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崇飞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头”(head)的多义项产生及其认知结构分析
- 2013年
- 一个词的所有义项产生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各义项依据"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该词的义项范畴。一个词的义项范畴中一般存在一个原型义项,其它义项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原型属性通过"原型分裂"和"原型转换"而产生。本研究基于词典中所列义项和语料库中的语料,考察语料中"头"(head)的不同义项和语言表达形式,从原型裂变及转换视角探讨和分析汉英"头"(head)的义项产生过程及其认知结构。
- 孙崇飞
- 关键词:HEAD
-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跨学科研究视角被引量:1
- 2011年
- 语义原词与原子、语义分词与分子、语义组合与混合物、语义嵌套与化学物质以及语义原词表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之间具有共性;语义原词、语义分词、语义组合和语义嵌套之间又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一内在联系表明语言具有组合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
- 罗荷香孙崇飞
- 关键词:自然语义元语言语言学跨学科
- 名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四十年——兼谈英汉词类类型学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名动分离"似乎早已成为学界公认的事实。但近年来的词类类型学研究结果表明名动分离似乎并不具有跨语言普适性。与之类似,尽管认知神经科学家对名词和动词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跨语言研究,但对导致二者分离的原因仍不清楚,且诸多研究对名动隶属关系观点不一。本文在考察名动认知神经科学四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析其成就和不足,分析导致研究者对名动隶属关系观点不一的原因,最后考察其对英汉词类类型学对比研究的启示意义。
- 孙崇飞潘艳艳
- 关键词:名词动词认知神经科学
- 母语磨蚀影响因素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及启示
- 2010年
-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国内外母语磨蚀研究的历程,并指出国内母语磨蚀研究的薄弱现状;其次,介绍Kopke和Sehmid等人在语蚀研究领域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结果,考察Kopke将语蚀影响因素从生理、认知和外部因素等三方面进行分类的科学性;最后,分析其所提出的理论对于国内研究者在语蚀研究领域进行语蚀跨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启示。相信本研究在拓宽语蚀研究领域、提升语蚀理论层面的研究水平以及实现语蚀现象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 孙崇飞钟守满王恒兰
- 手部动词“拿”的语义认知研究
- 动词决定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语法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针对动词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综合的研究模式。本研究基于语言普遍性假设,通过考察和描写现代汉语手部动词“拿”的词义和句法结构,探讨其语义引申路径、认知机制和句法语义表现...
- 孙崇飞
- 关键词:语义句法模式
- 文献传递
-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理据认知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流行语不是人们凭空臆造的,其产生与现实世界中的某些事物存在一定的象似性,是有理据可循的。现从"象似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包括新型网络语"被XX"结构在内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理据,并据此重新认识网络流行语的价值。
- 孙崇飞王恒兰
-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象似性
- 汉语到底有没有冠词?
- 2024年
- 针对汉语有无冠词的争议,本文在考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实际,从六个方面论证,汉语里弱读的“这”和“个”并不符合冠词的跨语言定义标准,进而不支持“有必要把冠词单立为汉语的一个词类”的主张。
- 孙崇飞王恒兰
- 关键词:词类冠词语法范畴
- “被XX”结构语法语义认知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被XX"结构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因此,对这一网络语"被XX"结构的产生理据进行探讨,通过归纳、分类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该语义认知结构及语法和语义相互映射的认知语义关系进行探索。
- 钟守满孙崇飞
- 关键词:理据语法语义
- 也谈英汉时空性特质差异被引量:8
- 2021年
- 与以往对比研究囿于形式的对比分析不同,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从空间和时间认知维度,深层拷问导致英汉语言表征差异的根本原因。然而,对于英汉语究竟存在何种时空性特质差异目前尚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1)与汉语一样,英语也是“时空同态”;2)时空同态并不排斥英汉语存在主观性时空特质差异,唯有语际差异探究更能彰显特定语言的个性;3)英汉语际差异表明,相较英语,汉语具有鲜明的强空间性特质。
- 孙崇飞张辉
- 关键词:汉语空间性
- 手部动词“拿”义及其认知机制被引量:9
- 2013年
- 汉语动词"拿"与"手"密切相关,是最具代表性的手部动词之一,具有原型性特征。本研究重点考察"拿"义,从认知角度探讨其词义演变及其认知机制。本研究认为,认知语义学在对词汇语义进行现象学层面细致考察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其语义认知信息处理过程的考察,以使其在直觉上自然,心理上可信,经验上可行,以及现时和历史上真实。
- 孙崇飞钟守满
- 关键词:语义认知信息处理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