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聪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级评定面神经功能在电针治疗贝尔麻痹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贝尔麻痹中电刺激所致面肌收缩幅度与患者面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以及电反应分级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68例贝尔麻痹患者,将针灸治疗仪输出导线的正负极分别接通刺入太阳-阳白、下关-颧髎、禾髎-夹承浆3组腧穴的针柄,选用疏密波,根据针刺局部肌肉收缩反应的强弱,将电反应分为优级、中级、差级、无反应级4级。采用针刺、电针等治疗后,评定不同电反应分级者的疗效。结果:电反应分级优级者治愈率为100.0%(44/44),中级者治愈率为100.0%(7/7),差级者治愈率为18.2%(2/11),无反应级者治愈率为0(0/6),4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效与电反应分级优劣相关(P<0.001),电反应分级越好疗效越佳;不同电反应分级的疗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反应优级者疗程最短。结论:电针分级符合贝尔麻痹面神经损伤分级的实质,电针刺激引起面部表情肌的收缩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根据电反应可以基本了解面神经受损程度,判定预后。
- 周章玲左聪程鉥泺邵伟薇刘丽平
-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电针电反应针刺疗法
- 周口市2005-2019年百日咳发病和免疫水平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周口市百日咳报告发病水平,评价免疫预防效果及疫情反弹的风险。方法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9年周口市百白破疫苗报告接种率和百日咳报告发病数据,抽取健康人群750份血清标本,检测百日咳血清抗体水平。结果2005-2019年,周口市适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全程四剂次平均接种率94.47%,百日咳平均报告发病率0.17/10万,2019年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12.27%。结论周口市2005-2019年百白破疫苗全程接种率较高且接种水平比较稳定,百日咳报告发病率相对较低,健康人群中百日咳抗体水平较低,周口市存在百日咳疫情再现的风险。
- 袁倩王喜民梁俊左聪
- 关键词:百日咳疫苗接种抗体水平免疫预防
- 多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比较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对不同标本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阳性率进行分析,研究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检验差错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腹泻项目监测检验工作的200例患者的1000份病原微生物标本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中心检验科实施腹泻项目监测检验工作后的200例患者及其1000份微生物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原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比较两组病原微生物检验误差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尿液、痰液、分泌物以及大便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误差率为8.80%低于对照组的1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泻项目监测检验措施可提高标本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 闫华伟左聪张存良
- 关键词:标本采集
- 2019年河南省周口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周口市健康人群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扶沟县、沈丘县2个县区的0~79岁组9个年龄组共750份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群、C群抗体水平。结果周口市流脑A群、C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7%、55.8%;流脑A群和流脑C群的抗体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0~1岁组流脑A群(15.7%)、C群(15.7%)的抗体阳性率最低,20~39岁组流脑A群(85.3%)、C群(72.3%)的抗体阳性率最高;流脑C群的抗体水平在沈丘县和扶沟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间A群、C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教师的A群(85.7%)、C群(85.7%)抗体阳性率水平最高;不同免疫史间流脑A群、C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周口市人群流脑A群、C群总体阳性率水平偏低,0~6岁组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加强适龄儿童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力。
- 袁倩王喜民梁俊左聪
- 关键词:流脑抗体水平
- 2019年周口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周口市健康人群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抗体水平,为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9年周口市健康人群进行随机分层抽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球蛋白(Ig)G抗体水平。结果:调查人群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gG抗体阳性率A群为53.09%,C群为51.09%;男女之间A群、C群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最高,0~1岁最低,各年龄组间A群、C群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A=135.82,P<0.001,χ^2C=88.46,P<0.001);两个地区的A群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沈丘县的A群抗体阳性率高于扶沟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口市健康人群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阳性率均不高,应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免疫接种,并做好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 闫华伟左聪张存良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球蛋白G
- 面神经功能评价对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疗效评估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在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过程中,依据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行面神经功能障碍评价分级,并观察该分级与疗效、疗程的关系及在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以面瘫常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House-Brackmann量表为准,并对眼裂和唇角设定量标准,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根据该量表评分对患者面部瘫痪程度进行面神经功能障碍评估分级,依次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功能障碍和完全麻痹5个级别。按患者疾病分期采用针刺对症治疗,不人为设定治疗时程,全程观察,以最终疗效为准。结果:68例病例中,治愈53例,总有效率为97%。5种不同面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与病情轻重相关,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423(P<0.01);其疗程也随着面神经功能障碍级别加重而延长(P<0.01)。结论:贝尔麻痹患者存在面神经功能障碍轻重的差别,针灸治疗的效果随着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加重而下降,不同级别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所需疗程不同。临床研究中非常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级后再做观察治疗,并依据病情轻重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 周章玲李呈新姜岳波左聪蔡云王瑞
- 关键词:面神经针刺疗法
- 2005—2019年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健康人群抗体监测水平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周口市2005—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和2019年健康人群流腮IgG抗体监测水平,为周口市流腮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01-01至2019-12-31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周口市流腮报告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扶沟县和沈丘县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腮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2005—2019年周口市流腮年均发病率为13.29/10万;在4—7月和12月—次年1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8.23%(8 579/17 788)和17.02%(3 027/17 788);周口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88/10万~21.56/10万;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01∶1,15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的90.17%(16 039/17 788),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占报告病例的93.21%(16 580/17 788)。2019年周口市扶沟县和沈丘县健康人群的流腮IgG抗体阳性率为70.67%(530/750),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地区、职业、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免疫史的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口市流腮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健康人群中流腮抗体阳性率水平较低,应扎实推进2剂次MMR常规免疫工作。
- 袁倩王喜民梁俊左聪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抗体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