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选育
  • 4篇育种
  • 4篇水稻
  • 4篇粳稻
  • 3篇性状
  • 3篇杂交
  • 3篇籼稻
  • 3篇晚粳
  • 3篇高产
  • 2篇选择育种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早熟
  • 2篇农艺
  • 2篇中籼
  • 2篇晚粳稻
  • 2篇经济性状
  • 1篇稻米
  • 1篇多抗
  • 1篇新品系

机构

  • 10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市种子站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垦集...

作者

  • 12篇宋小禄
  • 10篇杨杰
  • 9篇陈志德
  • 9篇仲维功
  • 3篇周桂元
  • 3篇裔承宽
  • 3篇徐锁顺
  • 3篇王子明
  • 2篇吉健安
  • 1篇盛生兰
  • 1篇李传国
  • 1篇陈志石
  • 1篇尹晴红
  • 1篇朱述钧
  • 1篇许济川
  • 1篇顾正远
  • 1篇张兆兰
  • 1篇邹江石

传媒

  • 7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南京农专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年份

  • 2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钟山糯的选育及其利用
1994年
钟山糯的选育及其利用王子明,徐锁顺,裔承宽,周桂元,宋小禄,邹江石,花文杰,陈龙泉,王惠泉,肖杭香(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泰县粮棉原种场)钟山糯(原名0-4)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中、晚粳组在南京从早熟晚粳糯20285(后定名为紫金糯)...
王子明徐锁顺裔承宽周桂元宋小禄邹江石花文杰陈龙泉王惠泉肖杭香
关键词:水稻选择育种农艺性状
早熟晚粳新品系4-1027的选育及其利用
1999年
4-1027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常规育种组从8169-22//黄金晴/84012杂交组合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系。经多年中间试验和多点试种示范,均表现成熟早、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等特点。1选育经过选育适宜于沿江和太湖以北地...
宋小禄杨杰仲维功陈志德
关键词:选种早熟晚粳品种粳稻选育
早熟高产抗病中籼稻南京15
2000年
陈志德仲维功宋小禄杨杰
关键词:中籼稻选育栽培技术
利用籼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三系杂交组合的研究
1999年
对用籼型恢复系与粳型广亲和系02428杂交选育出的5个农艺性状较好的新的籼型恢复系进行了恢复力和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5个株系对粤泰A恢复力正常,其中4个对珍汕97A和协青早A育性恢复度在80%以上;与常规粳稻品种杂交的F1亲和力亦较好;92024和92025能分别使粳型不育系泗稻8号A育性恢复到74.7%和77.3%。新育成的籼型广亲和恢复系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配组,都能选育出产量水平高于对照种汕优63的组合。为利用籼型广亲和系选育三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组合提供了可能性。
仲维功盛生兰陈志德宋小禄杨杰陈志石
关键词:籼稻广亲和恢复系三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
江苏省食用粳米品质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0
1999年
研究了江苏省粳稻主栽品种的品质,并根据农业部优质米标准,对不同种植地区的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徐淮稻区稻米品质优于苏中、苏南,品种间外观品质差异明显。分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表明,粳稻籽粒长与垩白度相关极显著。江苏省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是外观品质的改良,选育短圆形籽粒的粳稻品种是改良外观品质的途径之一。
杨杰仲维功熊元忠陈志德陈志德
关键词:粳米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
江苏省粳稻的品质现状与改良策略被引量:22
1999年
通过对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和参加1995~1996年度中粳区域试验品系的品质分析表明,综合指标能达二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只有一个。除外观品质外,95%以上的品种(系)的加工品质、理化品质都已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主要问题是外观品质欠佳,垩白度、垩白率指标偏高。其改良措施应在广泛征集国内外优质稻种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杂交育种和现代育种方法,对杂交后代外观品质进行早代选择,协调好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杂交粳稻的品质改良应特别注重优质不育系的转育和利用。
杨杰仲维功张兆兰张兆兰陈志德宋小禄
关键词:粳稻水稻
江苏常规晚粳稻经济性状演变及育种思考被引量:12
2000年
分析了 1 5个常规晚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 :“九五”以来我省选育的晚粳稻品种的产量明显提高 ,这主要归结于品种成穗数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对照部颁优质米标准 ,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垩白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上 ,绝大多数品种的食口性不尽人意。
陈志德仲维功熊元忠杨杰宋小禄
关键词:常规晚粳稻经济性状育种
中国的特种稻米被引量:22
1999年
中国的特种稻米包括黑、紫、红等有色稻米和白色香米, 其原始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原山区, 一般产量较低, 经创新与改良后的特种稻米, 保留了原品种的特色, 降低了植株高度, 提高了抗病性, 产量水平已达到5.25~7.5 t·hm - 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 特种稻米除了具有普通稻米的营养成分外, 部分品种富含矿物微量元素, 尤其富含铁 (Fe) 和硒(Se)。经医学临床试验, 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糖尿病患者及产妇有显著疗效和滋补作用。近年来特种稻米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 白色细长粒香米已上市场, 用以替代进口的泰国香米, 有色米亦已被用做糕点等原料,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宋小禄许济川
关键词:特种稻米微量元素黑米紫米
南粳37的选育、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1995年
南粳37的选育、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徐锁顺,王子明,裔承宽,周桂元,宋小禄(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顾正远,段祥茂,董晓敏,王永军,高平(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东海县农技推广中心农科所)(连云港市农科所)(国营三河农场)南粳37由江苏省农科...
徐锁顺王子明裔承宽周桂元宋小禄顾正远段祥茂董晓敏王永军高平
关键词:水稻栽培选择育种
江苏省常规晚粳品种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分析及高产育种对策探讨被引量:4
1998年
通过对江苏省近10年审定的15个晚粳(糯)品种在省区域试验中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资料的分析表明,我省常规晚粳品种由多穗向多穗大穗相结合的类型演变,每亩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均有所增加,结实率进一步提高,千粒重有所下降。今后高产育种要通过不断发现和利用有利遗传资源,改良株型,在保持现有穗数和结实率的基础上,求大穗大粒,以提高粒重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晚粳新品种的产量和质量。
宋小禄仲维功陈志德陈志德吉健安
关键词:晚粳稻籼粳杂交育种经济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