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柏楠
- 作品数:60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水通道蛋白和新型免疫细胞对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 石晓明吴胜春王建升董军杰杨明利唐雷杨永宾吕柏楠
- 技术领域:人口与健康该课题主要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技术内容: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由于结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时多已处于进展期,肝、肺转移率高,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直肠癌生物治疗肿瘤治疗
- 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及增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分为正常氧对照组(采取常规培养)和低氧处理组[用混合气(94%N2、5%CO2、1%O2)置换法低氧分别处理24、48和72 h]。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及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改变。结果低氧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明显抑制(P<0.05),且抑制率随着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低氧处理后处于G0/G1期的细胞均显著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低氧处理组PCNA的mRNA和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0.05),P53和HIF-1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结论低氧处理明显抑制ECV304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CNA的表达降低,P53、HIF-1α的表达升高有关。
- 石晓明吴胜春唐雷吕柏楠杨永宾
-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2组均予溶栓、抗凝治疗,治疗组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注射用丹参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7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D-D及FD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APTT、PT延长(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D-D水平较对照组低,APTT、PT时间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以改善DVT患者的凝血功能,对DV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吕柏楠赵伟石晓明吴胜春唐雷杨永宾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银杏内酯类
- HNF1A基因多态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系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L)患者外周血肝细胞核因子1A(HNF1A)基因rs1169288、rs2259820、rs2464196位点多态性情况,探讨其与ASOLL的关系。方法选择ASOLL患者350例(病例组),其中病情严重程度为Ⅰ期64例、Ⅱ期136例、Ⅲ期98例、Ⅳ期52例,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HNF1A基因rs1169288、rs2259820、rs2464196位点多态性,同时检测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CRP、IL-2、IL-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NF1A基因多态性与ASOLL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外周血HNF1A基因rs1169288位点TT、GT基因型占比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rs2259820、rs2464196位点的基因型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Ⅰ、Ⅱ、Ⅲ、Ⅳ期患者HNF1A基因rs1169288位点TT、GT基因型分布及T等位基因频率逐渐升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NF1A基因rs1169288位点TT基因型是ASOLL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92,95%CI:4.196~47.104,P<0.01)。结论 HNF1A基因SNP位点rs1169288与ASOLL的发病密切相关,其TT基因型是ASOLL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石晓明赵伟杨永宾吕柏楠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单核苷酸多态性血脂炎性因子
- 股总动脉医源性损伤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主因突发右足疼痛、发凉2 d入院。查体:右足皮色苍白,未见青紫发花,双下肢皮温低,以右下肢为甚,左股动脉搏动良好,左腘动脉搏动弱,右股动脉搏动弱,右腘动脉、双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未触及搏动。
- 姜广伟唐雷吕柏楠
-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股总动脉医源性损伤
- 低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HIF-1α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凋亡及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人脐静脉内皮ECV304细胞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和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氧处理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随着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低氧处理细胞后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处理组细胞Caspase-3、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Bcl-2则明显下降(P<0.05),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低氧呈时间依赖性上调HIF-1α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结论低氧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IF-1α表达上调及Bcl-2的表达降低、Caspase-3和Bax的表达升高有关。
- 吴胜春石晓明杨永宾吕柏楠唐雷
-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术前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将42例结肠癌并接受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2例术前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5 d后进行手术,对照组20例直接手术。记录2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后检测2组肿瘤组织细胞周期及凋亡率,比较2组肿瘤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mRN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及生存素(Survivin)mRNA水平变化。结果2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G0/G1期肿瘤组织细胞增加(P<0.05),S期、G2/M期肿瘤组织细胞减少(P<0.05),凋亡率增高(P<0.05)。治疗组AQP1 mRNA、PCNA mRNA及Survivin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QP1 mRNA、PCNA mRNA及Survivin mRNA表达有关。
- 石晓明吴胜春杨永宾唐雷吕柏楠
- 关键词:注射剂苦参结肠肿瘤
- 水通道蛋白-8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表达水通道蛋白-8(AQP-8)真核表达载体,观察水通道蛋白AQP-8对HT-29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蛋白(IAP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用于实验。构建AQP-8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T-29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FP-AQP-8转染效率;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GFP-AQP-8的HT-29细胞凋亡抑制蛋白(IAPs)家族成员c-IAP1、c-IAP2、XIAP、NIAP、Survivin和Livin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FP-AQP-8转染后结肠癌HT-29细胞AQP-8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MTT分析结果显示,转染了GFP-AQP-8的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分析发现,转染了GFP-AQP-8的HT-29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转染GFP-N1的阴性对照组相比较,转染了GFP-AQP-8的HT-29细胞cIAP1、c-IAP1、XIAP、Livin和Surviv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NIAP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过表达AQP-8可抑制HT-29细胞生长,并能通过下调c-IAP1、c-IAP1、XIAP、Livin和Survivin表达诱导HT-29细胞凋亡。
- 李建强张宏蕊石晓明吕柏楠
- 关键词:结肠肿瘤凋亡凋亡抑制蛋白
- 消化道肿瘤COX-2、多药耐药相关因子表达与体外化疗药敏性的关系及意义
-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COX-2、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gP、GST-π、TopoⅡα)表达与化疗药敏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84例胃癌、大肠癌标本进行MTT法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OX-2、P-g...
- 檀碧波韩杰耿玮吕炳蓉吕柏楠赵建辉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环氧合酶-2多药耐药性体外药敏实验
- 文献传递
- 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因左侧IVCS继发DVT入院治疗的26例患者的资料,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膝下深静脉穿刺、Angiojet导管吸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同期滤器取出的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导管吸栓时间;观察手术前后左下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15 cm和膝下10 cm周径差,以及手术前后1 d血红蛋白量、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通过随访,评价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髂静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时间为(171±35)min,吸栓时间为(263±89)s。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手术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健患肢膝上及膝下周径差均减小(均P<0.01);血红蛋白量减少,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上升(均P<0.01)。患者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其中1例患者7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存在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流无影响;其余患者均支架通畅。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血栓后综合征。结论:一站式腔内介入治疗IVCS合并左下肢DVT安全可行,治疗过程中须关注导管吸栓所致的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干预,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
- 姜广伟丁殿柱张晓宇牛帅吕柏楠
-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支架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