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淑梅

作品数:13 被引量:246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调查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东北平原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碳储量
  • 2篇碳储量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土壤有机碳储...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分区
  • 1篇地球化学异常
  • 1篇第二次土壤普...
  • 1篇第四纪
  • 1篇第四纪沉积
  • 1篇第四纪沉积物
  • 1篇多环芳烃

机构

  • 13篇吉林省地质调...
  • 7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沈阳地质矿产...
  • 1篇辉南县林业局
  • 1篇吉林省第五地...
  • 1篇靖宇县特产研...

作者

  • 13篇孙淑梅
  • 6篇陆继龙
  • 5篇郝立波
  • 5篇白荣杰
  • 3篇赵玉岩
  • 3篇潘志恒
  • 2篇王大勇
  • 2篇郑春颖
  • 2篇刘驰
  • 2篇戴慧敏
  • 2篇杨忠芳
  • 1篇廖艳
  • 1篇奚小环
  • 1篇王志华
  • 1篇姜喜同
  • 1篇刘子峰
  • 1篇夏学齐
  • 1篇李敏
  • 1篇冯雨林
  • 1篇孙立吉

传媒

  • 6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被引量:35
2009年
从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是目前化探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是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的关键。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上游汇水盆地物质的天然组合,在化学成分上与上游汇水盆地岩石组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水系沉积物中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含量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特点,采用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发现,利用常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分区标准化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并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以成矿成晕元素标准化数据的因子得分圈定矿化类型综合异常,集中体现了矿致异常信息。
焦保权白荣杰孙淑梅潘志恒李世平
关键词:区域化探地球化学异常地球化学分区数据标准化
东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采用"单位土壤碳量"方法计算土壤碳储量,显示东北平原(约23万km2)土壤有机碳总体分布:表层(0~0.2m)土壤有机碳为768.07Mt,碳密度为3327.8t/km2;中层(0~1.0m)为2978.41Mt,碳密度为12904.7t/km2;深层(0~1.8m)为3729.16Mt,碳密度为16157.5t/km2。东北平原土壤碳密度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碳密度由东北平原南部(辽宁)、中部(吉林)到北部(黑龙江)从暖温带、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呈现增高趋势,其中表层土壤碳密度由2284.2、3436.7增加到3861.5t/km2。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20年期间东北平原表层土壤有机碳总体减少320.59Mt,占29.4%,年均减少16.03Mt,年均递减率1.73%。表层土壤碳密度由南向北依次减少1060.6、1646.4、1300.2t/km2,平均减少1389.0t/km2。不同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减少程度不同。采用土壤碳密度比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之间土壤碳密度动态平衡关系,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探讨土壤有机碳分布分配特征及土壤固碳潜力等提供科学依据。
奚小环杨忠芳崔玉军孙淑梅于成广李敏
关键词:东北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有机碳储量
吉林中西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实测数据,估算了吉林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的分布层次上,表层(0~0.2m)土壤对有机碳的积累较弱,SOC储量占到全层(0~1.8m)储最的23.8%,中上层(0~1.0m)储量则占到全层储量的95.7%。从土壤类型看,表层SOC密度较高的有暗棕壤(6363.8±3900.5t/km^2)、栗钙土(5001.9±1313.2t/km^2)、白浆土(4629.8±1921.5t/km^2)和水稻土(4193.6±1509.6t/km^2)等;储最较丰富的是黑钙土(66.969±25.460Tg)、暗棕壤(65.929±40.410Tg)、黑土(46.837±14.553Tg)和新积土(43.368±20.910Tg)等。就土地利用方式而言,水田(4150.2±1813.8t/km^2)和林业用地(4133.4±3450.2t/km^2)的表层SOC密度最高;旱田(140.186±52.156Tg)和林业用地(104.442±87.180Tg)的表层SOC储量最高,二者共占到表层SOC总储量的75.6%。在空间分布上,吉林中西部地区SOC密度西北低、东南高,大致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的趋势。较低碳密度带包括白城和松原的大部分地区、四平地区的西部,较高碳密度带主要包括吉林、辽源、长春地区,这3个地区面积为全区的1/3,但集中了全区表层SOC总量的一半,其中吉林地区SOC平均密度最高,达到6305.8±4018.8t/km^2;此外白城西北部地区碳密度也比较高。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表层SOC平均含量从1.45±0.80%减为1.24±0.82%,平均密度从3834.7±1087.5t/km^2降为3436.7±2249.7t/km^2,储量则由366.167±103.840Tg减少至328.165±150.124Tg,净减少38.002Tg,有机碳以0.199tC/ha·a的年变化速率由土壤排放进入大气中,其中以沼泽土、白浆土和暗棕壤的碳损失速率较快,吉林中西部地区表层土壤在区域碳循环中发挥着碳源的作用。
廖艳孙淑梅杨忠芳夏学齐白荣杰
长白山区暗棕壤成土作用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以代表性暗棕壤垂直剖面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长白山区特定的森林景观条件下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异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风化过程中主要以CaO、Na2O、Sr淋溶为主,有机酸淋溶过程中SiO2、Al2O3、K2O部分被淋溶,部分游离铁下渗到土体中下部氧化成铁锰胶膜;微量元素在风化过程中被次生黏土矿物吸附,不同程度地富集,在腐殖质积累过程中Cd、Zn、Pb、Mo、Hg、Co、Mn、Cr等亲生物元素进一步富集于表层土壤,Ce、Ni、Sb、Ti、V、Y、Zr在表生环境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残留富集于土壤表层。母质层继承和保留了基岩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基本特征。
田密王志华白荣杰孙淑梅王大勇
关键词:暗棕壤地球化学
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识别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基于概率神经网络方法被引量:3
2008年
针对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类型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分类识别模型,并给出地球化学特征指标选取、指标归一化、神经网络设置和训练的具体方法、步骤。在吉林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应用表明,该方法识别出8类不同成因的第四纪沉积物,较好地解决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归属问题。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对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的识别能力远高于常规多元统计方法,且结构简单、训练快捷。
郝立波蒋艳明陆继龙孙淑梅白荣杰
关键词:第四纪沉积物概率神经网络
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
2015年
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是利用1个点/平方公里高密度第一、第二环境土壤样品编制了54项地球化学元素与指标及相关成果应用图件,填补了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资料空白,统计了土壤元素系列参数,依据相关标准对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土地肥力、土壤绿色产品适宜性、土壤碳密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等,各种评价结果显示,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不强烈,基本继承了土壤深层(1.5米以下)的地球化学特征,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土壤综合肥力一等和二等的面积占总面积74.2%,大部分土地适宜种植绿色食品,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戴慧敏刘驰郑春颖冯静刘希瑶孙淑梅刘立芬冯雨林
关键词:松辽平原土壤
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10年
悬浮物是河流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迁移载体。对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大;枯水期悬浮物主要以吸附重金属元素能力强的粘土矿物为主,而丰水期则以长英质矿物碎屑为主;枯水期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工业污染是导致吉林市区河段悬浮物中As、Cu、Zn、Cd、Pb和Hg元素含量远高于松花湖和下游河段的主要原因。
郝立波孙立吉陆继龙孙淑梅潘志恒赵玉岩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悬浮物
东北平原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8
2015年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平原一直被认为是严重缺硒或缺硒地方病经常发生的地区,地质大调查以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高精度土壤硒的富集、分布研究,对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km2 1个点的表层(0—20cm)、每16km2 1个点的深层(150~180cm)土壤数据对东北平原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平原表层土壤以足硒为主,足硒面积达51.54%,硒潜在不足面积占25.05%,Se反应不足面积仅为22.63%,富硒土壤面积不足I%;深层土壤则以缺硒为主,硒反应不足面积占80.68%。表层土壤se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仅在西部盐碱化、沙化区及东部土壤发育程度低的基岩区为基本自然状态一弱富集特征,土壤硒继承成土母岩程度较弱,而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土壤类型、质地等理化性质对硒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后期人类活动也是影响硒富集的主要因素,但表生富集作用、人类活动影响不足以使表层土壤达到富硒程度。
戴慧敏宫传东董北刘驰孙淑梅郑春颖
关键词:东北平原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7
2010年
为了探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污染现状,系统地测试了该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对土壤中16种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为144.5~2355.0μg/kg,且水田土壤中PAHs的含量高于旱田土壤中的含量;土壤PAHs的来源既有燃烧源,又有石油类污染源;目前土壤PAHs以轻微污染水平为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土壤PAHs的生态风险较小。
陆继龙赵玉岩郝立波蔡波孙淑梅于新民
关键词:多环芳烃农业土壤
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被引量:34
2008年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协调管理是未来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向,土地质量评估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正在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数据。利用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东部优于西部,黑土地质量最好,但已有7.97%的黑土已成为中等或差等土地,黑钙土有43%属于中低产田,黑土地退化严重;轻度沙化土地仍保持较好的土地质量,加强沙化治理与耕地保护,仍可发挥其生产潜力。依据土地质量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将促进区域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孙淑梅张连志闫冬
关键词:土壤肥力土壤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