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哲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电池
  • 4篇微生物燃料
  • 2篇阴极
  • 2篇生物燃料电池
  • 2篇燃料电池
  • 2篇微生物燃料电...
  • 2篇污染
  • 2篇催化
  • 1篇电池驱动
  • 1篇电池阴极
  • 1篇电催化
  • 1篇电性能
  • 1篇性能比较
  • 1篇污染物
  • 1篇罗丹明
  • 1篇罗丹明B
  • 1篇膜污染
  • 1篇甲基
  • 1篇甲基橙
  • 1篇降解

机构

  • 4篇东华大学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怀化市环境保...

作者

  • 4篇黄满红
  • 4篇孙哲
  • 4篇陈东辉
  • 2篇林立
  • 2篇陈亮
  • 2篇郑伟
  • 2篇唐超
  • 1篇廖玲芝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生物燃料电池藻阴极性能比较及膜污染分析
2016年
为考察藻种类及阴极材料对藻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微藻及水绵为阴极生物,分别采用碳毡,碳纸,载铂碳纸为阴极材料,构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果显示,以碳毡作为阴极材料时,2种藻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均高于以碳纸为阴极材料时相应的功率密度。采用载铂碳纸为阴极材料、天然湖水为阴极液,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65.1 m W/m2(微藻阴极)和119.9 m W/m2(水绵阴极)。电化学测试表明,藻类生长形态影响了阴极的电化学特征,进而影响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藻阴极MFC长期运行时,膜污染是藻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密度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SEM-EDS分析显示,膜两侧污染主要原因分别是微生物生长和磷酸盐晶体沉积。
郑伟唐超黄满红陈东辉陈亮孙哲林立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膜污染
光催化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利用电化学技术将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同时降解环境污染物的一种理想发电装置。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不多的利用半导体材料的阴极将光能引入到微生物燃料电池体系的研究,重点对其光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机理、光电协同产电的技术特点、目前在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对其发展的方向及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孙哲黄满红陈亮陈东辉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光催化光电效应污染物
AC/PTFE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去除罗丹明B及同步产电性能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辊压成型法制备了活性炭(AC)/聚四氟乙烯(PTFE)质量比分别为6、5和3的AC/PTFE电极,并利用SEM对电极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比的降低电极表面活性炭颗粒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以制得的AC/PTFE电极,碳毡分别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极、阳极,利用AC/PTFE阴极在曝气条件下产生的过氧化氢在阴极处理模拟的罗丹明B废水。研究了不同质量比AC/PTFE阴极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及同步产电情况,结果表明以AC/PTFE质量比为6的AC/PTFE阴极在96 h内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6%,MFC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05 mW·m^(-2);同时研究了在阴极液加入0.2 g·L-1Fe^(2+)的条件下,阴极液为不同pH值时,阴极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及MFC产电情况。结果表明在阴极液pH=3的情况下,罗丹明B的去除率在36 h内达到了98.9%,MFC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210 mW·m^(-2),罗丹明B的去除速率及MFC能量的输出得到了明显提高。
唐超孙哲陈东辉黄满红郑伟廖玲芝蔡群
微生物燃料电池驱动的光电催化降解甲基橙
2014年
实验制备出了具有光催化性能的Cu2O纳米线电极,对比研究了Cu2O电极在光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驱动的电催化和微生物燃料电池驱动的光电催化反应过程中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驱动的光电催化反应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最好,当溶液p H为3、外加偏压为0.7 V、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以达到83%。实验首次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外界驱动电压光电协同降解了甲基橙,证明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较低电压也可以对光电极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效率有提升。
孙哲林立黄满红陈东辉
关键词:光电催化甲基橙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