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国
- 作品数:52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82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改良Stoppa入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腹直肌旁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Matta评分以及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Matt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变化(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时的血清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相当,但腹直肌旁入路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有所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下降,且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程度。
- 林世水李建华何林盛张忠祥胡旭周仕国
- 关键词:髋臼骨折改良STOPPA入路并发症
- 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2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自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重建,股骨端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胫骨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选择自体半腱肌、半膜肌肌腱作为移植物,于对抗下拉紧固定。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一期愈合,均未出现感染、移植肌腱断裂、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前Lysholm评分为(54.0±6.1)分,术后为(87.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P<0.01)。本组中优18例,良3例。所有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固定自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具有操作简单、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 周仕国徐杰刘春华
- 关键词:关节镜自体肌腱交叉韧带重建
- 自体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手术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自体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手术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自体腱重建术,最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结果 50例严重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实施自体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经计算后为92%(46/50)。比对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术后(3.12±1.33)分、(87.43±3.79)分明显优于术前的(4.83±1.40)分、(26.46±21.04)分,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t=6.261 6,20.166 0,P<0.05)。另外,比对术前和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后的躯体功能功能评分(78.86±6.55)分、角色功能评分(75.40±4.20)分、情绪功能评分(77.69±4.14)分、认知功能评分(78.70±6.39)分和社会功能评分(70.62±4.13)分明显优于术前的躯体功能功能评分(54.17±5.52)分、角色功能评分(44.57±4.44)分、情绪功能评分(45.03±4.18)分、认知功能评分(52.19±6.07)分和社会功能评分(43.26±4.39)分,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t=20.381 5,35.669 1,39.254 3,21.269 0,32.097 7,P<0.05)。结论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实施自体腱重建术,效果理想,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林克凤周仕国刘国铭王钦奋
- 关键词:手术效果
- TopoⅡ和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研究骨肉瘤中TopoⅡ和Ki6 7的表达情况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TopoⅡ和Ki6 7在 6 7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10例骨样骨瘤及 15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它们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其中 31例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 ,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随访资料生存分析用Kaplan Meier法分析及U检验。结果 在骨肉瘤组织中TopoⅡ与Ki6 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骨样骨瘤及正常的骨组织 ;在骨肉瘤组织中 ,TopoⅡ与Ki6 7的表达呈正相关 ;骨肉瘤组织中TopoⅡ与Ki6 7表达增高 ,但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外科分期无明显相关 ,与患者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TopoⅡ与Ki6 7的表达同细胞增殖及术后生存率相关 。
- 周仕国施能木施作霖陈文昌
- 关键词:骨肉瘤KI67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Apofix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29例报告被引量:2
- 2006年
- 自1999年5月至2004年8月,我院用Apofix椎板夹加压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29例,随访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周仕国施能木
- 关键词:上颈椎不稳内固定治疗外伤性
- 一种骨科专用外肢体固定架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专用外肢体固定架,包括两边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端和第二支撑板的右端是通过两根丝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端下侧和第二支撑板的左端下侧分别设有有固定脚,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
- 周仕国
- 文献传递
- 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63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比较术前、术后3周和末次随访的ASI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60个月。ASIA评分:术前为(48.15±17.23)分,术后3周为(61.42±17.34)分,末次随访为(64.11±16.93)分;术后3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融合节段3-12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影像学复查显示减压充分、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均无cage移位、沉陷及钢板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单cage植骨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 周仕国徐杰刘春华林克凤王钦奋
-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颈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
- 胫骨Rosai-Dorfman病一例报告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报道1例胫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9月收治1例56岁RDD女性患者,因右膝关节反复疼痛1年入院。影像学检查示右胫骨上段溶骨性骨质破坏区,边界可见。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为27 mm/1 h,C反应蛋白正常。初步诊断为右胫骨上段肿瘤。在局麻联合静脉全麻下行右胫骨上段肿瘤活检,彻底刮出病灶周围破坏骨质。结果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胫骨上段RDD。术后1周,右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自觉无活动受限;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7分改善至2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00°提高至115°。患者获随访14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胫骨RDD除疼痛外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后预后良好。
- 刘春华徐杰黄惠梅周仕国林院
- 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被引量:12
- 2012年
- 2008年3月-2011年1月,我科根据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采用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周仕国刘春华徐杰黄惠梅
- 关键词:入路后外侧三踝骨折
- β-干扰素对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ax、Fas、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β-干扰素在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对凋亡基因Bax、Fas、Bcl-2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Allen装置撞击SD大鼠脊髓胸9-10(T9-10)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为A组-脊髓损伤组(SCI组),B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MP组),C组-β-干扰素组(IFN-β),D组(假手术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损伤脊髓组织中Bax、Fas、Bcl-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及β-干扰素能明显降低Bax、Fas表达,升高Bcl-2表达。结论β-干扰素具有减少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ax、Fas表达,并促使抑制Bcl-2表达。
- 林院吴世强徐杰周仕国罗奋棋
- 关键词:Β-干扰素脊髓损伤BAXFAS凋亡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