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洪建

作品数:22 被引量:401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旱灾
  • 5篇农业
  • 5篇农业旱灾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安全
  • 3篇土地利用
  • 3篇京津
  • 3篇恢复性
  • 3篇河网
  • 3篇承灾体
  • 2篇灾害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指标体系
  • 2篇中国自然灾害
  • 2篇水田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退耕还林(草...
  • 2篇自然灾害

机构

  • 2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22篇周洪建
  • 17篇王静爱
  • 6篇岳耀杰
  • 4篇刘珍
  • 4篇陈思
  • 4篇史培军
  • 4篇贾慧聪
  • 3篇李睿
  • 3篇吕红峰
  • 3篇高路
  • 2篇万金红
  • 1篇叶涛
  • 1篇潘东华
  • 1篇黄淑玲
  • 1篇王圆圆
  • 1篇雷勇鸿
  • 1篇夏梦莹
  • 1篇崔欣婷
  • 1篇苏筠
  • 1篇毛佳

传媒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灾害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6
  • 3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30年来深圳河网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被引量:41
2008年
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分析了深圳近30年河网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盖度、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资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深圳观澜河流域河网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近30年深圳市河网结构趋于简单化、主干化,河流支流发展受到较大限制;河网总长度减少355.4km,总条数减少378条,河网密度从0.84km/km2降低到0.65km/km2;以区/街道办驻地为圆心,半径为1-2km的圆环区成为河网萎缩、河网消失的主要区域;依据流域城市化水平和河流主干是否直接入海等2个指标可将深圳市9大流域/水系分为4种不同的河网变化类型;(2)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与河网萎缩,尤其是河网支流的萎缩存在显著相关;当城市化水平大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对河网的影响较小;(3)2000-2005年观澜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显著降低,以生产有机物质价值降低幅度最大(41%),植被盖度次之(24%),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从2.79元/m2降低到2.34元/m2,总生态资产减少3136万元;(4)河网变化和城市化成为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河网变化因素和城市化因素对植被盖度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23.1%和35.8%,对生产有机物质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5.1%和32.7%,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7%和56.2%,对生态资产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0.6%和52.2%。
周洪建史培军王静爱高路郑憬于德永
关键词:河网生态资产城市化遥感
生态安全条件下亚洲沙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基于数字地图与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与沙尘传输关系,研究了生态安全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式、方法与技术。研究表明:①亚洲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宏观三圈格局为:内圈以自然保护为主的沙漠地带;中圈以建设人工草地为主,辅以大面积自然恢复的草原地带;外圈以农、林、牧复合为主的交错地带。中国处在宏观三圈格局的中东部,北方沙区是影响东亚沙尘暴的重要源区。②中国半干旱沙区土地利用呈现微观三圈模式,基于RS数据,依据“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的原则进行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出了外圈沙丘地恢复天然草地生态用地———中圈草原地带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牧业生产———内圈甸子地高效农业生产用地的生态—生产范式。③典型区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成套技术,可为类似地区政府土地利用决策与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支持。
岳耀杰周洪建王静爱史培军吕红峰何春阳严平
关键词:生态安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补偿
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被引量:129
2006年
在扼要介绍了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当前ESSP开展的主要研究项目、IHDP已实施的主要科学研究计划等,阐述了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作者认为:人地系统除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外,还具有脆弱性、风险性、恢复性与适应性特征。当代地理学从地理要素与格局的综合研究转向现代地理过程的综合研究;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集成研究转向现代资源与环境的系统研究;从地理环境重建研究转向现代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从地理格局与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转向资源保障与区域安全系统仿真研究;从区域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转向全球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史培军王静爱陈婧叶涛周洪建
关键词:人地系统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动力学
气象要素在农业旱灾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以水田农业区(湖南鼎城)旱灾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以水田农业典型区湖南鼎城为例,发现在水稻生长期气象条件相近的1985和2001年,水稻单产前高后低.对建立的各旬气象要素变化与抵抗力、恢复力的关系矩阵分析结果表明,灾后降雨对水稻抵抗干旱威胁,恢复正常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因灾损失.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通过采取修建水库(中小型为主)、电力灌溉、打井提水等工程措施保证灾中-灾后及时补充水源,通过发展丘岗山地区线条形蓄水库,增加植被盖度来降低蒸发等措施改善区域气象条件的不足,提高旱灾恢复性.可为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层面综合评价灾害恢复性提供案例支撑.
周洪建王静爱陈思贾慧聪
关键词:恢复性农业旱灾
农业水旱灾害生产系统恢复性评估——以湖南常德为例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现象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水旱灾害风险加剧。农业生产受极端天气影响大,如何在灾害风险加剧背景下保障区域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成为当前区域发展中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中国南方水田农业区受东南、西南季风的共同...
周洪建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
永定河京津段河流水网变化与水灾危险性评价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网的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水系界定也变得模糊。永定河京津段地处京津大都市的核心&缓冲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河流水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影响到流域水灾危险性。本文基于20世纪60年代末1:5万地形图数据和21世纪...
周洪建
文献传递
湖南鼎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变化及原因分析被引量:24
2005年
农业旱灾的形成是降水不足或不均与农业生产系统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脆弱性的高低会起到“放大”或“缩小”灾情的作用,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是抗灾减灾的主要和有效途径。选择湖南省鼎城区为研究区,发现在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相似,即致灾强度相似的两个年份(1988年和2001年),粮食因灾损失量前高后低。通过建立包括作物需水亏缺指数、耕地的灌溉便捷指数、耕地平坦指数、耕地生产投入指数等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1988年和2001年该区的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区的承灾体脆弱性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发现作物结构调整(中稻播种面积比例的适当增加)、耕地条件和生产力的改善、利用灌溉条件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该区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减小了粮食生产的因灾损失。为致灾因子相似、承灾体脆弱性不同会“放大”或“缩小”灾情提供了实证案例。
苏筠周洪建崔欣婷
关键词:农业生产系统农业旱灾作物结构调整抗灾减灾致灾因子
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基于野外土地利用测量与入户调查被引量:9
2009年
恢复力作为刻画人类自身响应和发挥主体能力、积极抵御和适应外界变化的指标,在灾害学领域的引入进一步丰富和明晰了灾害承灾体的性质,与脆弱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当前对灾害恢复力的研究不足,如何界定灾害恢复力的特征、诊断和定量评价恢复力尚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在湖南鼎城高排河流域野外土地利用现状测量与入户调查所得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数学统计方法重点分析了土地利用、农户经济、文化素质状况等因素与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貌类型与海拔高度从较大尺度上决定了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大小,水源地位置及其蓄水能力、水田与旱地的比例关系、劳动力文化水平、农户实际年收入和非农收入比例是影响农业旱灾承灾体恢复力的主要因素。
周洪建王静爱贾慧聪易湘生
关键词:恢复力脆弱性农业旱灾土地利用
深圳市1980-2005年河网变化对水灾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深圳近30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使河流水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对城市水灾致灾-成灾机制产生影响,水灾发生频次增加。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探讨了深圳市1980-2005年河网水系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河网水系结构简单化、主干化趋势明显,总长度减少355.4 km,总条数减少378条,河网密度从0.84 km/km2降低到0.65 km/km2,河网支流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流域所处位置和是否为直接入海,导致各流域河网变化特征出现较大差异。(2)河网水系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或"缩小"了水灾致灾的可能性,因此在目前城市化带来的暴雨产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城市发展中应充分尊重自然河网的时空分布规律,合理规划河网,保障其生态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快速城市化地区降低水灾风险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不同区域恢复河网水系及定量表达其变化特征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和实证案例,亦可为城市化过程中合理规划河网水系,最大限度规避水灾风险提供依据。
周洪建王静爱史培军潘东华高路贾慧聪
关键词:河网水系城市化水灾
不同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恢复力评估研究--基于中国北方2009年特大春旱案例分析
不同空间尺度,农业旱灾恢复的环境背景、承灾主体以及恢复行为不同,因此不同空间尺度上影响农业旱灾恢复力的主要因素和度量指标也不一样。本文基于行政单元的划分标准和农户的特性,将空间尺度划分为国家、省区、县域、乡镇和农户五级,...
陈思周洪建
关键词:农业旱灾恢复性案例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