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李平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随访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随访中的作用,以选择合理的随访时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经超声内镜诊断的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所有病灶直径均<3cm,且无恶性表现,并经超声内镜随访至少1次。结果共33例病变纳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23.6月(6~62月)。6例病变出现直径增大,其中5例行经内镜下黏膜下病变切除术;4例病变证实为低度恶变潜能间质瘤,1例为平滑肌瘤。病变是否增大与病变初始大小和随访时间无关,但初始直径≥1cm的病例在直径增大病变中的比例(5/6)大于其在直径稳定病变中的比例(8/27),P<0.05。结论大多数直径<3cm的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经平均23.6月的随访未见变化,提示使用超声内镜对该类病变(尤其是直径<1cm的病变)进行定期随访是安全可行的;23.6月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随访时间。
- 周李平胡兵陈欢牟一张燕
- 关键词: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随访
-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直径〈3cm的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直径〈3em的黏膜下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经黏膜下肿块剜出术切除病灶,手术后有确切病理诊断;患者在术前曾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病灶平均大小为(1.06±0.58)cm。黏膜下肿块剜出术的治愈率达82.9%。超声内镜对此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74.1%(40/54);共有14例病例误诊,其中异位胰腺最常见。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直径〈3cm的黏膜下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异位胰腺是最易误诊的病变,黏膜下肿块剜出术可能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病变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温泉陈欢周李平张燕
- 关键词:超声内镜黏膜下病变
- 抗酶原颗粒膜糖蛋白2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男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笔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27%~39%的CD患者血清中存在胰腺自身抗体(pancreatic autoantibodies,PAB),而只有才到8%的UC或非IBD患者血清中存在PAB,提示PAB可饿是cD的特异性标志物^[1]。
- 张鑫胡佳徐婷周李平温泉张燕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自身抗体蛋白2特异性标志物炎症性疾病
- DCAMKL-1在小鼠结肠急性及慢性黏膜损伤中的表达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DCAMKL-1)在结肠上皮的表达,同时分析DCAMKL-1阳性细胞在急性结肠黏膜损伤〔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及慢性结肠黏膜损伤(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60只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其中40只用于DSS结肠炎模型实验,20只用于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实验。DSS结肠炎模型实验中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3组饮用2.5%DSS溶液7d,再分别自由饮用自来水不同天数后处死,对照组小鼠仅自由饮用自来水,7d后处死;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模型实验中小鼠分为2组,每组10只,其中实验组小鼠腹腔内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后给予3个周期DSS溶液和自来水饮用,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始终自由饮用自来水,两组小鼠均61d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观察DCAMKL-1、Musashi-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β-Catenin的表达,Westem blot分别检测2种模型实验中小鼠结肠上皮DCAMKL-1的表达。结果正常小鼠结肠上皮存在DCAMKL-1的表达,多数位于结肠隐窝的基底部。所有DCAMKL-1阳性细胞均表达Musashi-1。在DSS结肠炎模型中,DCAMKL-1阳性细胞在DSS作用7d后明显减少,停用DSS 3d后逐渐恢复正常;DCAMKL-1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小鼠结肠上皮中表达明显增加,除隐窝底部以外,部分DCAMKL-1阳性细胞位于隐窝的中部,且部分DCAMKL-1阳性细胞胞浆内出现β-Catenin表达。结论DCAMKL-1可能是结肠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使用DCAMKL-1作为结肠干细胞的标记物,我们能够描述结肠干细胞在急慢性结肠黏膜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情况。
- 温泉Mahesh MAHASETH周李平陈欢张燕
- 关键词:微管相关蛋白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