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梓平
- 作品数:21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98例——马超主任医师治疗经验浅析
- 2004年
-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子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故多数学者推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笔者之师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与该类病人接触较多,采用自拟前列宁汤配合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涂咏梅马建萍姚梓平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
- 便秘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探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观察联用便秘方和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肝肾阴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使用西药莫沙比利对参照组患者实施治疗,联用便秘方和莫沙比利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联用便秘方和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十分安全。故此联合用药方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肾阴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线方法。
- 秦慧娟姚梓平李月红
- 关键词:便秘方西药
- “祛风止哮方”对支气管哮喘大鼠IL-2、4、CD/_4~+、CD/_8~+、ECP影响的研究
- 目的:观察”祛风止哮方”对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IL-2、4、CD4+、CD8+、ECP的影响,初步探讨”祛风止哮方”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所选3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及对照组,均制备成哮喘模型,分别予哮喘动物...
- 姚梓平
- 关键词:哮喘
- 文献传递
- 西医院校少数民族医学生《中医学》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医学生在我校占相当大的比例,针对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医科大学生的特点,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中医学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汉语教学;补习文化课;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了解,提高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按照"病证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加强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诊治技能。从而激发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以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
- 何春辉姚梓平
-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院校
- 补肾调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汤内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补肾调经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盆腔包块直径、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 Ab)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愈显率6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0%(P<0.05)。结论:补肾调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降低Em Ab抗体阳性表达,提高治疗效果。
- 姚梓平秦慧娟段丽君何春辉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补肾调经汤孕三烯酮中医药疗法
- 化痰通腑类汤药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化痰通腑类汤药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化痰通腑类汤药的神经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类汤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d、治疗后5 d、治疗后7 d、治疗后12 d测定病人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因子水平,疗程结束后评价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TNF-α、IL-6、hs-CRP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治疗后12 d,研究组病人TNF-α、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腑类汤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化痰通腑类汤药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6与hs-CRP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及释放而实现的。
- 姚梓平何春辉段丽君秦慧娟
-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白介素-6神经保护
- 粗银质针加温针治疗慢性腰背痛60例疗效观察
- 2011年
- 目的:观察银质针密集阵排列治疗慢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腰背区寻找痛点,逐个予以标记,标记点局麻后遂采用长短合适的银质针垂直刺入,1~2排呈密集阵型排列,完毕后针尾烧灼艾条予以加热,待艾条燃尽治疗结束。结果:60例疼痛患者术后1天有效率可>93%。结论:本法简便易行,经济负担较轻,复发率较低。
- 栾汝峰姚梓平
- 关键词:银质针腰背痛
- 关于我国当前中药煎煮方法若干问题的讨论
- 2024年
- 目的:为现代患者煎药方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通过对全国多个区域医疗机构发布的375份中药煎药指导文件进行整理分析,参考古代《伤寒论》中用药经验与现代研究结果,筛选全国东、西、南、北5个地区医疗机构处方,主要从煎药的加水量、煎前浸泡时间、煎煮用火方法、时间及次数这5方面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加水量:以药水重量之比1∶7~8为宜;(2)煎药前宜浸泡30~60 min;(3)煎煮用火方法:可先用大火加热至沸,转以小火维持在小沸“临界水平”;(4)煎药总时长以30~60 min为宜,煎煮次数应视需要煎取的药量而定;(5)煎药前最好与医生或者专业人士沟通,才能使得患者更好把握煎药的注意事项。结论:当前我国个人煎药情况十分复杂,差异性、随意性很大,与古代经验及现代科研结果进行对照,不难看出许多操作的合理性值得讨论。
- 姚梓平姚梓平
- 关键词:中药煎煮方法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
- 益气固表丸对COPD稳定期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将125例中医证属肺脾气虚证的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益气固表丸组(n=59)和安慰剂组(n=66),治疗12w后,检测用药前、后肺功能、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和淋巴细胞Th17/Treg平衡的变化。结果益气固表丸组COPD患者肺功能测定发现用药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ELSIA方法检测发现益气固表丸组COPD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IL-17a和IL-10水平未见升高或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益气固表丸组COPD患者用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中Th17%降低,Treg%升高,Th17/Treg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Th17%、Treg%及Th17/Treg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表丸对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能够配合西医基础治疗改善COPD患者的免疫状态。
- 金晶金晶王晶姚梓平
- 关键词:TH17/TREGIL-10
- 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RF、CRP和ESR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评价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92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MTX组(46例)和化瘀通痹+MTX组(46例),分别给予单独应用甲氨蝶呤(MTX)和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CR20、ACR50和ACR70疗效的反应率,改良Sharp评分(mTSS),治疗前后的RF、CRP和ESR水平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瘀通痹+MTX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ACR20、ACR50和ACR70疗效反应率均显著高于MTX组(P<0.05);治疗后,化瘀通痹+MTX组患者mTSS与基线的差异显著低于MTX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F、CRP和ES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化瘀通痹+MTX组RF、CRP和ESR水平较MTX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化瘀通痹+MTX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与MTX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RF、CRP和ESR的水平,值得推广。
- 何春辉姚梓平马华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