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
- 作品数:46 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3D-MRA与DSA技术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血管造影(3D—MRA)分段采集技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特点。方法选择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56.2岁。分别行3D—MRA分段采集技术与DSA技术.并比较两种方法对脑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发现颅内病变的差异;将动脉瘤按直径大小分为2组,即≥3.0mm组和〈3.0mm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差异。结果50例患者中,3D—MRA发现颅内动脉瘤25例,DSA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术后复查、烟雾病各5例,脑血管狭窄9例。其中.DSA诊断率为100%(50/50),3D—MRA诊断率为98%(49/50)。3D—MRA与DSA均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脑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可充分观察到脑动脉瘤的准确起源、瘤体大小、颈部宽窄及血管走向等情况,病例中所显示的最小动脉瘤直径3D—MRA约2.6mm.DSA约2.0mm.3D—MRA漏诊1例直径约2.0mm小动脉瘤。3D—MRA与DSA两种检查方法发现颅内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直径〈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MRA与DSA血管造影技术相比.3D—MRA与DSA均能较好地显示颅内血管病变,但是3D—MRA对小于2.0mm的小动脉瘤易漏诊.
- 杜敏安王秀凤李斌孙博孙美玉宁殿秀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
- 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IHE,其中3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单发IHE中,9例病灶在肝右叶,2例在肝左叶,1例累及肝脏右前叶及左内叶;CT平扫8例病灶均呈低密度,边界清晰,其中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病灶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3例边缘结节条索样强化;2例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以向心性强化为主。MR平扫7例中,6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1例低信号内混杂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内斑片条索样低信号,T2抑脂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均以环形向心性强化为主。结论单发IHE的特征性CT、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单明孙博卢再鸣刘兆玉郭启勇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瘤肝脏儿童磁共振成像
-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被引量:3
- 2019年
- 病例男,46岁,1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近3月出现左上肢震颤,近1月抽搐两次,病情逐渐进展。专科检查:颈软,无抵抗,Kernig、Brudzinski征均阴性,四肢肌力均为V级,肌张力正常。
- 刘帆孙博苗延巍高冰冰周宇婧唐乐梅邱佳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弥散张量成像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的价值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鉴别脑内原发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测量行DTI检查的13例幕上高级别胶质瘤、8例单发转移瘤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及在大脑脚层面双侧皮质脊髓束的ADC值、FA值,并计算患侧/对侧FA相对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ADC值明显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ADC值;两者大脑脚层面患侧皮质脊髓束FA值轻度降低,ADC值无明显差异;相对FA值高级别胶质瘤较低。结论:瘤周水肿区ADC值对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的鉴别有意义;弥散张量成像提供更多瘤周受累纤维束病理改变的信息。
- 刘兆玉孙博范国光王晓明郭启勇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胶质瘤转移瘤皮质脊髓束
- 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觉通路损伤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MRI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具有相似性,但二者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某些针对MS的免疫治疗会加重NMOSD病情,早期准确鉴别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定量分析MS、NMOSD和其他疾病的视网膜损伤。MRI可显示MS、NMOSD患者特定视觉通路区域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病变,且MRI新技术还能定量分析MS和NMOSD的病灶特征。本文对OCT、MRI在MS及NMOSD中视觉通路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邱佳唐乐梅苗延巍孙博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所致血尿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经动脉栓塞治疗静脉曲张型肾动静畸形(ravM)所致血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因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的rAVM患者,随访观察行微钢圈栓塞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0例经DSA检查后均诊断为静脉曲张型rAVM,均获得成功栓塞,术后15-48h(平均28h)血尿消失,随访12-36月未见血尿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微钢圈栓塞治疗静脉曲张型rAVM所致的血尿安全、有效。
- 单明孙博刘兆玉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肾疾病血尿栓塞治疗性
- 单源双能CT成像虚拟平扫在肾细胞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单源双能CT成像虚拟平扫技术在肾细胞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源双能CT(Discovery CT750 HD)能谱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平扫(TUE)及动脉期、皮质期、髓质期增强的能谱成像(GSI)扫描,通过对三期增强图像进行水-碘基物质分离,生成相应的虚拟平扫(VUE)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对四组平扫图像(TUE及三期VUE)分别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生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四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计算四组图像的病灶-肾实质对比噪声比(CNR),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四组是否有差异.结果 两位医生对四组平扫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均>0.600).皮质期VUE、髓质期VUE、延迟期VUE及TUE四组图像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质期VUE、髓质期VUE、延迟期VUE图像病灶-肾实质CNR(分别为1.7±1.0,1.9±1.2,2.5±1.4)均高于TUE(0.7±0.6)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皮质期VUE、髓质期VUE及延迟期VUE与TUE图像质量无区别,且皮质期VUE、髓质期VUE、延迟期VUE的病灶-肾实质CNR均高于TUE,有望取代TUE用于肾细胞癌病灶的检出.
- 刘静红刘爱连田士峰陈安良李烨王逸敏韩铮魏强孙美玉孙博
- 关键词:肾细胞放射摄影术
- ADC图肿瘤全域纹理分析鉴别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肿瘤全域纹理分析鉴别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伴微浸润(DCIS-MI)的价值。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和DCIS-MI的女性患者共4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DWI序列扫描获得ADC图,利用Omni-Kinetics软件分析肿瘤全域纹理参数,包括中位数、平均值、标准差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偏态分布)比较DCIS和DCIS-MI各纹理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纹理参数对DCIS和DCIS-MI的诊断效能。结果:DCIS组的标准差、熵、相关性、逆差距小于DCIS-MI组,均匀性、能量、惯性矩大于DCIS-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的最大径、年龄以及中位数、平均值、偏度、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准差、均匀性、能量、熵、惯性矩、相关性、逆差距鉴别2组病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0.99、0.86、0.94、0.74、0.74、0.84。结论:基于ADC图的肿瘤全域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DCIS和DCIS-MI,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其中的标准差、均匀性、能量、熵、逆差距是有效鉴别参数。
- 鞠烨田士峰张楠孙博刘铁利刘爱莲张丽娜
- 关键词:表观弥散系数乳腺导管原位癌
-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实践被引量:11
- 2016年
-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医学影像学是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之一,也是改革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在形成大连医科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对五年制临床专业新的整合课程体系中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改革未来进行了客观思考,如医学影像学在整合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教学内容如何重新设置、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崭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 孙博苗延巍张维升刘爱连易桂兰许驰刘静红刘铁利
- 关键词:诊断显像教学方法系统整合
- 前上纵隔神经内分泌癌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例
- 2014年
- 患者男,33岁,主因"发现前胸壁肿块1月余、进行性增大,颜面部肿胀"来院就诊。查体:患者颜面部及颈部软组织肿胀;前胸壁软组织隆起,无压痛,胸壁浅表静脉扩张;无浅表淋巴结肿大。CT:平扫(图1A)见前上纵隔及前胸壁皮下软组织内不规则形占位,约12.4cm×9.7cm,弥漫生长,包绕、破坏胸骨及双侧肋软骨,并向中纵隔浸润,病变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及更低密度区;
- 方春晓孙博李智勇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纵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