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嫱

作品数:49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种质
  • 10篇基因
  • 8篇炭疽
  • 7篇炭疽病
  • 7篇种质资源
  • 6篇组培
  • 5篇培苗
  • 5篇组培苗
  • 3篇性状
  • 3篇遗传多样性分...
  • 3篇油茶
  • 3篇植物
  • 3篇炭疽病菌
  • 3篇热带
  • 3篇链霉菌
  • 3篇聚类分析
  • 3篇发酵培养
  • 3篇分子标记
  • 3篇甘蔗
  • 3篇病菌

机构

  • 44篇海南大学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华南热带农业...
  • 2篇上海市农业生...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作者

  • 47篇吴文嫱
  • 33篇黄东益
  • 26篇黄小龙
  • 20篇许云
  • 11篇夏薇
  • 6篇谢俊
  • 5篇庄南生
  • 4篇王英
  • 4篇刘进平
  • 4篇高和琼
  • 4篇韩平原
  • 3篇赖杭桂
  • 3篇张荣萍
  • 3篇焦敬华
  • 2篇周双清
  • 2篇周鑫
  • 2篇高洪昌
  • 2篇叶剑秋
  • 2篇高艳强
  • 2篇刘林娅

传媒

  • 9篇分子植物育种
  • 6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热带农业科学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热带林业
  • 1篇种子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薯种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2014年
为加强木薯现有选育材料和引进种质的研究利用,准确评价各种质产量相关性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木薯主栽品种华南8号(SC8)和华南205号(SC205)为对照,选用138份选育材料和8份瑞士引进新种质,应用AMMI模型对连续3年的干物质率、收获指数的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和遗传与环境(G×E)互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比对照SC8的干物质率和收获指数更高且更加稳定的种质分别有4份和6份,比对照SC205的干物质率和收获指数更高且更加稳定的种质分别有61份和12份;(2)对干物质率的分析中有67份种质比SC8和有132份种质比SC205对不同年度环境的适应性更好,对收获指数的分析中有48份种质比SC8和有28份种质比SC205对不同年度环境适应性更好。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木薯干物质率和收获指数的基因型G效应、环境E效应和G×E互作效应。该结果对木薯种质的环境敏感度和种植范围评估提供了依据。
谭文丽吴文嫱王斌叶剑秋黄小龙许云黄东益
关键词:木薯AMMI模型
毛薯多糖提取分离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毛薯是海南的传统杂粮,富含植物多糖。本研究以毛薯块茎粉末为材料探究毛薯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提取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和三因素三水平L_(9)(3^(3))正交实验,优化毛薯多糖提取工艺。毛薯粗多糖溶液经Sveag法除蛋白、透析、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毛薯精多糖。采用DPPH法、羟自由基法、超氧阴离子法和还原法检测毛薯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提取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3 h,毛薯多糖提取率为1.94%;毛薯多糖经过多次分离纯化后,得到纯度均一的中性多糖;毛薯精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1~5 mg/mL的清除率保持在10%左右,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清除能力逐渐下降;毛薯精多糖羟自由基活性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活性逐渐增加,在5 mg/mL时清除率最高达到34.74%;毛薯精多糖超阴氧离子自由基活性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活性逐渐降低,在1 mg/mL时清除率最高达67.35%;毛薯精多糖还原能力较弱,1~5 mg/mL的还原力最高为0.17。该研究优化了毛薯多糖的提取工艺,毛薯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后续毛薯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药物功能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黎善铭桂海霞梅朋飞刘鸿艳陈世坚吴文嫱
关键词:多糖抗氧化活性
大薯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吴文嫱黄东益黄小龙许云谢俊高艳强钟步飞焦敬华
大薯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块茎作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炭疽病对大薯的侵染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该项目通过补充收集中国南方的大薯种质资源,建立了大薯离体保存种质库;收集了中国南方10个省区的薯蓣炭疽病病原菌,并进行分离鉴定。...
关键词: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抗病机理
基于多种标记技术的榴莲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4年
榴莲蜜为桑科木菠萝属热带稀有水果,原产马来半岛,近年在海南引种栽培成功。为了区分25份材料以及鉴定它们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本研究利用形态学,DNA条形码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3份榴莲蜜和2份菠萝蜜种质进行种类鉴别以及亲缘关系分析,以探讨海南榴莲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通过对叶片刚毛性状的鉴定,可将25份种质资源分成3类。以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分别将25份种质资源分成5大类和3大类,2种序列都无法将25份材料完全进行区分,但都可将榴莲蜜LLM-10与其他榴莲蜜种质区分开来,其中,LLM-10与菠萝蜜的亲缘关系最近。从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差异位点图来分析,psbA-trnH序列变异位点多,遗传变异信息丰富。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菠萝蜜和榴莲蜜样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80,榴莲蜜样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0,说明菠萝蜜种质与榴莲蜜种质之间,榴莲蜜与榴莲蜜种质之间的遗传变异幅度都较大;UPGMA聚类图将25份材料分成5大类,其中榴莲蜜LLM-10独自聚成1类,这与形态学和DNA条形码鉴定分类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本研究依据2种分子标记技术和形态学分类实现了25份木菠萝属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为榴莲蜜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判别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吴金凤李陈贵杨雨鑫陈海涛许云吴文嫱夏薇黄东益黄小龙
关键词:ISSR分子标记
一种参薯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薯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取参薯组培苗嫩叶,并切成0.5‑1.0mm的条带;在切割过程中,将叶片放置在用甘露醇浸泡的滤纸上,并将叶片放入酶溶液中酶解3‑9h;所述酶溶液包括0.4‑1...
吴文嫱夏薇黄东益张金兰梅朋飞庄赛伟刘铭
链霉菌和壳聚糖对淮山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究链霉菌30702和壳聚糖对淮山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观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Trimmomatic等软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和真菌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链霉菌、壳聚糖、土壤原始微生物和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对淮山土壤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壳聚糖浓度在0~10.0 g/kg内,土壤酶活性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先升再降;壳聚糖与链霉菌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链霉菌和壳聚糖能增加淮山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度,减少细菌的多样性,增加艾德昂菌属(Ideonella)和纤维弧菌(Cellvibrio)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对真菌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优势菌属为腐质霉属(Humicola)、枝孢属(Cladospo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uncultured_bacterium_c_Subgroup_6。其中,链霉菌与2.5 g/kg壳聚糖复合处理的细菌物种丰度最大,细菌多样性最少。
陆建明黄小龙吴文嫱许云夏薇张荣萍
关键词:链霉菌壳聚糖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交互效应
一种实用于参薯培育的无菌组培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用于参薯培育的无菌组培瓶,具体涉及组培瓶领域,包括无菌瓶体,所述无菌瓶体的上表面一体成形有插入口,所述插入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按压板,所述按压版与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多...
吴文嫱刘铭梅朋飞林方惠辛立海
热带地区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
2024年
为了收集和评价中国热带地区油茶的种质资源,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3个省(海南、广西和广东)的18个市县共收集了230份热带地区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存条件、形态学特征及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变异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省18个市县的年均温度为21.2~24.3℃,年均降水量1304.2~2684.0 mm,海拔0.56~1090.00 m;油茶的伴生植物共计33种,其中被子植物共计29种。果实颜色主要以混合色为主,形状大都为似球型或桔形;其叶形指数存在明显差异。11个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3%~145.10%之间,其中,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为稳定,而果实的果皮厚度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它与果径、果高、鲜果质量、鲜籽重(质量)、鲜出籽率、籽数、千粒重(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叶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
李欣窈张诗慧赵欣张敬涛宋家明赖杭桂周扬胡海燕刘进平吴文嫱
关键词:油茶种质资源热带地区地理分布
木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及高产种质初级筛选被引量:8
2014年
为加强木薯现有选育材料和引进种质的研究利用,本研究以主栽品种SC8和SC205为对照,对142份选育材料和8份瑞士引进新种质进行了16个表型性状的鉴定和EST-SSR标记,分析和评价其遗传多样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高产木薯种质。分子标记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652,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186,2种聚类结果之间差异显著,但均表明种质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2年产量相关性状调查结果差异极显著,表明受环境影响较大。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322综合评价表现最好,G74综合评价表现最差,同时,有47份选育材料的综合评价优于2份对照。在今后杂交育种工作中可选择亲缘关系较远且表型差异互补的种质作为杂交亲本,以进一步聚合优良性状,改良不利性状。
薛月寒吴文嫱叶剑秋李开绵黄东益
关键词:木薯表型性状种质筛选
大薯实生苗和组培苗植物学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015年
对中国南方大薯实生苗和组培苗植物学性状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为大薯的遗传育种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分别对50份大薯种质的田间实生苗的20个植物学性状和组培苗的18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薯种质实生苗茎蔓颜色、叶形、叶基部、叶质地、叶缺裂、叶颜色、叶柄色泽、叶柄两端颜色、叶长宽比、薯块内外表皮颜色、薯肉颜色等12个植物学性状存在种内差异;实生苗和组培苗的聚类分析结果分别将50份种质聚为5个类群和6个类群组,二者的聚类结果有部分差异。大薯种质植物学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实生苗和组培苗在叶序、叶形、叶颜色等性状上存在差异。
翟李楠吴文嫱许云刘清桂施昌昊黄东益
关键词:植物学性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