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毅
- 作品数:24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芬太尼减轻异丙酚注射痛53例被引量:8
- 2004年
- 邢翠燕吴明毅董龙禹
-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注射疼痛利多卡因
- 氯胺酮诱发癔症1例
- 2003年
- 江红吴明毅
-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药癔症
- 腰段硬膜外阻滞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 2004年
- 董龙禹吴明毅刘佃成刘明锁任永超窦林彬魏小玲刘冰
-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
- 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剖宫产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与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00例。均于L_(3-4)间隙穿刺,腰麻给药量分别为:R组0.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5 ml(12.5 mg),B组用等效剂量0.5%布比卡因1.6ml(8mg),观察胎儿娩出后评分、产妇血压、心率改变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结果两组胎儿娩出评分正常,R组仰卧位低血压及心率减慢发生率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R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对剖宫产产妇术中生理功能干扰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低,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机会,提高剖宫产手术麻醉安全性。
- 董龙禹吴明毅李江伟郭玉洁朱丽娜
- 关键词:剖宫产腰麻罗哌卡因布比卡因
- 酒石酸布托啡诺作用靶点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 酒石酸布托啡诺是近几年国内才用于临床外科的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一拮抗剂。布托啡诺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单纯的μ受体激动剂吗啡。目前所了解的布托啡诺靶受体蛋白功能及基因信息还远远...
- 吴明毅
- 关键词:酒石酸布托啡诺基因表达镇痛药静脉注射
- 文献传递
- 术前肌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产生遗忘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3年
- 咪唑安定具有遗忘作用,但临床应用时其遗忘率较低,加大用量则加深镇静.本文就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术前肌注所产生的遗忘作用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 董龙禹尹鑫考其芬江红吴明毅
- 关键词:术前肌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遗忘作用
- 外耳再造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外耳再造手术中4种麻醉方法对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2年6月-2013年8月,外耳再造手术860例,分别采用吸入异氟醚53例(Ⅰ组),吸入七氟醚88例(Ⅱ组),吸入七氟醚与静脉复合麻醉152例(Ⅲ组),全凭静脉麻醉567例(Ⅳ组)。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2.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μg/kg。I组术中维持吸入1%~2%异氟醚;Ⅱ组术中维持吸入3%~5%七氟醚;Ⅲ组静脉泵注内泊酚50~70μg·(kg·min)^-1,瑞芬太尼0.2μg·(kg·min)^-1,吸入1%~3%七氟醚,以上3组皆每间隔40min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维持肌松。Ⅳ组采用无使用肌松药物,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45~50μg·(kg·min)^-1,瑞芬太尼03~0.5μg·(kg·min)^-1。苏醒期观察各组EA发生例数,统计EA持续时间。【结果】Ⅳ组EA发生率最低,持续时间最短,与其余3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无使用肌松药物麻醉维持,丙泊酚一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EA发生率低,持续时间短,适用于外耳再造手术的麻醉。
- 董龙禹苏法仁王云窦林彬李江伟郭玉洁吴明毅
- 关键词:外耳再造麻醉躁动
- 三种麻醉方法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术中应用比较
- 【目的】比较三种麻醉方法在外耳再造手术中的优劣。【方法】拟在全麻下行外耳再造术的患者656例,儿童(7~14岁),446例,成人(15~20岁),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Ⅰ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95...
- 董龙禹苏法仁李江伟郭玉洁窦林彬吴明毅孙玉明
- 关键词:麻醉外耳再造
- 文献传递
- 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32例麻醉体会
- 2010年
- 董龙禹楮文彦窦林彬郭玉洁李江伟吴明毅孙玉明
-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立体定向术麻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0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时段的血清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1)B组T2、T3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除CD8+%外,两组CD4+%、CD4+/CD8+比值从T1开始下降(P<0.05),T2时B组降至最低(P<0.01),T3时A组降至最低(P<0.05);T1至T4时点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3至T4时点B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组(P<0.05);T1时两组的IL-2水平开始下降,T2时B组降至最低(P<0.05),T3时A组降至最低(P<0.05),T3和T4时B组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sIL-2R水平从T1开始升高,A组T2时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T3达最高峰;而B组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2至T4时A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3)两组血清GH、PRL和Cor浓度均呈增高趋势(P<0.05),而血清IL-8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B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GH、PRL、Cor及IL-8指标波动均较A组平稳。结论在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辅以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 邢翠燕吴明毅范海鹏
- 关键词:细胞免疫应激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