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晓 作品数:26 被引量:143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211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电针对JNK基因敲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内ERK、p38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脑缺血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MAPK家族信号通路调控已有相关研究证明。而对于MAPK家族信号通路的整体调控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以J... 吴春晓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P38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案例教学法在《刺法灸法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 2016年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刺法灸法学》因其课程本身的特点,现有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与实操为主。本文旨在探讨将案例式教学引入《刺法灸法学》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注意事项,以期能丰富《刺法灸法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效果。 杨路 陈莹 吴春晓 黄泳 王升旭 李求实 肖炜关键词:刺法灸法学 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 穴位配伍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013年 穴位配伍的方法有上下配穴、局部配穴、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等,是针刺治疗疾病的基础。本研究总结了生理、病理状态下,不同穴位配穴方法的脑功能成像变化,以及针刺不同深浅、时辰、侧位、刺激量对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分析了针刺与脑功能成像变化之间的联系。 张继苹 曲姗姗 吴春晓 张少群 李志鹏 陈嘉荣 陈俊琦 欧阳怀亮 黄泳关键词:穴位配伍 脑功能成像 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TrkA、TRPV1的影响 目的:探讨蜂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TrkA、TRPV1疼痛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蜂毒组(BV,3mg/ml).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Collagen Ⅱ+IFA 0.2ml造模.BV组于... 冼培凤 陈莹 杨路 吴春晓 王升旭关键词:蜂毒 辣椒素受体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针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针刺通过干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表达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相关研究已逐渐开展并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各研究的造模方式不一,术后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考量;2治疗组一般为电针或头针,干预方法较为单调,且取穴、电针参数、观察时间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3各个研究中观察指标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不尽相同,横向可比性不大,而且采用的检测方法也比较传统,今后的实验可以适当创新性采纳先进的技术及设备;4现阶段实验研究对象较局限,绝大部分为各类大鼠,是否能与人体临床实际相一致也有待于将来大量的研究来印证;5现阶段的研究多是针对某单一的MAPK信号通路的家族成员进行观察,而众所周知MAPK家族相当庞大,并且仍然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加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更是复杂繁琐,将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在设计时或许可以考虑同时观察两条、三条甚至更多,以便了解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许针刺正是通过调整各通路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6当前对于针刺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表达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多地停留在简单的验证及合理的推测上,尤其是对于研究相对较多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的作用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这无疑给后续的研究埋下了路障。所以,在该研究领域一些根源性问题上达到共识的要求迫在眉睫,而怎样设计实验建立权威以及更深层次地阐明该机制是对我们提出的一项严峻而意义重大的挑战。 王娇 周国平 吴春晓 许秀洪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刺 MAPK信号通路 不同蜂针剂量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 (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 陈莹 杨路 冼培凤 吴春晓 王升旭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蜂针 白介素-1Β 基于经络检测指导针刺循经取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验证经络检测可作为疾病循经取穴依据的有效性,以期为单纯性肥胖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招募到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经络检测结果的单经分析报告进行循经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的差异及治疗前后体重、体质指数(BMI)、肥胖度、脂肪百分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1例(3.45%),显效12例(41.38%),有效11例(37.93%),无效5例(17.24%),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显效4例(14.29%),有效13例(46.43%),无效11例(39.28%),总有效率60.72%。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脂肪百分率差值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经络检测指导针刺循经取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优于传统辨证取穴法,经络检测可作为疾病循经取穴的依据。 兰晓 周国平 杨路 吴春晓 徐敏 罗梦关键词:循经取穴 单纯性肥胖 不同蜂针剂量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蜂针对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究不同蜂针剂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单蜂1 min组、双蜂1 min组、三蜂1min组、单蜂30 s组。观察各组足趾容积以及缩足反应,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结果:单峰1 min足趾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P<0.01),缩足反应对应长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比其余治疗组改善足趾肿胀度以及延长镇痛效果要强,而对于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影响,单峰1 min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单蜂1 min与其他治疗组相比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较好。结论:适当剂量的蜂针具有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加强镇痛效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跟抑制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而单蜂1 min可能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佳的治疗剂量。 陈莹 杨路 冼培凤 吴春晓 王升旭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蜂针 白介素-1Β 表里经配穴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观察表里经配穴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表里经配穴电针组、抑制剂组;参照Longa法复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表里经配穴电针组取表里经配穴的足三里、三阴交和尺泽、合谷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定各组大鼠不同时段神经行为,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JNK表达。【结果】表里经配穴电针组、抑制剂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表里经配穴电针组和抑制剂组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各时段p-JNK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表里经配穴电针组、抑制剂组p-JNK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表里经配穴法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信号通路有关。 许秀洪 周国平 李春 张昕 吴春晓 王娇 莫秋红关键词:细胞凋亡 JNK信号通路 分组对抗点穴法在《经络腧穴学》课程实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017年 分组对抗点穴法是针对《经络腧穴学》课程的点穴实训,是在传统实训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分组对抗点穴赛的一种练赛结合的创新性实训教学模式。通过与传统点穴实训的对比研究,证明实施分组对抗点穴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说明分组对抗点穴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其集体意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并极大提高学生的腧穴定位速度及准确性。 杨路 吴春晓 陈莹 黄泳 王升旭 李求实关键词:经络 腧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