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丽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湿热
  • 8篇湿热证
  • 8篇热证
  • 7篇温病
  • 6篇温病湿热证
  • 3篇藿朴夏苓汤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血清
  • 2篇IL-17
  • 2篇IL-23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血脂
  • 1篇血脂代谢
  • 1篇阴茎
  • 1篇阴茎勃起
  • 1篇阴茎勃起功能
  • 1篇阴茎勃起功能...
  • 1篇预后

机构

  • 1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常丽萍
  • 11篇吕军影
  • 11篇李曙光
  • 10篇阙铁生
  • 5篇黄李平
  • 5篇何雪萍
  • 3篇卓冬婷
  • 1篇王华
  • 1篇黄萍
  • 1篇王芃
  • 1篇高国政
  • 1篇张奇峰

传媒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热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对20余年来湿热证动物模型(包括温病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肾病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肺炎湿热证及多发性肌炎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湿热证病因及证候特征的角度对不同的造模方法、造模条件进行比较评价,为湿热证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常丽萍吕军影阙铁生李曙光卓冬婷
关键词:湿热证动物模型
口服中西药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状况被引量:1
2009年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阴茎持续(至少6个月)不能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本病早先在西方被称为“性无能”(impotence),我国称之为“阳痿”,两者都是医患双方不愿意接受的贬义词,所以现在用勃起功能障碍(ED)来代替,而且ED也确切地定义了这种功能障碍的本质。ED是男科学中一类常见疾病,发病率甚高,国内最新调查结果表明,
高国政张奇峰常丽萍
关键词: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口服中药
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应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血清与舌组织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应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后的影响,探讨IL-23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 d。于造模后4、24、48、72 h四个时相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3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23的表达。结果湿热模型组大鼠血清与舌IL-23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药物干预组则在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随时间点变化模型鼠血清与舌IL-23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 h时最高;血清IL-23的含量水平48 h和72 h时相点分别与4 h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时相点与24 h时相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湿热模型组病情分级为轻、中、重度的大鼠血清与舌IL-23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23参与了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变化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减少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李曙光吕军影阙铁生常丽萍何雪萍
关键词:湿热证IL-23
活血化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浅识被引量:3
2010年
吕军影常丽萍李曙光黄李平
关键词:活血化瘀重型颅脑损伤
藿朴夏苓汤的文献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藿朴夏苓汤组成源自《医原》,方名和剂量出自《重订广温热论》,是治疗湿温病初起,湿重于热的常用方。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经验的总结,本方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湿热相关疾病的治疗。笔者统计了1986—2010年国内数十种中医、中西医结合期刊等有关文献,得到藿朴夏苓汤临床应用的论文79篇,共涉及病种51种,
常丽萍吕军影阙铁生李曙光卓冬婷
关键词:藿朴夏苓汤湿温病
湿热证大鼠血清IL-23和IL-17含量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建立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清IL-23和IL-17含量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通过高脂饮食、湿热环境、微生物感染三因素结合的方法制备湿热证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造模后4,24,48,72 h两组大鼠血清IL-23和IL-17含量水平。结果模型组IL-23和IL-17的含量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IL-23和IL-17均在造模后4h最高,24,48,72 h逐渐下降,48 h和72 h组均与4 h组比较有差异(P<0.05),72 h与24h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在轻度、中度、重度湿热证大鼠血清中,IL-23和IL-17的浓度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 IL-23和IL-17参与了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的含量水平变化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23与IL-17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在湿热证中IL-23可能通过促进IL-17表达水平增高而发挥其功能作用。
李曙光吕军影阙铁生常丽萍何雪萍
关键词:湿热证IL-17IL-23
加味藿朴夏苓汤对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清TNF-α、IL-10及血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加味藿朴夏苓汤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TNF-α、IL-10及血脂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自然环境+普通饲料饮食)、湿热模型组(湿热环境+高脂饲料饮食+大肠埃希菌灌胃)、药物干预组(湿热环境+高脂饲料饮食+大肠埃希菌灌胃+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体温、体重、食量、饮水量、症状和舌苔变化,检测血脂、血清TNF-α、IL-10的水平。结果:湿热模型组体温,TC、TG、LDL-c,血清TNF-α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01),体重、饮水量、食量减少和HDL-c水平降低,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01);药物干预组较湿热模型组饮水量、食量增加,血清TNF-α、IL-10水平降低(P<0.05);药物干预组较正常对照组除TNF-α明显升高(P<0.05)外,余观测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藿朴夏苓汤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减轻TNF-α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从而达到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的目的而发挥治疗温病湿热证的作用。
阙铁生常丽萍吕军影李曙光黄李平黄萍王芃
关键词:温病湿热证TNF-ΑIL-10血脂代谢
清热祛湿法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舌及胃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及其加味方药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舌、胃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从水液代谢的角度探讨湿热病理机制和清热祛湿法清除湿热致病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 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湿热模型组(B)、藿朴夏苓汤组(C)、加味藿朴夏苓汤组(D)、加味药物组(E),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C、D、E组分别予上述清热祛湿法不同组方治疗7 d。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AQP-1的表达水平。结果 B、C、D、E组舌、胃组织病理学积分和AQP-1表达均在4h最高,随时间点逐渐下降,除C组舌组织AQP-1表达水平48h与72h比较无明显差异外(P>0.05),余各组内各时间点的比较均有差异(P<0.01);除D组72h时点舌组织病理学积分和AQP-1与A组比较无差异外(P>0.05),余各组在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均有差异(P<0.01)。药物干预后C、D、E组舌、胃病理学积分和AQP-1表达均下降,各时间点较B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下降水平D组>C组>E组。舌和胃组织病理学积分与AQP-1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存在舌和胃组织AQP-1的过度表达,且与组织炎症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清热祛湿法清除湿热致病因子的关键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性水肿,通过下调AQP-1的表达,恢复组织细胞内外水的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清热祛湿偏重不同组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舌和胃组织AQP-1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尤为显著,藿朴夏苓汤略优于加味药物组。
何雪萍吕军影阙铁生李曙光常丽萍
关键词:湿热证清热祛湿法藿朴夏苓汤
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复制的条件探索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设置不同的造模(湿热环境)时间和不同的大肠埃希氏菌灌胃剂量复制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评价模型质量,探讨造模条件对模型质量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致病菌低剂量组(B、C、D组)、致病菌中剂量组(E、F、G组)、致病菌高剂量组(H、I、J组),每个剂量组下设置3个不同造模(湿热环境)时间,B、E、H组造模21 d,C、F、I组造模25 d,D、G、J组造模28 d。参照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建立湿热证大鼠模型,比较分析大鼠体温、体质量、食量、饮水量、症状及舌苔等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模型的质量。结果在维持灌菌后体温升高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方面,致病菌低剂量组(B、C、D组)表现最好;在维持造模后的低饮食量和低饮水量方面,28 d造模组(D、G、J组)严重程度较高;在舌苔出现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及稳定性方面28 d造模组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症状出现的齐同性则为D、I、J组最好。综合评价提示:D组大鼠各项证候指标出现率、严重程度高,稳定性、齐同性好,模型质量最优。结论采用延长湿热环境造模时间至28 d及较低剂量的致病微生物灌胃的造模条件,可复制出各项症状体征明显、稳定性、齐同性好的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
常丽萍阙铁生吕军影李曙光黄李平
关键词: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
温病湿热证大鼠IL-17的变化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温病湿热证大鼠血清、舌组织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IL-17在温病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d。于造模后4,24,48,72h4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1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正常组(P<0.01),随时点变化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h时最高;随病情加重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中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r=0.671,P<0.01;舌组织:r=0.714,P<0.01)。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随时点变化呈下降趋势,在各时点均低于模型组(P<0.01)而高于正常组(P<0.05,P<0.01);随病情加重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中重度组与轻度、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舌组织中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仍呈正相关(血清:r=0.476,P<0.01;舌组织:r=0.546,P<0.01)。结论:IL-17参与了温病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与温病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降低温病湿热证大鼠IL-17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阙铁生李曙光吕军影常丽萍何雪萍
关键词:温病湿热证IL-17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