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凤锷

作品数:62 被引量:57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学成
  • 15篇中药
  • 15篇化学成分
  • 13篇生物碱
  • 11篇二萜
  • 10篇二萜生物碱
  • 9篇活性
  • 8篇三萜
  • 7篇竹节香附
  • 7篇香附
  • 6篇生药
  • 6篇化合物
  • 5篇药用
  • 5篇植物
  • 5篇化学成分研究
  • 4篇药用植物
  • 4篇皂甙
  • 4篇生物医学
  • 4篇生物医学领域
  • 3篇药理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成...
  • 23篇兰州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2篇吴凤锷
  • 19篇丁立生
  • 12篇王明奎
  • 12篇陈耀祖
  • 7篇田军
  • 5篇陈谨
  • 4篇郑颖
  • 4篇陶曙红
  • 3篇朱子清
  • 3篇陈瑛
  • 3篇彭树林
  • 3篇邓赟
  • 2篇陈佩卿
  • 2篇程东亮
  • 2篇唐天君
  • 2篇罗禹
  • 2篇张嘉岷
  • 2篇吴蔚
  • 2篇陈斌
  • 1篇李翔

传媒

  • 21篇天然产物研究...
  • 5篇中草药
  • 4篇化学学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药学学报
  • 3篇Acta B...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癌症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开发动态
  • 1篇色谱
  • 1篇全国中药研究...
  • 1篇第三届全国农...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7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2篇198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酸藤子(Embelia laeta)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6
2004年
首次从紫金牛科酸藤子属植物酸藤子 (Embelialaeta)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 10个已知化合物 ,通过波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 2 ,6 二甲氧基苯醌 (2 ,6 dimethoxybenzoquinone) (1) ;柠檬酸单甲酯 (6 methylcitrate) (2 ) ;柠檬酸二甲酯 (1,5 dimethylcitrate) (3) ;柠檬酸三甲酯 (trimethylcitrate) (4 ) ;没食子酸(gallicacid) (5 ) ,β 胡萝卜甙 (β daucosterol) (6 ) ;香草酸 (vanillicacid) (7) ;3,5 二甲氧基 4 羟基苯甲酸 (3,5 dimethoxy 4 hydroxybenzoic) (8) ;3,5 二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酸 (3,5 dihydroxy 4 methoxybenzoic) (9)和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 (10 )。
唐天君吴凤锷
关键词:化学成分紫金牛科酚酸柠檬酸酯
鸡脚参醇提物药理活性研究
2003年
对鸡脚参醇提物进行了抗炎、止咳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活性部位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的趋势。可延长二氧化硫引起的小白鼠咳嗽的潜伏期。鸡脚参醇提物的急性毒性较小 ,抗炎、止咳作用明显。
罗禹丁立生田军吴凤锷
关键词:醇提物药理活性抗炎止咳唇形科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被引量:1
2002年
我们以现代科技理论为出发点 ,提出了《组合中药学》新理论体系 ,试图使中外学者对中药的认识趋于一致。中药的本质就是“组合”。无论是单方或复方都是一个庞大的分子库。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分子组合成一个群体。这些群体表现出特定的药效。“组合”有三层意思 :生药的组合、活性分子群的组合与特定疗效的组合。分子群是特定药效功能的物质基础。《组合中药学》就是从《组合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及其药效的物质基础 ,阐明中药活性部位的相互作用与药效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组合中药学》的三个新概念 :中药功效分子族 :具有相似药效作用的一类分子的组合 ,其骨架及功能团相同或相似。单味中药表征性组合分子 :单味中药药效的代表性功效分子族 ,即主要药效分子组合。单味中药非表性组合分子 :单味中药表征性分子以外的其它功效分子族 ,即辅助药效分子的组合。《组合中药学》的主要研究范围 :中药药效的组合分子学基础 (植物化学 ,天然产物 ) ;组合分子的药理学基础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药理学 )。本文提出了应用《组合中药学》研究新型中药的新方法。
吴凤锷吴蔚
关键词:中药天然药物生药
中药竹节香附和露蕊乌头中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以及色谱分离方法的改进
吴凤锷
关键词:竹节香附色谱分离
单味中药全活性成分代替相应生药用于处方的方法
2004年
吴凤锷
关键词:单味中药处方剂型
打破碗花花中三萜皂苷的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从打破碗花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五个单取代三萜皂苷,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了三个新苷,命名为打破碗花花苷A(S_3)、B(S_4)和C(S_5)(hupehensis saponins A、B、C),两个已知的三萜皂苷是prosapogenin CP_4(S_1)和CP_6(S_2),曾从本属植物中发现过.
王明奎陈耀祖吴凤锷
关键词:打破碗花花三萜皂苷乙醇提取物
拟玉龙乌头的二萜生物碱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从拟玉龙乌头Aconitumpseudostapfianum根中分得10个二萜生物碱,其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14-benzoyl-8-O-methyl-aconine(Ⅰ),aconitine(Ⅱ),deoxyaconitine(Ⅲ),penduline(Ⅳ),yunaconitine(Ⅴ),neolinine(Ⅵ),15α-hydroxyneoline(Ⅶ),neoline(Ⅷ),talatisamine(Ⅸ)和aconosine(Ⅹ),其中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陈瑛丁立生王明奎彭树林陈佩卿吴凤锷
关键词:毛莨科二萜生物碱中草药
一类具有抑制肝炎病毒活性的阿朴菲型生物碱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公开了一类具有抑制肝炎病毒(包括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活性作用的阿朴菲型生物碱:结构式中:R<Sub>1</Sub>,R<Sub>2</Sub>,R<Sub>3</Sub>,R<Sub>11</S...
吴凤锷陈谨
文献传递
峨眉海桐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作者从药用植物峨眉海桐 (Pittosporumomeiense)根中 ,分离得到了 8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及已知物数据对照 ,分别鉴定为 11 羟基杉醇 (11 hydroxylsugiol,1) ,羽扇豆酸 (lupaticacid ,2 ) ,软脂酸 (palmiticacid ,3) ,软脂酸单甘油酯 (palmiticmonoglycerolester ,4 ) ,β 谷甾醇(β sitosterol,5 ) ,胡萝卜甙 (daucosterol ,6 ) ,豆甾醇 (stigmasterol,7)和 4 甲氧基糠醛 (4 methoxyfurancarboxaldehyde ,8) .其中 ,化合物 1和
唐京生陈谨田军王幼平吴凤锷
关键词:海桐花科二萜三萜
天然产物开发研究展望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天然产物开发研究的概况,包括氨基酸、蛋白质、酶、淀粉、纤维素、糖类及其衍亍生物、油脂、天然色素、甜味素、食品、饮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及成果。首次建议用“生物资源化学”作为这一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了预测。
吴凤锷
关键词:生物化工生物资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