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加军
- 作品数:20 被引量:35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接收函数方法研究Moho面倾斜
- <正>Moho 面是存在于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一个全球性间断面,通常具有较大的速度突变,主要表征了地震波速度、介质化学成分以及流变性质的变化。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得 Moho 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倾斜,其深度和倾斜程度是反映区...
- 崇加军倪四道
- 文献传递
- 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长白山火山站下方的地壳结构
- 长白山地处中国东北的东部和朝鲜北部,主峰白头山海拔2700m,为东北最高峰。位于主峰之颠的天池及其附近的十几个火山群,构成了规模庞大火山系统,是目前我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天池火山在晚第四纪和近代有过...
- 高金哲崇加军倪四道
- 关键词:地壳结构远震接收函数
- 文献传递
- 基于井下摆天然地震数据测量首都圈近地表波速结构被引量:14
- 2011年
- 收集了首都圈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58个井下摆2003—2008年记录的102次M≥3.0地震的数据.通过鉴别直达波及对应地表反射波的波形,发现两者到时差与震中矩和方位角无关.基于斯涅尔定律,分析获得了这些台站上方厚约300m浅地表土层P波和S波平均速度结构以及波速比.结果表明,首都圈区域近地表P波和S波平均速度分别约为1.6—2.0km/s和0.34—0.48km/s,波速比约为4.0—5.3.进一步对比井下深度同为247m的11个台站的数据,显示该区域P波速度和波速比均无显著横向变化.清晰的震相图也表明,土壤层没有明显的速度断层.该结果对模拟强地面运动和计算精细的地壳速度结构,以及地震工程的一些领域均有一定意义.
- 刘渊源崇加军倪四道
- 关键词:首都圈到时差波速比
- 地震前兆还是其他因素?--与“汶川大地震宽带地震仪短临异常及成因初探”作者商榷被引量:37
- 2009年
- 本文仔细分析了我国宽带地震仪记录和论文"汶川大地震宽带地震仪短临异常及成因初探"提供的数据,探讨了5.12汶川8.0级强烈地震前后记录的"异常"现象,对该论文观点提出了质疑.有理由推测,该"短临异常"并非地震前兆,它最可能是在此期间在西太平洋的02号强台风"威马逊"激发的脉动异常.
- 傅容珊万柯松崇加军薛霆虓
- 关键词:地震记录地震前兆台风
- 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sPL
- 利用sPL确定震源深度的优势在于,仅需要离震源30—50 km附近的一个台站的波形就可以获得可靠的震源深度,不需要精确的震中距离,同时由于距离较近对于较小的地震也可以应用,因此在稀疏台网布局下应该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尤其...
- 崇加军曾祥方倪四道
- 关键词:震源深度地震波形
- 复杂地壳接收函数H-κ叠加——以安纳托利亚板块为例被引量:16
- 2016年
- 本文理论分析了具有不同沉积层和壳幔过渡带结构的接收函数及其相关的H-κ叠加结果,然后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和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具有复杂构造演化历史的中北安纳托利亚板块的地壳厚度(H)、V_P/V_S(κ)和V_S结构.理论分析表明:厚的沉积层或沉积层和厚的壳幔过渡带共存都会使H-κ叠加失效;渐变型壳幔过渡带导致H-κ叠加的H位于过渡带中间,且随着频率增大逐渐靠近过渡带上方;倒转型壳幔过渡带导致H-κ叠加具有多极值,其结果可能反应过渡带内最大波阻抗界面上的地壳结构;1km·s^(-1)的V_P变化会导致H-κ叠加的H变化7km,而κ变化较小.实际资料分析表明:中北安纳托利亚H,κ和V_S具有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大部分区域沉积层厚度<0.5km,局部地区壳幔过渡带厚度>3km;北安纳托利亚断层切穿地壳,在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流体;研究区存在残留古老的小陆块体.本文研究表明,仔细分析接收函数波形和其随方位角的变化特征且用其他地震学方法进行约束,有助于采用H-κ叠加方法获取复杂地壳结构信息.
- 危自根储日升陈凌崇加军李志伟
- 关键词:波形反演沉积层壳幔过渡带
- 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sPL
- 地震震源深度一直地球科学家关注的问题。首先,震源深度是地震危险性和强地面震动研究的重要参数,一般说来浅震可以造成更严重的损失。例如1993年的印度Latur地震的震源深度仅2km,但一个6级地震就造成了近万人的死亡(Gu...
- 崇加军曾祥方倪四道
- 关键词:震源深度重要参数SPL
- 文献传递
- 2006年吉林乾安-前郭M5.0级地震深度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17
- 2013年
- 2006年3月31日,吉林省乾安与前郭县交界地区发生了M5.0级地震,是吉林省40多年来最大浅源地震,造成了约1亿元的经济损失.有关此次的地震成因有一定争论,而震源深度则是解决这些争论的重要参数之一.鉴于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深度差别很大,本文利用吉林省及邻近地区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和远震波形,采用多种方法准确测定了震源深度.首先采用CAP方法反演近震全波形得到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初步确定震源深度为6±1km.利用远震体波波形,通过波形对比和pP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约为5km.利用流动地震台站观测,测定了14个波形清晰的余震震源深度,大部分余震的震源深度为5~7km.多种震源深度测定结果比较一致,表明乾安地震的震源深度为6±1km.综合地震勘探的资料,表明乾安地震的主震位于基岩之上,在油井下方1~2km.震区历史地震活动性很低,结合油气开采诱发地震的判别标准,推测乾安地震可能与油气开采有关.
- 高金哲李志伟包丰崇加军
- 关键词: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
- 首都圈地区莫霍面起伏及沉积层厚度被引量:66
- 2008年
-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和短周期记录提取了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了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反演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莫霍面的区域构造方向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地壳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厚,平均厚度为34 km.地壳泊松比分布呈现出分块的特征,泊松比高值区对应于岩石比较破碎的多条活动断裂带交汇区.而某些地区堆积有较厚的低速松散沉积层,其下的结晶基底介质速度相对较高,因此,该界面造成径向直达P波能量非常弱,而紧随其后的转换波能量较强,称其为首到波峰.通过正演计算,建立首到波峰和直达P波到时差与沉积层厚度的定量关系,从而可根据首到波峰相对于直达P波的时间延迟来快速判定沉积层的大致厚度.
- 罗艳崇加军倪四道陈棋福陈颙
- 关键词:接收函数莫霍面沉积层首都圈地区
- 利用井下摆地震记录研究首都圈浅部S波速度结构
-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松散沉积层对地震波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地表浅于500 m沉积层对于强地面振动的幅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近地表疏松覆盖层因密度低,模量小及其引起的层内多次波对地面振动具有极强的放大作用,使大量建...
- 崇加军沈伟森罗艳倪四道陈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