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根楼

作品数:24 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小麦
  • 9篇杂种
  • 7篇新麦草
  • 7篇属间
  • 7篇属间杂种
  • 7篇细胞
  • 7篇间杂种
  • 6篇华山新麦草
  • 6篇鹅观草
  • 5篇同工酶
  • 5篇染色体组
  • 5篇小麦族
  • 5篇鹅观草属
  • 4篇遗传学
  • 4篇染色体
  • 4篇酶同工酶
  • 3篇杂交
  • 3篇植物
  • 3篇染色
  • 3篇酯酶

机构

  • 24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24篇孙根楼
  • 16篇杨俊良
  • 16篇颜济
  • 6篇刘芳
  • 3篇伍碧华
  • 2篇周永红
  • 1篇杨武云
  • 1篇赖仲铭
  • 1篇刘登才
  • 1篇卢宝荣
  • 1篇张新全
  • 1篇郑有良

传媒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广西植物
  • 3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Journa...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1
  • 2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毛鹅观草与本田鹅观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通过对鹅观草属的两个种:本田鹅观草(Roegneria hondai Kitagawa)和纤毛鹅观草(R.ciliaris(Trin)Nevski)及其种间杂种的形态变异、染色体配对行为和同工酶电泳酶谱的分析,研究了这两个种间的亲缘关系,杂种F_1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数很高,F_1自然条件下具有低的结实率。R.ciliaris根部和幼叶的酯酶、过氧化物酯同工酶谱与R.hondai的酶谱间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R.ciliaris和R.hondai亲缘关系很近,享有两个共同的基本染色体组,可拟定R.hondai的染色体组为S^hy^h。R.ciliaris同R.hondai间的亲缘关系较R.ciliaris同R.pendulina和R.pendulina同R.hondai间更近。
孙根楼刘芳颜济杨俊良
关键词:纤毛鹅观草生物系统学
本田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9
1991年
本文通过对鹅观草届二个四倍体种本田鹅观草(Roegneria hondai Kitag.)和缘毛鹅观草(Roegneria pendulina Nevski)染色体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亲缘关系。这两个种杂种F_1减数分裂构型4.54Ⅰ+5.01Ⅱ(环形)+6.49Ⅱ(棒形)+0.19Ⅲ+0.04Ⅳ,减数分裂过程不正常,未能结实。表明本田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染色体组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存在着生殖隔离,应划为两个不同的生物种。这一结论同形态学分类相一致。
孙根楼颜济杨俊良
关键词:鹅观草属
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F_1同工酶分析被引量:44
1992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 F_1的三叶期叶片、拔节期叶片、剑叶、幼穗和幼根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及同一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酯酶同工酶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就同一器官、同一发育时期相比,酶谱差异较大,佐证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间亲缘关系较远。杂种 F_1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两亲本酶谱的模式,并明显具有偏母本的倾向。
刘芳孙根楼颜济杨俊良
关键词:小麦华山新麦草酯酶同工酶
葡茎新麦草的核型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对葡茎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stoloniformis)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1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较对称,属于Stebbins的“1A”类型。
孙根楼颜济杨俊良
关键词:染色体组型禾本科
鹅观草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被引量:20
1993年
本文首次对我国5种鹅观草属Roegneria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5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x=28。它们的核型是:高株鹅观草 R.altissima,2n=4x=28=26m+2sm(SAT);假花鳞草 R.anthosachnoides,2n=4x=28=22m+4sm+2sm(SAT);长芒鹅观草 R.dolichathera,2 n=4x=28=20m+6sm+2sm(SAT);林地鹅观草 R.sylva-tica,2n=4x=28=22m+4sm+2sm(SAT);多变鹅观草R.varia,2n=4x=28=20m+6sm+2sm(SAT)。它们的核型均属2A型,每种植物均有一对随体染色体。
周永红孙根楼杨俊良
关键词:鹅观草属染色体组型禾本科
影响小麦族远缘杂种幼胚培养成苗率的几个因素初报被引量:4
1992年
离体培养小麦族13个属间和种间杂种幼胚,对小麦族野生近缘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12个远缘杂种F_1植株。培养结果表明,C—17基本培养基添加CH50mg/L、CM200mL/L、肌醇100mg/L及蔗糖90g/L较利于杂种幼胚生长成苗。不同远缘杂交组交组合之间,以及杂交亲本不同来源地之间,杂种幼胚成苗率均显著不同。
伍碧华孙根楼
关键词:小麦胚培养远缘杂交成苗率
小麦族属种间杂种幼胚培养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采用基本培养基N_6附加谷氨酸,酵母浸出液、激动素和水解乳蛋白,以及C_(17)基本培养基附加肌醇、椰乳和水解酪蛋白,对小麦族一些属、种间杂种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由胚直接发育成苗。成功地获得了Kengyilia Zhoasuensis,Hordeum bulbosum,普通小麦,Aegilops crassa, Ae. biconis, Ae.tauschii, H. vulgare ssp. spontaneum (Isreal)与其同父本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属间杂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的一些种的种间杂种,以及西藏杂草型普通小麦,四川白麦子(含中国春和成都光头)与Ae. tauschii(中国及中东产)的属间杂种植株,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族的系统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其中多数远缘杂种植株的获得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一个亲本(父本或母本)固定,与另一属、种、亚种乃至变种等分类级别的亲本(母本或父本)杂交,其杂种幼胚诱导成苗频率差异很大,但差异程度与分类级别无关。双亲亲缘关系较远的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的杂种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具有相同D染色体组的中国春与Ae. tauschii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同时,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成苗率也有差异。
孙根楼杨武云余师珍
关键词:小麦胚培养属间杂种
鹅观草属七个四倍体种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鹅观草属七个四倍体种的幼芽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根据酶谱的形态特征和相似性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七个四倍体种的酯酶同工酶谱比较相似,且各种间相似性系数变幅不大,说明各种间有相同或相近的遗传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但是这七个种没有哪两个种的酶谱完全相同,或多或少有些差异,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按形态特征建立起来的七个物种是合理的,不存在同种异名的问题。
刘芳孙根楼颜济杨俊良
关键词:小麦酯酶同功酶鹅观草属
玉米半外来种质群体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被引量:2
1990年
目前,我国玉米育种正处于爬坡阶段,表现在遗传基础越来越窄,籽粒产量育种水平进展缓慢。群体改良是创造优良种质的重要方法,用多个自交系或地方品种随机交配若干代组成综合种作为群体改良的基础材料较为理想。外来种质的掺入将会增加其遗传变异性。对外来种质利用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同当地适应的玉米种质组成综合种进行改良,研究表明半外来种质的综合种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是鼓舞人心的。本文采用三重测交法(简称TTC 法)对几个在本地生长发育良好。
孙根楼赖仲铭
关键词:玉米种质群体数量性状基因效应
小麦族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四倍体种间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1992年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共12个四倍体种的幼根、幼芽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用数学方法对所分析的酶谱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bolinii var.divaricus和R.dolichathera, R. ciliaris和R.hondai, R.gmelinii和R.strict, R.angustiglumis和R.komarovii间在幼根和幼芽上的酶谱均表现很相似,分别被聚在一起,而E.angustiglumus和R.komarovii聚在一起与染色体组分析相矛盾。说明同工酶虽然可以鉴别种内和种间差异,但不能反映属种间亲缘的关系。
刘芳孙根楼颜济杨俊良
关键词:小麦酯酶同功酶鹅观草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