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绍熙

作品数:263 被引量:90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4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8篇皮肤
  • 47篇念珠菌
  • 36篇菌病
  • 35篇真菌
  • 35篇念珠
  • 31篇真菌病
  • 24篇皮肤病
  • 24篇球菌
  • 24篇白念珠菌
  • 21篇隐球菌
  • 17篇抗真菌
  • 16篇新生隐球菌
  • 16篇药物
  • 16篇菌药
  • 16篇抗真菌药
  • 14篇药物疗法
  • 14篇疗法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3篇特比萘芬

机构

  • 23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中国协和医科...
  • 7篇暨南大学附属...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复旦大学
  • 6篇西安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暨南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千叶大学
  • 3篇蚌埠医学院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空军总医院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广州市皮肤病...

作者

  • 261篇吴绍熙
  • 140篇郭宁如
  • 34篇吕桂霞
  • 22篇刘维达
  • 22篇沈永年
  • 16篇席丽艳
  • 15篇廖万清
  • 13篇张宏
  • 11篇李安生
  • 9篇秦振宇
  • 8篇陈伟
  • 6篇谭升顺
  • 6篇李岷
  • 5篇唐宁枫
  • 5篇侯幼红
  • 4篇李春阳
  • 4篇李若瑜
  • 4篇柴建华
  • 4篇福岛和贵
  • 3篇林特夫

传媒

  • 52篇中华皮肤科杂...
  • 36篇临床皮肤科杂...
  • 21篇国外医学(皮...
  • 16篇中国皮肤性病...
  • 16篇中国真菌学杂...
  • 13篇中国中西医结...
  • 9篇中国人兽共患...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新药杂志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四川生理科学...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皮肤性病诊疗...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皮肤病与性病
  • 2篇中级医刊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新药与临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10篇2006
  • 16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10篇2002
  • 11篇2001
  • 11篇2000
2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冲电泳转移膜全染色体杂交──一种新的念珠菌基因型鉴定方法
1995年
将8种念珠菌标准株用CHEF电泳技术分离基因组全染色体并进行Southern印迹转移,然后用1株白念珠菌和1株热带念珠菌的全染色体做探针分别与该转移膜杂交,从杂交结果可了解菌种间的亲缘关系,有助于确定其分类学地位。研究表明该方法特异、可靠,可做为一种新的念珠菌基因型鉴定方法。
刘维达紫建华吴绍熙郭宁如
关键词:念珠菌属脉冲场凝胶电泳染色体DNA基因型鉴定
中国致病皮肤真菌流行病学研究——1986、1996、2006年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对中国8大区1986、1996及2006年作全年临床所培养阳性的致病真菌作动态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国8个大区2,5个省市3,4个单位所收集的1986年、1996年及2006年全年按统一方法培养出的致病真菌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共分离9 096株,其中皮癣菌有7 834株;1996年共收集19 009株,其中皮癣菌有9 570株;2006年共33 022株,其中皮癣菌有12 221株,共29 725株。在这每隔10年的调查分析显示:1986年1、996年度均以红色毛癣菌为首位菌,2006年则以念珠菌尤以白念珠菌为首位。总的趋势是皮癣菌逐渐减少而念珠菌和霉菌逐渐增多,1986年共分离计27个属、种;1996年共分出108个,而2006年则分离到117个属种病原真菌。结论:通过1986年1、996年、2006年前后21年每十年度调查全年结果,提示我国致病真菌时有变动。致病真菌均以红色毛癣菌居首,但其与念珠菌和霉菌的比率正逐渐降低,且在全国东、南、西、北、中八个大区之间亦互有变动,应引起足够重视。
吴绍熙郭宁如刘维达
关键词:念珠菌霉菌
新抗真茵药—氟康唑被引量:8
1992年
氟康唑(fluconazole,FCZ)为三唑类化学合成物,是较新的用于临床的咪唑类抗真菌药衍生物。其特点是制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完全,组织器官内浓度较高,且有毒副反应小、临床效果好等优点,与其它常用系统抗真菌药相比较,值得推荐。本文介绍了其理化特性及临床疗效等。
郭宁如吴绍熙
关键词:抗真菌药氟康唑
双侧太田痣一例被引量:2
2004年
柴宝张正华刘维达吴绍熙
关键词:面部颞部无症状左侧皮疹太田痣
因特网上的皮肤病学网址资源
1999年
秦振宇朱成斌吴绍熙
关键词:因特网皮肤病学网址资源
1993年~1997年伊曲康唑在中国应用4302例综合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张宏吴绍熙郭宁如谢明李克俭
关键词:伊曲康唑
复方联苯苄唑液治疗浅部真菌病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为了研究复方联苯苄唑液对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试验组为复方联苯苄唑液,对照组为克霉唑癣药水.均每日涂患部1次,疗程体股癣为2周,手足癣为4周,停药后随访2周,主要观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角化和瘙痒,评价治疗后每周的皮损情况.每例患者于疗前、疗中及疗后,停药后2周作真菌学检查.结果观察434例患者,复方联苯苄唑液临床治愈率体股癣为82.25%,手足癣为68.75%,总有效率体股癣为95.85%,手足癣为92.5%;对照组治疗体股癣痊愈率为58.6%,手足癣为44.7%,有效率体股癣为83.0%,手足癣为87.2%.临床350株常见致病菌,复方联苯苄唑液的MIC为1.6~12 5 mg/L,克霉唑药水的MIC为3.125~25 mg/L.结论复方联苯苄唑液是高效、广谱的抗真菌药物.本药能溶解、松解角质,渗透性好,可长期应用.
罗庆录吴绍熙王爱平廖万清席丽艳金学洙祖尔立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双盲真菌学致病菌
全染色体DNA杂交技术分析八种念球菌基因组DNA同源性
1994年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8种念珠菌染色体DNA并进行Southern转印,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全染色体DNA做探针与PFGE转移膜进行杂交。结果表明,除白念珠菌与近平滑念珠菌间基因同源性较高外,其余各念珠菌间DNA同源性并非如以前认为的那样高,而且同源序列几乎均位于rDNA所在的染色体上。
刘维达吴绍熙郭守如柴建华
关键词:基因同源性杂交技术
甲癣的防治
1995年
甲癣的防治吴绍熙,郭宁如中国医学科学院210042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甲癣是由致病性真菌侵犯甲板和甲下组织所引起的病变,一些地力”俗称为“灰指甲”。通常过由皮肤癣菌所引起.如果是山念珠菌所引起的,称为念珠菌甲病,如果是由其它真菌如短帚霉等所引...
吴绍熙郭宁如
关键词:甲癣病因流行病学药物疗法
2%酮康唑洗剂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1996年
脂溢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现已证实与卵圆糠秕孢子菌密切相关,体外试验表明酮康唑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我们在全国南北9个中心应用2%酮康唑洗剂(商品名采乐,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治疗178例脂溢性皮炎患者,对其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开放性评价,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各院门诊。
吴绍熙
关键词:脂溢性皮炎药物疗法酮康唑洗剂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