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
- 作品数:12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3.0T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宋涛马超陈士跃陆建平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卒中磁共振成像
- 罕见肿块型胃憩室1例报告
- 2014年
- 患者女,22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一年入院。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烧灼感,无规律,无伴随症状。当地医院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多发隆起。来我院门诊以“胃占位”收入院。其父亲有胃息肉病史。查体: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全腹未触及明确肿物,振水音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 李溪柯重伟丁丹宋涛
- 关键词:胃憩室肿块型上腹部饱胀超声胃镜检查伴随症状烧灼感
- 640层容积CT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术后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外科治疗后的640层容积CT成像检査资料,所有患者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均在Vitrea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VR)技术等多种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与分析支架的位置、支架有无内漏及假腔情况。结果 53例均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个数、对假腔的封闭情况。术后恢复良好45例,其中37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血栓形成,8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部分血栓形成。术后发生支架内漏8例,Ⅰ型内漏6例,Ⅲ型内漏2例。结论 640层CT血管造影是一种方便、快捷和无创的检查手段,综合原始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可以准确诊断并客观地评价主动脉夹层术后情况,是主动脉夹层术后诊断及随访的重要影像检査方法之一。
- 边云王莉陆建平宋涛康钦钦潘春树陈超许兵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 动脉造影栓塞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价值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价值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相应的动脉造影表现;分析对于不同类型血管栓塞剂的选择及其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中DSA造影阳性者占63.5%(33/52),18例表现为直接阳性征象,11例表现为间接阳性征象,4例表现兼有直接和间接阳性征象。33例造影阳性患者中24例行经动脉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1.7%(22/24),临床成功率为62.5%(15/24),复发率为37.5%(9/24)。结论经动脉造影及栓塞能快速发现出血部位并有效控制出血,是急性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出血的病因、造影表现和出血动脉多样,其诊断率、栓塞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较多。
- 刘敬禹宋涛王卫星江旭陈文会杨朝爱杨继金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斑块强化率和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
- 目的:目前关于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狭窄的斑块强化程度的研究报道有限。本实验的目的是运用3.0T高分辨率MRI来定量评价MCA粥样斑块的强化率和斑块形态学特征,并试图寻找其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在TOF-MRA...
- 彭雯佳滕忠照刘崎陈士跃江远亮詹茜宋涛张华高Jonathon H.Gillard陆建平
- 文献传递
- 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的高分辨螺旋CT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比较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以提高MFAM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24例MF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均43岁。同期24例CCRCC患者,男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平均4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螺旋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的位置、密度、强化特征(强化程度、强化是否均匀、强化数值、强化方式)、边缘、钙化及肾周的改变等。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CT特征对两组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MFAML组肿瘤位于下极11例、中部7例、上极6例,CCRCC组下极9例、中部9例、上极6例;MFAML组21例和CCRCC组19例肿瘤边缘较光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21例在皮质早期明显强化,为富血供肿瘤,但CCRCC组皮质早期及皮质期的平均强化数值(175、196HU)均高于MFAML组(125、14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AML组15例表现为均匀强化,9例为不均匀强化;CCRCC组7例为均匀强化,17例为不均匀强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方式对鉴别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FAML组13例中8例为富血供肿瘤(6例为快进快出性强化,2例为持续性强化),余5例乏血供肿瘤为持续或渐进性强化;CCRCC组24例中21例为富血供肿瘤(15例为快进快出性强化,5例为持续性强化,1例为渐进性强化),余3例乏血供肿瘤为持续性强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平扫期高密度(OR=0.010,P=0.002)和以皮质期CT值增加129.5HU作为阈值(OR=0.057,P=0.004)是鉴别MFAML与CCRCC最有价值的特征。结论平扫期高密度及皮质期强化数值〈129.5HU是MFAML最具诊断价值的CT特征。75%富血供MFAML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其�
- 康钦钦马超张火俊潘春树宋涛常乐陆建平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 多排螺旋CT三维肠道成像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影像价值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肠管炎性增厚征、肠周间隙模糊征及病灶多节段征在诊断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64层螺旋CT对29例经肠镜及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的患者行肠道CT成像,并三维重建获取多平面重建MPR图、结肠aysum图及腹盆腔动脉VR图。结合原始薄层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肠镜及病理对照。结果:29例肠镜诊断为克罗恩病的患者中:肠道病变部位管壁明显强化并持续强化者为27例,敏感度为93.10%;肠周脂肪间隙模糊者为20例,敏感度为68.97%;25例患者病灶呈多节段性,敏感度为86.21%。肠壁炎性增厚与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共同诊断克罗恩病为20例,敏感性为68.97%,兼具肠壁炎性增厚与病灶多节段性分布的患者为24例,敏感性为82.76%,肠周脂肪间隙模糊与病灶多节段性分布都具有的患者为18例,敏感性为62.07%,三因素共同诊断克罗恩病的敏感性为62.07%。结论:肠管炎性增厚征、肠周间隙模糊征及病灶多节段征在诊断克罗恩病中均具有提示作用,其中肠管炎性增厚征、病灶多节段征价值较高。
- 宋涛生晶刘敬禹黄俊陆建平
- 关键词:克罗恩病小肠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的胃肠间质瘤被引量:5
- 2013年
- 胃肠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问叶组织源性肿瘤,因该肿瘤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GIST主要治疗手段。腹腔镜技术因其具有微创的特点。已逐渐用于胃GIST的手术治疗,并成为胃GIST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本文就规范实施腹腔镜胃GIST手术中.需掌握的手术适应证、手术原则、手术方式、术中定位以及外科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原则等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柯重伟宋涛丁丹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腹腔镜胃切除术甲磺酸伊马替尼
-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320排螺旋CT全脑灌注(CTP)检查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9例经DSA诊断为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评估MCA狭窄程度,并进行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延迟时间(Delay),分析MCA狭窄程度与脑组织血流灌注各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狭窄程度间的CBF增加率(χ2=9.005,P=0.029)、CBV增加率(χ2=10.306,P=0.016)、TTP增加率(χ2=17.729,P=0.001)、Delay增加率(χ2=9.693,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狭窄程度组间的MTT增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1,P=0.23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CA狭窄率与CBV(r=0.433,P=0.006)、TTP(r=0.665,P<0.001)、MTT(r=0.339,P=0.035)及Delay(r=0.369,P=0.021)均呈正向相关,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CA狭窄率与CBF(P=0.598)无相关性。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CBV、TTP、MTT及Delay均有关联,且大脑中动脉越狭窄,CBV、TTP、MTT及Delay较对侧增加越大。狭窄程度与TTP相关程度最高。
- 宋涛刘敬禹田冰潘春树陈超魏强陆建平
- 关键词:CT灌注大脑中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采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 MRI)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探讨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斑块分布特性及血管重构特点。方法对64例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进行3.0THR MRI检查,测定斑块厚度并统计斑块部位,计算斑块面积比(斑块面积/斑块所在层面管腔的截面积)、血管重构率(斑块所在层面血管的截面积/近远端正常血管面积的平均值)及残腔率(剩余管腔面积/近远端正常管腔面积的平均值)。结果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最易形成环形及沉积在管腔前下壁,斑块厚度以0.5-1.5mm为主(72.5%);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管腔以正性重构为主。结论 3.0THR MRI有利于评估大脑中动脉段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分布及管壁重构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刘敬禹宋涛马超刘崎赵冰辉陆建平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