量逐年递增,特别是2009年以后,增长速率明显加快;消落带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北和北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发表论文数量在研究机构中名列前三;《生态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3种期刊的载文数量最多,《生态学报》主要报道消落带植物研究成果,《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关注的领域较为宽泛,《环境科学》主要报道土壤和环境问题的研究;研究地点主要分布在长江支流上,其中澎溪河流域的消落带面积比例最大,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相对更多;生态是消落带研究最大的主题,土壤和植被是消落带研究的主要生态要素,磷、氮和重金属在土壤的循环过程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何生态重建消落带生态系统是目前遇到最大的挑战之一。以后,需要加强三峡消落带的长时间序列的监测,及加强特殊水位脉动下物质在消落带内部、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迁移过程的研究。
吕明权吴胜军陈春娣姜毅温兆飞陈吉龙王雨王小晓黄平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文献计量学
基于LUCC的冀北土石山区东北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在G 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气候、土壤、植被盖度、DEM、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影像等数据,揭示东北沟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特点,明确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林地增加,草地、耕地和难利用土地减少,林地和草地之间及其内部转化较为明显;2)土壤侵蚀模数由1990年的5 136.13 t/(km2.a)减小到2009年的1 823.30 t/(km2.a),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减弱,土壤侵蚀由轻度侵蚀(32.78%)和中度侵蚀(28.49%)为主减弱到以微度侵蚀(42.16%)和轻度侵蚀(33.25%)为主;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其差异也比较明显,林地、居住建筑用地的侵蚀强度较小,难利用土地土壤侵蚀强度较大。难利用土地是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吕明权王继军王继军江青龙郝晓东
关键词:土壤侵蚀RUSLE
吴起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被引量:24
2010年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吴起县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善,生态服务价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运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估算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990-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耕地、草地面积逐步减少,园地、林地面积逐步增加。1990年吴起县生态服务价值为16.41亿元,2001年为24.97亿元,2007年为28.19亿元。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构成中除了食物生产和废物处理功能外,其它生态服务功能都在增加。
吕明权王延平王继军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退耕还林工程
基于最小数据方法的滦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为探讨在京津上游水源区实施有效生态补偿机制,减少上下游水资源矛盾,以潘家口水库水源区隆化县、平泉县为例,利用最小数据法推导了在不同补偿标准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比例,明确了水资源供给量与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施生态补偿可以促使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发生变化,减少上游用水,有助于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缓解上下游用水矛盾实现上下游协调发展;按潮河流域退稻还旱的补偿标准对隆化县水稻种植农户提供补偿,有74.12%的稻田农民愿改种玉米,能提供水资源服务量是1.41亿m3;根据水资源供给量目标不同,可以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可根据下游用水需求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
吕明权王继军王继军
关键词:生态补偿滦河流域
城市水系统理论及其模型研制与应用
2024年
城市水系统理论是流域水系统科学在城市尺度的拓展,为解决城市化引起的人水关系失衡和突出水问题(内涝、黑臭和水污染、生态退化等)提供了新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现有城市水系统相关研究大多关注水循环单一过程,对水循环及其伴生的物质循环、水生态以及人文等过程互馈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流域水系统科学和水循环理论为基础,发展了城市水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技术体系;以城市多种下垫面条件下时变增益降雨-径流模型为核心,耦合自然-社会水循环及其伴生的水环境、水生态等过程和多尺度海绵措施的影响,研发了城市水系统5.0模型,实现了源头降雨-径流-面源污染负荷、排水管网系统水量水质转输、末端调蓄和净化、社会经济水循环、水系统评估和调控等五大关键模拟功能,成果已在武汉市开展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城市水系统应以城市及其联系的河湖为研究对象,探索城市自然-人工侧支水循环和外江调蓄等耦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海绵措施对水量-水质-水生态等过程的调控机制.研发的城市水系统5.0模型很好地模拟了城区降雨-径流过程、水体总氮和总磷浓度、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指标等.与实测数据对比,所有降雨-径流场次的相关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分别处于优秀和良好等级;78.1%的实测点位中总氮和总磷浓度模拟偏差均在良好等级,且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在18个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指标中, 100%、83.3%和69.4%的指标偏差、相关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均在优秀等级.在此基础上,优选源头海绵措施、人工强化措施和源头削减-路径拦截-末端治理等分别明显改善了内涝、水体黑臭和湖泊富营养化.其中1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最大内涝淹没面积削减达32.6%,黑臭水体去除率为65%,水体综合营养指数降低了37%,武汉市2020年绿色发展水平也由现状条件下的0.5
夏军张永勇佘敦先张世彦杨军吕明权张翔罗安琪吴胜军刘阳
关键词:城市水系统水问题数学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