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兵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下IMRT剂量学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评估外照射后体积仍较大宫颈癌行三维腔内近距离放疗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下IMRT剂量学可行性。方法 用Oncentra4.3 TPS为7例外照射后体积较大的宫颈癌患者分别设计内外融合放疗计划和三维腔内放疗计划;并对同一患者4次内外融合放疗计划进行基于弹性配准的三维剂量叠加,计算OAR累积剂量,使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差异。结果 内外融合计划D90、V100、CI高于三维腔内计划(P=0.000);两种计划直肠、乙状结肠和膀胱D2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配准三维剂量叠加法与DVH参数数值相加法两种OAR累积剂量计算方法计算直肠、乙状结肠、膀胱总D2c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照射后体积仍较大的宫颈癌,内外融合放疗可显著提高靶区覆盖和适形度,并未明显增加OAR剂量。验证了三维叠加法与数值相加法对OAR累积剂量的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 赵欣宇赵晶顾菲纪天龙夏兵张硕姚雷李光
-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剂量学
- MatriXX角度修正因子对VMAT剂量验证影响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MatriXX电离室矩阵角度修正因子对VMAT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方法 将MatriXX与MultiCube组成的测量装置进行CT扫描并导入到Raystation计划系统中。设置一组28×28,100 MU,6 MV X射线的照射野,从0°~180°开始每隔5°(在85°~95°方向每隔1°)用MatriXX进行测量。将MatriXX矩阵测量所得剂量平面与计划系统计算值比较得到一组角度修正因子CF (θ) cor并镜像到对侧,与出厂时所给出的角度修正因子CF (θ) def进行比较,分析MatriXX角度修正因子对剂量学验证影响。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CF (θ) cor与CF (θ) def存在一定差异,在85°~95°差异较大,最大可达7.5%(P〈0.05)。CF (θ) cor修正γ通过率比CF (θ) def修正的高,最大可达17%(P〈0.05)。结论 MatriXX电离室矩阵具有角度依赖性,应对其角度修正。角度修正因子具有个体化特征且MatriXX中每一单元电离室修正因子均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MatriXX+Cube进行验证时应对所有电离室进行角度修正。在修正之前要考虑各种因素引起的误差,可提高计划验证准确率及通过率。
- 姚雷谭彩云刘汉成王豪杰夏兵
- 59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全程同期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59例鼻咽癌,观察1、2年生存率和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8.3%,放疗结束后3个月Ⅰ级、Ⅱ级和Ⅲ级口干反应分别为35.6%、61.0%和3.4%。
- 李光勾宏图夏兵吴春丽张硕姚雷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
- 核素显像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腮腺分泌功能近期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前后腮腺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对首次接受放疗的43名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和放疗后3个月,采用99TCmO4核素动态显像法测量双侧腮腺摄取率和排泄率。结果患侧与健侧腮腺的平均剂量、D50、D33差异显著(P<0.01)。患侧腮腺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时摄取率分别为3.82%、2.08%、2.34%,排泄率分别为65.27%、18.01%、31.46%;健侧腮腺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时摄取率分别为4.41%、2.59%、3.25%,排泄率分别为66.05%、20.26%、45.73%。腮腺摄取率和排泄率在放疗后明显下降,但双侧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放疗后3个月时健侧腮腺功能较患侧明显恢复(P<0.01)。结论IMRT明显减少腮腺受照射剂量;健侧腮腺所受平均剂量明显低于患侧,且放疗后3个月时功能明显恢复。
- 吴春丽李光夏兵蔡峰勾宏图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腮腺功能
- 肺TGF-β_1水平及血流分布变化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肺血流分布改变和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TGF-β1水平变化.方法将纯种新西兰白兔55只分为对照组、20和30 Gy照射组(照射组再各分5个亚组),5只/组.照射后不同时间进行肺灌注扫描观察肺血流分布及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TGF-β1水平,并观察照射后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照射后左肺血流量占全肺血流量百分率不断下降,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TGF-β1水平逐渐升高,以3~6个月最显著.与放射性肺损伤病理形态学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TGF-β1水平可预测放射性肺损伤发展趋势,肺血流量分布变化可间接反映放射性肺损伤病理形态学改变程度.
- 李光党军赵玉霞韩露李建军夏兵张银娟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放射性肺损伤肺泡灌洗液
- 颅脑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颅脑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98例有原发灶或转移灶病理报告的脑转移患者进行颅脑X刀治疗,边缘剂量8Gy/次,共4次,隔日1次。并在颅脑X刀治疗前或后进行了全脑放疗,2Gy/次,共20次。对其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2~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随访率为94%。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10个月、41%。单发脑转移瘤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12个月、45%与7个月、38%,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临床缓解率为83%,6个月的病灶控制率为82.0%。病灶体积≤14.1cm^3和>14.1cm^3的控制率分别为85%和60%(P=0.029),放疗前肿瘤坏死率分别为13%和60%(P=0.000)。肿瘤中心发生坏死的病灶21个,其病灶控制率为62%,低于无坏死病灶87%的结果(P=0.013)。不同病理类型脑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率无差异。结论颅脑X刀治疗能延长所有病理类型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体积≤14.1cm^3的脑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率较高。
- 王志宇李光张晓萌张宏伟夏兵左晓东秦越军
-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
- 照射野等中心的偏移对VMAT计划剂量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减小照射野等中心的偏移,研究照射野等中心的改变对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剂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1)使用EBT3胶片连续测量9个长方形野的剂量分布,据各照射野中心线的交汇情况分析照射野等中心的偏移情况;(2)计算、测量26例VMAT计划在二维平面探测器阵列(MatriXX)中的剂量分布,采用γ指数标准评测剂量验证(DQA)的结果。调整ElektaSynergy的参数到各照射野中心线交点集中后,重复(2)中操作,得出直线加速器调整后的相应数据。结果:照射野等中心调整前后,各照射野中心线的交点由散乱到集中,VMAT计划DQA 3%/3 mm、2%/2 mmγ通过率的平均值分别由98.02%和81.85%上升到99.68%和96.44%。结论:照射野等中心的偏移会明显降低VMAT计划DQA 2%/2 mm的γ通过率,因此,对应用VMAT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对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技术,如复杂的IMRT技术、SBRT/SRS技术等)进行治疗的直线加速器,需要做对治疗有实际意义的照射野等中心的检测。
- 易海云夏兵姚雷张硕
- 大鼠C6脑胶质瘤X刀治疗及其急性治疗反应的实验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采用CT靶点定位给予大鼠C6脑胶质瘤X刀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急性期治疗反应。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制作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并于C6细胞植入后16d采用不同扫描野、平扫和增强相结合的CT靶点定位方法给予20GyX刀治疗,并观察其急性期治疗反应。结果治疗组(7只荷瘤鼠)X刀治疗均成功,5只生存状态均好于肿瘤组(9只荷瘤鼠)。治疗组肿瘤细胞密度减低和肿瘤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肿瘤组(P<0·05),同时伴有血管生成减少。结论本组CT靶点定位方法将在鼠脑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关丽明夏兵郭敏徐克赵宇徐炳学张朔姚雷段红杨
- 关键词:脑胶质瘤放射外科X线计算机
- 全身电子束照射治疗蕈样肉芽肿1例
- 2001年
- 阚凯李光任青夏兵
-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病例报告
- 微波热辐射致小鼠脏器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局部微波热辐射是对射线抵抗性细胞的物理增敏手段,已做为一种癌症治疗的有效方法应用于临床。直接微波热辐射对机体深部器官所造成的热损伤国内已见报道。但非直接、局部辐射对整个机体,对各个脏器所引起的超微结构改变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小鼠为对象,经局部微波热幅射,手术取其脏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探讨其对脏器的损伤。
- 王太一史晓萍李华李彦敏陈敬党张银娟夏兵
- 关键词:超微结构改变热损伤空泡变性染色质凝集自由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