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燕 作品数:36 被引量:86 H指数:7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地震科学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哲学宗教 农业科学 更多>>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次地震前,波速比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的低值异常区,其值在1.6左右,地震发生在该异常区的东北缘;地震发生后,震区周围波速比在1.8左右,基本恢复正常。 高朝军 宋春燕 张琳琳 郭寅关键词:地震观测报告 波速比异常 新源、和静地震序列尾波Q值衰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新源单台记录到的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以及震前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分析地震前后尾波Q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前后Q值有明显变化,而随着强震后能量的释放,Q值趋于平缓。通过对Q值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孙吉泽 宋春燕关键词:数字地震波 尾波Q值 2022年3月17日皮山M_(S)5.2地震区域电磁异常综合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综合分析2022年3月17日皮山M_(S)5.2地震前震中附近存在的区域电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震中距离地磁低点位移预测线约280 km,且与优势发震时间接近,该异常对应本次地震;②本次地震虽然发生在地磁逐日比和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预测区内,但震级偏小,且距离异常台站较远,异常不对应此次地震;③将地磁逐日比和低点位移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地震短期预测的准确性。 张桉赫 冯丽丽 黄颂 宋春燕关键词:低点位移 库车东南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特征分析 2023年 利用2020年以来库车东南震群周边5个台站所记录的92次M_(L)3.0~4.4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计算该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①库车东南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处于0.34~0.54之间,平均值为0.49,2023年1月稳定在0.53,该时段相关系数相对较高,表明其区域应力水平较高,2023年1月30日在距震群约100 km发生沙雅MS6.1地震。②库车东南震群相关系数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2020年1月16日库车M_(S)5.6地震前相关系数相对较高,约为0.54;地震后波动较大,2021年2月恢复平稳状态,在0.45~0.50之间浮动上升;2022年2月相关系数上升至0.50之上,10月之后稳定在0.53~0.54之间。③结合库车震群应力降结果分析认为,该地区应力水平高于背景活动水平。 马倩雯 宋春燕 陈勇 郭寅 张琳琳关键词:地震序列 应力降 库车—沙雅地区中小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2024年 库车—沙雅地区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近年来该地区地震具有频次不断增多、震级不断增大、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7年1月—2022年12月震相走时和宽频带数据,通过重新定位、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库车—沙雅地区1257个精定位及84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同时利用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获得研究区应力场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人工地震剖面等方面综合研究库车—沙雅地区的孕震特征与发震机理,确定发震断裂及其活动特征,获得以下认知:(1)研究区地震的空间分布与“X”型走滑断裂分布相一致.(2)研究区的震源机制解,主要以走滑为主,结合人工地震剖面,确定了库车—沙雅中小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研究区奥陶—寒武系中的NNE、NNW向共轭走滑断裂体系,通过应力场反演获得了库车—沙雅地区NNW向的应力场分布格局,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最大地震库车M_(S)5.6地震节面Ⅰ走向77°,倾角90°,滑动角7°;节面Ⅱ走向347°,倾角83°,滑动角-180°,矩震级M_(W)5.16,矩心深度为8.0 km,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本文编号为F_(Ⅱ)18走滑断层.本文结合多学科资料对库车—沙雅地区中小地震发震构造进行详尽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应力场特征,为该地区发震断层活动性及地震危险趋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邓明文 李金 李金 宋春燕 苏金波 宋春燕关键词: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走滑断层 发震构造 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发震构造和震前地震活动过程讨论 被引量:13 2015年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于阿尔金断裂西段,这是继2008年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后在塔里木盆地南侧发生的第2次7级地震。这次于田7.3级地震的余震主体沿NE向分布,余震区的西南段呈近SN向分布;绝大部分余震与前震在余震区西南密集分布,强余震(全部的5级以上地震和81%的4级地震)绝大多数都分布在这个区域,第1天的余震主要在这个区域呈近SN向分布,余震由西向东扩展。在这次于田地震的近SN方向上曾在1982、2011以及2012年先后发生过几次6级左右的地震,而这次地震填补了其中的空段。文中从区域构造环境、地震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认为地震发生在硝尔库勒盆地南缘的分支断裂,受阿尔金断裂带构造应力影响,硝尔库勒盆地受到局部近EW向的拉张作用力,首先沿近SN向破裂,这个构造部位的解锁,促进阿尔金断裂左旋错动,产生NE向破裂,应力向东传递;文中还对有历史记录以来,阿尔金断裂上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对阿尔金断裂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宋春燕 马瑾 冉慧敏 黄辅琼关键词:于田地震 阿尔金断裂 余震分布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异常特征及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形态分析法和速率分析法,研究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 S6.4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的异常特征,并利用潮汐分析和R值评分方法对其异常可靠性、预报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出现加速E倾变化,异常持续天数为196天,异常幅度达到4.54″,与之前异常变化相比,持续时间长,异常幅度大。综合现场异常核实和潮汐因子计算结果认为:伽师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的E倾加速异常真实可靠。 韩桂红 高歌 滕海涛 宋春燕关键词:地球物理场 定点形变 可靠性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特征及早期趋势判断 被引量:4 2014年 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构造和地震序列特征,并与2008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于田MS7.3地震有MS5.4直接前震,序列强余震频次低、余震衰减较快,目前最大余震震级为MS5.7;通过分析历史地震序列类型、计算于田单台序列的h值、b值、主震释放的能量与序列能量的比值等参数,初步判断于田MS7.3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 宋春燕 张琳琳 聂晓红 夏爱国 魏芸芸关键词:地震序列 强余震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类型判定 2024年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对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乌什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丰富,频度衰减较快。通过历史地震序列类比、序列参数(b值、p值、h值)、等待时间、震级差和能量比等参数的跟踪分析,判断此次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从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定性判定到地震序列参数定量计算的跟踪判定乌什7.1级地震序列类型,对地震序列类型的跟踪判定有一定参考作用。 马倩雯 宋春燕 聂晓红 魏芸芸关键词:地震序列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频谱偏移特征分析 2024年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了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中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在时间上存在前期一致性较好,后期一致性紊乱的特点。空间上,乌什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逆冲型,阿合奇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走滑型。利用新疆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计算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中M_(S)≥5.0地震序列的频率谱,计算结果显示,乌什县内发生的5级余震前期有频谱偏移特征,最后一个5级地震频带变宽,频谱偏移特征消失;阿合奇县内发生的5级余震均出现了频谱偏移特征。 刘萍 宋春燕 牛中华关键词:震源机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