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华斌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主题

  • 10篇电化学
  • 10篇电化学性能
  • 10篇氢氧化镍
  • 7篇非晶态氢氧化...
  • 7篇OH
  • 6篇电极
  • 6篇电极材料
  • 5篇非晶
  • 4篇氧化镍
  • 4篇氢氧化
  • 4篇微乳液
  • 4篇晶态
  • 4篇非晶态
  • 3篇电池
  • 3篇乳液法
  • 3篇微乳液法
  • 3篇纳米
  • 3篇CU
  • 2篇微结构
  • 2篇稀土

机构

  • 12篇桂林工学院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吴华斌
  • 14篇刘长久
  • 8篇孙丹
  • 3篇谷得龙
  • 3篇陈世娟
  • 2篇邢春晓
  • 2篇李延伟
  • 2篇齐美荣
  • 1篇李继春
  • 1篇李广燕
  • 1篇钟胜奎
  • 1篇王慧景
  • 1篇易凌英
  • 1篇赵卫民
  • 1篇秦明珠
  • 1篇毛得来

传媒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桂林工学院学...
  • 2篇第十四次全国...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稀有金属
  • 1篇广西科学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微细加工技术
  • 1篇第七届中国国...

年份

  • 6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稀土与金属离子复合掺杂非晶Ni(OH)<,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论文全面综述了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基于非晶态材料的诸多优异性能及稀土元素物质独特的电子组态和功能金属离子的强电化学活性等作用,本文从非品态材料的角度出发,通过快速冷冻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了掺杂Y(Ⅲ)、La(Ⅲ)以...
吴华斌
关键词:电极材料氢氧化镍非晶态材料电化学性能
文献传递
纳米非晶态Ni(OH)_2电极材料的稀土掺杂改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提高镍基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稀土Ce掺杂纳米级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材料。采用Raman,XRD,SEM和TEM对其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交流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性能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掺入适量的Ce可以进一步增强纳米非晶态氢氧化镍的无序性并且使颗粒细化,进而使其电化学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降低,电化学活性明显增强。样品作为MH-Ni电池正极材料以0.2 C充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当掺杂Ce的质量分数为4%时,其放电比容量达到336.7 mAh/g,这明显高于晶态β-氢氧化镍电极材料289 mAh/g的理论容量,说明纳米非晶态氢氧化镍作为高活性电极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刘长久谷得龙孙丹吴华斌
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物理特性与电化学性能(英文)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了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对制得材料样品进行了XRD,SEM,TEM,DSC和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将其制成MH-Ni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粉体为非晶态,颗粒粒度为纳米级,类似球形。非晶纳米Ni(OH)2的热分解温度286.4℃低于常规球形Ni(OH)2的热分解温度333.8℃,同时具有较大得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别为76.2089m2·g-1和37.7nm。与普通β-Ni(OH)2相比较,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电极充电电压低,放电电压平台时间长,且高达1.258V,放电比容量为349.85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20次循环后其容量衰减仅为1.28%。
刘长久王慧景吴华斌孙丹
关键词: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物理特性电化学性能
稀土Nd^(3+)与Cu^(2+)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被引量:2
2009年
晶态氢氧化镍[Ni(OH)2]在碱性电解液中易发生相变,影响其电化学性能。文中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Nd3+和Cu2+复合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2粉体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及物理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非晶态Ni(OH)2样品材料,微结构含有较多结晶水,物相近似球形,粒径大小在20—30nm。对样品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掺杂Nd3+和Cu2+的摩尔比为2∶1时,所制备的样品材料合成镍电极,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在恒电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的充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48.0mA.h/g,放电中值电压为1.2723V,同时样品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可逆性较好,电极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较小。电化学性能优于目前MH-Ni生产应用的晶态β-Ni(OH)2电极材料。
李广燕刘长久吴华斌赵卫民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镧(Ⅲ)与锌(Ⅱ)复合掺杂非晶Ni(OH)_2的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镧(Ⅲ)与锌(Ⅱ)复合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样品材料的结构形态和形貌采用XRD,SEM和Ra-man光谱进行表征分析,同时将样品合成电极材料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研究了样品电极的不同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发现,在80mA·g-1恒电流充电5h,40mA·g-1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V的充放电制度下,复合掺杂4%La(Ⅲ)6%Zn(Ⅱ)样品的放电平台为1.273V,放电容量为346.86mAh·g-1,且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循环可逆性较好。
吴华斌刘长久孙丹
关键词:微乳液法非晶态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
La(III)与Sr(II)复合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微乳液快速共沉淀法制备稀土La(III)与Sr(II)复合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样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XRD,Raman光谱和SEM进行表征分析。将样品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研究了稀土La(III)和Sr(II)复合掺杂对氢氧化镍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应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发现,在0.1 C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放电制度下,La(III)和Sr(II)复合掺杂样品的放电平台为1.265 V,放电容量为340.56mAh.g-1,且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循环可逆性较好,并能有效抑制析氧反应的发生。
刘长久吴华斌李延伟陈世娟
关键词:微乳液法非晶态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
Cu(Ⅱ)和Fe(Ⅲ)复合掺杂非晶相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MH-Ni电池以其比容量高,无记忆效应,耐过充放电性能强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异性能,倍受人们的青睐,被誉为21世纪绿色环保电池,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本文从铜和铁复合掺杂制备非晶和铁复合掺杂制备非晶氢氧化镍的角度出发...
孙丹刘长久吴华斌
关键词:MH-NI电池电化学性能电极材料
文献传递
Fe(Ⅲ)和Al(Ⅲ)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2的电极材料及性能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快速冷冻沉淀法首次成功制备出Fe(Ⅲ)和Al(Ⅲ)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2粉体材料。通过XRD、SAED、SEM、IR、Raman光谱及DSC-TG等对样品粉体的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和分析,同时将样品合成电极材料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材料内部结构缺陷多、无序性强、材料微粒大小比较均匀,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结合水含量较多。将复合掺杂Fe(Ⅲ)5%和Al(Ⅲ)8%的样品材料制备镍正极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在以80 mA·g-1恒流充电5.5 h,40 mA·g-1恒流放电,终止电压1.0 V的充放电制度下,进行充放电性能、比容量及其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放电平台平稳,工作电压高达1.30 V,放电比容量达到357.6 mAh·g-1,且在电极过程中材料的稳定性增强、电化学阻抗较小,循环可逆性较好。
刘长久齐美荣吴华斌秦明珠
关键词:非晶态氢氧化镍
稀土Y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_2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Tween-80/n-C4H9OH/c-C6H12/NiSO4水溶液体系,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稀土Y掺杂非晶态纳米级氢氧化镍粉体材料。采用XRD、SAED、SEM、TEM、EDS、Raman、IR,粒度分析和比表面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粉体进行了结构形态表征,并对其充放电性能和交流阻抗谱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适量稀土元素Y的掺入使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的结构缺陷增多、无序性增强,平均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降低其溶液电阻、电荷转移电阻和Warburg阻抗,从而提高其放电比容量。样品作为MH-Ni电池正极材料以0.2C充放电,终止电压为1.0V,当掺杂Y的质量分数为4%时,放电比容量达到333.3mAh/g。
刘长久孙丹谷得龙吴华斌
关键词:微乳液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
La(Ⅲ)和Co(Ⅱ)复合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微乳液快速共沉淀法制备出稀土La(Ⅲ)和Co(Ⅱ)复合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采用XRD、SAED和Raman光谱测试分析其结构形态和形貌,将样品合成镍电极材料并组装成MH-Ni电池,研究样品电极的不同掺杂比例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相应的电化学效应作用。结果发现,样品材料的微结构无序性强,质子缺陷较多,呈现明显非晶材料结构特征;在80 mA.g-1恒电流充电5h,40 mA.g-1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充放电制度下,复合掺杂4 wt.%La(Ⅲ)2 wt.%Co(Ⅱ)样品的放电平台为1.273 V,放电容量高达348.43mAh.g-1,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30次,放电比容量衰减率仅为2.86%,循环可逆性较好。
陈世娟刘长久齐美荣邢春晓吴华斌
关键词:氢氧化镍电化学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