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立 作品数:33 被引量:42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先知》两部译作的比较研究——兼谈林志豪译作的艺术性 2019年 通过对纪伯伦代表作《先知》的两部中文译作的比较,可以看出,林志豪的译本比成文最早、亦被公认为最佳版本的冰心译本更胜一筹,进而探讨林志豪译作的艺术性,并借此向译界和文学界呼吁对优秀翻译家林志豪及其作品应多加关注和研究。 孔祥立关键词:《先知》 艺术性 关于科技翻译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科技翻译是一种应用性翻译,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的科技翻译当前发展迅速,形式喜人,但围绕科技翻译仍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甚至偏见,有待厘正和澄清。文章从五个方面,即科技翻译是一种低层次翻译还是重要翻译,无... 孔祥立关键词:科技翻译 文献传递 《聊斋志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归化和异化——以翟理斯和梅丹理、梅维恒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021年 《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其中包含大量文化负载词及富有中国古代特色的表达,这些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及表述方式构成了一定的认知与翻译障碍,给翻译工作者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该文以《聊斋志异》两个有影响力的英译本(翟理斯和梅丹理、梅维恒译本)为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在翻译其中文化负载词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并由此归纳出对于汉语典籍的英译,具体使用“归化”还是“异化”都不是绝对的,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殷春倩 孔祥立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聊斋志异》 清末民初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的互动共生 被引量:1 2016年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近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对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儿童文学理念也对儿童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中叶,古老封闭的中国面临来自世界范围强国势力的严峻挑战与侵略, 沈庆会 孔祥立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教育 清末民初 亲缘关系 文学理念 长三角城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绚丽多姿的海洋文化,在今后现代化进程中海洋文化产业将成为重要突破口及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不少沿海城市相继展开了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但远还没有形成规模。建议采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等措施,推进该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沈庆会 孔祥立关键词:长三角 海洋文化产业 翻译研究中的“偏激性”刍议 2009年 翻译研究中存在大量"偏激性"现象,"偏激性"的存在跟个人思维、性情,具体的语境以及表达策略等密切相关。有些的确可归于"偏激"之列,但更多的是个性、语境使然或仅仅是一种表达性策略。对此,研究者有必要分别对待,对于后者毋须大惊小怪,更无必要时时处处纠正之以显示其"客观、公正、科学、理性"。 孔祥立《瑜伽经》之术语翻译 2019年 本文以印度先哲巴坦伽里撰写的《瑜伽经》(Yoga Sūtras of Pata?jali)的两个汉译版本为原始材料,选取其中的第二章——练习/方法篇(Sādhana)进行对比,并借鉴查尔斯约翰斯顿(Charles Johnston)的英译本,从译者背景、目标读者、中印宗教文化、翻译方法等方面分析两个文本中的术语翻译。 马丹妮 孔祥立关键词:瑜伽 翻译 小说教育与教育小说:晚清教育小说译介刍议 被引量:1 2014年 在近代西学的冲击下,教育小说承载着"开启民智"、"救国图强"的历史使命被大量译介到我国。晚清教育小说的译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教育思想的折中与糅合,呼应了小说启蒙、教育启蒙的社会诉求,不仅为时人开启了迥异的阅读视界,也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在中国传播,从更易读者接受的角度为当时的教育思潮推波助澜。 沈庆会 孔祥立关键词:教育 小说 启蒙 诉求 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以“上/下”和“up/down”为例 2020年 自亚里士多德时期以来,语言研究者们便开始研究隐喻,历时两千多年,在我国,有关隐喻的研究也非常丰富。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就是用具体实物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体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能让句子更美,更具灵活性,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从而合理的改造世界。众所周知,隐喻研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实体隐喻。其中,空间隐喻又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方面。该文旨在用英汉对比的方法,将空间隐喻的研究放在中文中的“上/下”和英文中的“up/down”,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可能原因. 鲁礼婷 孔祥立关键词:隐喻 空间隐喻 UP/DOWN 英汉对比 “三美”论:《红楼梦》诗词翻译的理想标准——以许渊冲《葬花吟》英译为例 被引量:16 2008年 《红楼梦》的英译本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其中诗词的翻译则探讨不足,究其原因,是无法确定一个好的翻译标准,通过对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及其《葬花吟》英译的剖析与评论,认为该理论可以承担此要务。 孔祥立关键词:《葬花吟》 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