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勇新

作品数:3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诺如病毒
  • 11篇病毒
  • 6篇电子鼻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6篇牡蛎
  • 4篇单增李斯特菌
  • 4篇引物
  • 4篇食源性致病菌
  • 4篇水产
  • 4篇水产品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李斯特菌
  • 4篇巢式
  • 3篇蛋白
  • 3篇蛋白片段
  • 3篇对虾
  • 3篇对虾白斑综合...
  • 3篇对虾白斑综合...

机构

  • 3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南通出入境检...
  • 1篇西安市疾病预...

作者

  • 32篇喻勇新
  • 16篇王永杰
  • 11篇潘迎捷
  • 8篇赵勇
  • 5篇刘源
  • 5篇孙晓红
  • 2篇严淑玲
  • 1篇刘青梅
  • 1篇李焱
  • 1篇王锡昌
  • 1篇张辉
  • 1篇张玲
  • 1篇杨性民
  • 1篇倪鹏
  • 1篇李晨虹
  • 1篇余鹏博
  • 1篇吴瑞
  • 1篇章献
  • 1篇谢晶
  • 1篇汪立平

传媒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化学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2009上海...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快速鉴别大西洋鳕鱼制品真伪
2022年
建立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RPA-lateral flow dipstick,RPA-LFD)快速鉴别大西洋鳕鱼制品真伪的方法。对比大西洋鳕鱼和常用来冒充鳕鱼的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针对大西洋鳕鱼的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建立针对大西洋鳕鱼的RPA-LFD检测方法。该实验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并评估其特异性,优化反应温度、时间和现场检测条件,并对20份市售“大西洋鳕鱼”及常见的冒充鳕鱼的鱼类制品进行现场检测,评估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在44℃、14 min条件下的检测效果最好。在现场开展快速检测,效果良好,20份鳕鱼制品检测结果经过基因测序证实和产品真实成分一致。该研究建立的大西洋鳕鱼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反应耗时短、操作简便、结果可视,有良好的现场快速检测应用前景,为大西洋鳕鱼制品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为水产品市场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王慧芳喻勇新李晨虹李晨虹凌岚馨周颖
牡蛎中GⅡ型诺如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优化与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解决目前巢式RT-PCR法检测牡蛎样品中GⅡ型诺如病毒时存在的非特异性扩增及假阴性等问题,对NCBI数据库中在线获得的所有GⅡ型诺如病毒序列进行系统分析,重新设计出针对GⅡ型诺如病毒检测的通用型巢式RT-PCR引物(NG2OF/NG2OR),并从基因型覆盖度、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样品检测的稳定性几个方面对新设计的引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新引物的特异性好,只对GⅡ型诺如病毒进行有效扩增,且不受牡蛎样品本底的影响;新引物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至26.4个拷贝;在对92个牡蛎样品进行检测时,新引物的阳性检出率为28.3%,比经典引物高出7.5%。因此,新建立的GⅡ型诺如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在检测牡蛎样品时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为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贾添慧董蕾王永杰喻勇新
关键词:牡蛎巢式RT-PCR特异性阳性率
牡蛎诺如病毒多样性研究中病毒富集方法的评估
2019年
牡蛎作为诺如病毒的载体,含有几乎所有的GI型和大部分GII型诺如病毒。为了有利于牡蛎中诺如病毒多样性的研究,对4种常用于宏基因组测序中病毒富集方法(PEG6000沉淀法、超速离心法、过滤法和直接提取法)进行比较评估,将含有GII.4型诺如病毒基因的慢病毒(Lentivirus)加入阴性牡蛎中作为内参,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计算4种方法处理前后Lentivirus的数量,以回收率作为方法评估的指标,并以16S PCR来验证处理后微生物污染情况。重复本实验得到的两次结果均显示这4种方法回收率无明显差异,直接提取法回收率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具有较为严重的微生物污染。综合考虑其仍显示较好的优越性,因此直接提取方法更适用于后期牡蛎诺如病毒多样性研究中RNA的提取。
郭萍潘迎捷喻勇新
关键词:诺如病毒牡蛎
包装纸盒(废物簸箕)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包装纸盒(废物簸箕)。;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包装处理呕吐物的物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王永杰喻勇新曹维徐钟幸
VP53B基因及蛋白在制备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VP53B基因及蛋白在制备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得到VP53B部分蛋白片段,生产了多克隆抗体,采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抗体中和实验证实了VP53B蛋白是WSSV病毒经口侵...
王永杰江录志覃冰刘昱辰夏文旭姚迁会喻勇新
文献传递
季节性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在牡蛎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预测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基于季节性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分析并预测上海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NoV)的检出率,为水产品中NoV的污染规律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1月,从上海芦潮港海鲜市场定期采购牡蛎样品共531只,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PCR),对其进行了NoV检测,按季度分析检出率。采用季节性ARIMA模型对牡蛎中NoV的检出率数据拟合建立模型,经过数据平稳化、模型选择和拟合、模型诊断得到最优模型,并运用最优模型对未来四个季度牡蛎中NoV的检出率进行预测。结果拟合出的季节性ARIMA(0,1,1)(0,1,0)4为最优模型,赤池信息量准则的修正值(AICc)最小(58.70),残差经Ljung-Box检验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牡蛎中NoV的阳性率趋势与实际检出率趋势基本吻合,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8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0.25。用最优模型预测的未来四个季度牡蛎中No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89%、12.80%、9.47%、6.14%。结论季节性ARIMA模型(0,1,1)(0,1,0)4能较好地拟合牡蛎中NoV的阳性检出率趋势,对NoV污染的牡蛎等水产品的风险评估及NoV流行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杨明树董蕾贾添慧喻勇新
关键词:诺如病毒检出率时间序列分析
一种牡蛎中GI型诺如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中GI型诺如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属于病毒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提供该引物的应用。其优点表现在:通过对已发表的所有GI型诺如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出一对通用型GI诺如病毒检测引物,并采用半巢式PCR的检测方...
王永杰郭萍喻勇新
文献传递
VP53B和VP110抗体及其在制备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VP53B和VP110抗体及其在制备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得到VP53B和VP110部分蛋白片段,生产了多克隆抗体,采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抗体中和实验证实了VP53B和...
王永杰夏文旭覃冰姚迁会江录志刘昱辰喻勇新
文献传递
VP53B和VP110抗体及其在制备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VP53B和VP110抗体及其在制备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得到VP53B和VP110部分蛋白片段,生产了多克隆抗体,采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抗体中和实验证实了VP53B和...
王永杰夏文旭覃冰姚迁会江录志刘昱辰喻勇新
电子鼻对两种食源性致病菌在菌株水平上区分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阵列的电子鼻技术对五株单增李斯特菌和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电子鼻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很好地将五株单增李斯特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图谱进行区分,而在同一技术条件下对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图谱只能进行部分区分,利用向这五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培养液中添加NaCl至饱和的方法,可以将五株菌完全区分开来,区分效果显著增强。实验表明利用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在菌株水平上的区分和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望将该技术开发成为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食源性致病菌新型检测分型方法。
邓高燕喻勇新潘迎捷刘源赵勇
关键词:电子鼻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化学计量学方法食品检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