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涛
- 作品数:29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趋势及对策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先心病类型的构成比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2006-01~2008-12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3年共收治新生儿7188例,先天性心脏病351例(4.88%),先心病的发生率2008年较2006,2007年的有上升趋势(P<0.05)。351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前5位是动脉导管未闭(PDA)79例(22.51%)、室间隔缺损(VSD)56例(15.95%)、房间隔缺损(ASD)49例(13.96%)、ASD+PDA48例(13.68%)、VSD+PDA37例(10.54%),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146例,占41.60%。孕母年龄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有关,年龄大于30岁,尤其>35岁组先心病的发生率较年龄<30岁组明显增加(P<0.001)。先天性心脏病自动出院40例,死亡8例(2.28%),高于同年度新生儿死亡率和自动出院率(均P<0.05)。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PDA、VSD、ASD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类型,病死率较高。加强婚前及孕期保健宣传,避免相关高危因素;提高产前检查技术,特别是提高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水平,早诊断、早处理,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王俊英崔涛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
- 6岁以上年长儿川崎病54例临床分析
- :分析6岁以上年长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KD患儿共482例,年龄6岁以上患儿54例,将其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并于同期收治的大于6...
- 王俊英杨蕊华崔涛
- 关键词:川崎病儿童患者病理诊断
- 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分析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探讨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的婴儿川崎病98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回顾分析,并将婴儿川崎病组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相比,冠状动脉损伤婴儿无明显性别差异,CAL组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高于NCAL组。皮疹发生率、白蛋白水平低于NCAL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发生率CAL组明显高于NCAL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RP、PCT升高是川崎病婴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皮疹症状发生是川崎病婴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CRP、PCT升高是川崎病婴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皮疹症状发生是川崎病婴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保护因素。对于婴儿川崎病患儿,尤其是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婴儿,需密切监测心脏超声冠状动脉的改变,警惕较远期冠状动脉病变以及病情进展。
- 张小平杨蕊华王俊英崔涛景迎春刘丽华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婴儿冠状动脉损伤
-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SLE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儿童SLE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2006-08~2011-09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37例首次诊断SLE患儿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特征等,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①女性发病率较男性发病率高,但是年龄越小,男性所占比例越高。②首发症状中以发热(54.05%)、面部不典型红斑(35.14%)、浮肿(27.03%)及泡沫尿(16.22%)发生率最高;首发症状多样,表现不一。③非首发的临床表现中,血系列中三系中至少1系减少(89.19%)、皮损(67.57%)、发热(59.46%)及蛋白尿(54.05%)发生率高,而关节炎(2/37)、关节痛(9/37)和脱发(2/37)发生率低。④高滴度ANA、抗ds-DNA、C3、C4降低以及抗SSA,在合并狼疮性肾炎组中阳性率与无合并狼疮性肾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儿童SLE多发生在学龄期,女童发病率高;但在低年龄发病时男孩所占比例高。②儿童SLE首发症状中发热、面部不典型红斑发生率高,而且病情表现为多系统器官损害,血液、皮肤、肾脏、骨骼等,少数出现心力衰竭、抽搐,使病情危重而复杂,加大诊断的难度,极易误诊、漏诊。③除ANA、抗ds-DNA、C3、C4外,抗SSA、SSB和CCP也参与SLE发病过程,并且部分抗体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生有关。
- 王俊英杨蕊华崔涛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回顾性分析
- 婴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全身中小血管的系统性炎症,可累及心脏,尤其是冠状动脉,主要累及2~5岁儿童。研究显示,近年来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s,IKD)病例逐渐增多,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存在相应的诊断困难、治疗延误等情况,可能造成IKD患儿重症、并发症增多,易合并冠状动脉损伤。
- 张小平杨蕊华王俊英崔涛景迎春刘丽华
-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系统性炎症
- 川崎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患儿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测定观察与血管损伤的关系,探讨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t-PA、PAI-1,同时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川崎病的冠状动脉并加以分析。结果KD患儿组的t-PA、PAI-1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PAI-1、t-PA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在恢复期CAL组PAI-1、t-PA持续增高,与NCA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的t-PA与PAl-1的比值明显低于NCAL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溶系统与川崎病血管损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纤溶指标t-PA水平升高、PAI-1的大幅度升高及低t-PA/PAl-1(比值)反映了川崎病存在明显的纤溶系统功能的削弱,与冠状动脉损伤有关,为进一步探讨川崎病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亚蕊张永林高吊清扬蕊华崔涛王丽红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冠状动脉病变临床高危因素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判断川崎病患儿是否处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高危状态,以利于对患儿能更早期诊断,更个别化治疗。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检测相关的实验室指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8例川崎病患儿,40例存在有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为45.45%,3例为巨大冠状动脉瘤(3.4%),均为男性。统计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年龄<1岁、白细胞总数(WBC)、低血清白蛋白、低血钾、低血磷,(P<0.05),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统计分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发热持续时间、年龄<1岁、高白细胞总数(WBC)、低血清白蛋白、低血钾、低血磷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医师应综合判断,才能提高川崎病诊断率,早期治疗,有效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 王俊英李亚蕊崔涛王丽红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川崎病
- 单纯性肥胖大鼠心脏改变及保护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通过建立单纯性肥胖大鼠的动物模型,观察肥胖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改变、心脏结构的改变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对其的干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25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高脂组又分为用药组和非用药组,检测肥胖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并对其心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病理切片观察两组大鼠的心脏结构变化。结果高脂非用药组AngⅡ、ALD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重量(LVW)、左心室重量与体重比值(LVWI)均大于对照组(P<0.05);高脂非用药组大鼠LVW、LVWI与高脂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ngⅡ、ALD均与LVW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结论①肥胖大鼠存在心肌肥厚,心脏舒张、收缩功能降低的心血管改变。②肥胖大鼠存在RAAS的异常激活。③小剂量AT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预防和逆转左室肥厚,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心肌ATI受体mRNA合成来实现。
- 李亚蕊王俊英张丽琴崔涛王丽红武志远
-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心脏保护氯沙坦心脏结构
- 川崎病患儿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es,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的中小动脉,KD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此病好发于儿童,目前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获得性心脏病原因之一[1]。未经治疗的KD患儿,约有25%出现冠状动脉的损害,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损害是KD严重并发症之一[2]。
- 杨蕊华李亚蕊崔涛赵孟佳刘丽华景迎春
- 关键词:冠状动脉扩张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炎症性病变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损伤
-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特点,以便及早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收治的18例IE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83.3%(15/18)患儿存在IE易感染因素;小儿I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年龄越小越以全身感染症状为主,早期易误诊;合并咳嗽、喘息时易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而漏诊,误诊漏诊率44.5%(8/18)。超声心动图成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敏感性83.3%(15/18);临床治疗有一定困难,病死率11.1%(2/18)。结论IE是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的疾病,易漏诊、误诊,预后差;早期诊断、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关键。
- 王俊英刘凤珍崔涛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