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瑾秀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内淋巴结性淋巴瘤的CT评价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腹内淋巴结性淋巴瘤 ( L ALN)的 CT检查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并经 CT检查的LAL N 36例 ,其中何杰金病 ( HD) 11例 ,非何杰金病 ( NHL ) 2 5例 ,放化疗后经 CT复查 11例。结果 :1LALN的 CT特征表现 :多发类圆形、边界清晰、均匀密度的淋巴结肿大 ,部分淋巴结相互融合形成分叶状肿块 ,血管和肠管包埋征 ,弥漫淋巴结肿大形成鹅卵石征 ,可合并腹内结外淋巴瘤特别是较有特征性的胃肠道淋巴瘤 ;2 HD、NHL的淋巴结分布、大小、数量和病灶融合情况有所不同 ;3放化疗后随访复查病灶多有减少、缩小 ,并可出现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及钙化 ,少数病灶消失。结论 :CT检查有助于 L ALN的定性诊断、分型 。
- 余日胜章士正吴瑾秀李蓉芬
- 计算机X线摄影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应用
- 2001年
- 床旁胸片是放射学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床旁胸片质量不易控制,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以X线为成像能源的数字式成像技术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胸部成像的方式,提高了影像质量,特别是床旁胸部摄影质量,对提高诊断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现收集我院自应用CR系统以来床旁胸部摄影510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 徐晓虹吴瑾秀
- 关键词:床旁胸部摄影计算机X线摄影放射学检查胸片质量CR系统
- 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 2001年
- 高分辨CT和增强CT的开展,使硬膜下血肿不但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还能清楚地显示出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和邻近脑组织的关系,从而推测其临床分期,并能追踪观察疗效和病理演变过程[1].本文收集我院自1997年至1999年共收治颅内血肿254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硬膜下血肿45例,并对45例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 刘红南吴瑾秀
-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CT诊断高分辨CT病理演变脑组织颅内血肿
- 右肾上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报告被引量:8
- 2002年
- 余日胜刘奕清吴瑾秀
-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
- 空肠神经纤维瘤病伴肠黏膜多发性溃疡一例被引量:2
- 2002年
- 余日胜刘奕清吴瑾秀
- 关键词:多发性溃疡CT外科手术
- 成人结肠重复畸形一例被引量:4
- 2001年
- 余日胜吴瑾秀李蓉芬
-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B超静脉肾盂造影病例报告
-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骨海绵状血管瘤(CCH)的临床及CT、MRI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CCH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术后病理探讨其影像学成像基础,总结其CT及MRI表现。结果 CT检查中,1例CCH肿瘤向颅内侧生长为主,内板受累破坏;4例向颅骨外侧生长为主,外板受累破坏;5例同时向颅内外侧生长,内外板均受累。6例病灶区内见自中心向周边呈放射状骨嵴影,4例病灶区颅骨不规则破坏,未见明显放射状骨嵴影。MRI检查中,7例T1WI呈等低信号,1例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均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肿瘤内见放射状高密度骨嵴影,在MRI上信号混杂且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等特点是CT及MRI诊断CCH的关键。CT和MRI联合应用能对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 徐琼李清海吴瑾秀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胆囊癌肉瘤一例被引量:2
- 2002年
- 余日胜吴瑾秀陈丽荣李蓉芬
- 关键词:胆囊癌肉瘤外科手术病例报告
- CT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及与壁厚型胆囊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量13例XGC与19例壁厚型胆囊癌的胆囊壁最大厚度,并对其以下CT征象进行分析:①胆囊壁间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②黏膜线,③胆囊内壁改变情况,④肝内浸润,⑤肝内胆管扩张,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果:13例XGC平均壁厚(24.7±16.0)mm,10例病灶区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8例存在黏膜线,8例病变处胆囊内壁光整,5例出现肝内浸润,1例出现肝内段胆管扩张,均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而19胆囊癌平均壁厚(18.3±8.6)mm,6例病灶区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该6例且均存在黏膜线,8例病变处胆囊内壁光整,7例出现肝浸润,12例出现肝内段胆管扩张,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增厚的胆囊壁间出现低密度结节或低密度带,肝内胆管无扩张,是XGC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CT征象。
- 沈训泽吴瑾秀周合山张广强杨斌
- 关键词:胆囊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