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乐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调节剂
  • 1篇抑制率
  • 1篇支链氨基酸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调节
  • 1篇植物生长调节...
  • 1篇生长调节剂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热状况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体外发酵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机构

  • 5篇长治职业技术...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常乐
  • 2篇王丽霞
  • 1篇张秀红
  • 1篇张艾英

传媒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农业与技术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筛选出能有效降低春谷株高,提高其抗倒伏能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最佳喷施期,并探讨不同药剂对春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于苗期、拔节期,对中晚熟区春谷(长生07)喷施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多效唑、赤霉酸、矮壮素、乙烯利),并设置清水对照(CK)。于灌浆期、成熟期测定各处理谷子叶绿素、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1)在春谷苗期和拔节期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3种药剂,都能不同程度地矮化植株,增加茎粗,调节次生根数和根重;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率。其中:苗期施用效果优于拔节期,并以矮壮素的效果最佳,与CK相比,苗期施用矮壮素处理的株高显著降低(-8.16%),茎粗(+6.67%)、次生根数量(+18.18%)和净光合效率(+16.07%)均显著增加(P<0.05),产量也有所增加(2016年+5.58%,2017年+5.67%)。多效唑的效果次之,与CK相比,在苗期、拔节期喷施多效唑,株高分别降低4.19%、2.24%,茎粗分别增加5.00%、3.21%,根重分别增加34.3%、30.4%(P<0.05)。缩节胺对株高和茎粗影响效果较为有限。(2)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也能达到矮化和增产的效果,与CK相比,茎粗增加5.38%,次生根数增加21.21%,根重增加39.6%,穗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均增加8.5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降低。【结论】中晚熟区春谷可通过在苗期喷施多效唑、矮壮素,或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等措施,使现有品种株高降低、茎粗增加,从而适合机械栽培,并达到增强抗倒伏能力和增产目的。
常乐王丽霞郭二虎张艾英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发育干物质
莠去津对春谷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讨38%莠去津在春谷田防除杂草的应用,筛选出最适施用剂量以应用于生产,试验针对谷子苗后草害问题,从杂草株数、鲜质量方面比较了1500、3000、4500、6000、7500、9000 g/hm^2的38%莠去津在出苗后茎叶喷施对山西长治春播谷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7500、9000 g/hm^2的38%莠去津株防效和鲜质量抑制率最佳,但药害严重,后期恢复不理想;4500、6000 g/hm^2的38%莠去津对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对谷子安全性无影响。施用4500~6000 g/hm^2的38%莠去津,既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又不会产生药害,最终达到农药减施的目的。
常乐王丽霞
三种支链氨基酸对小麦秸秆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试验旨在评估3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对小麦秸秆体外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将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以0、1、3、5和7 mol/L的浓度加入到瘤胃液中,厌氧培养72 h后,测定瘤胃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以及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性。结果: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挥发性脂肪酸总量(P<0.05),但无显著线性升高效应(P>0.05)。支链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3种支链氨基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0.05)。随着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加入,乙酸和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同时随着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此同时,异丁酸浓度随着缬氨酸和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0.05),而异戊酸浓度随亮氨酸或异亮氨酸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0.05)。缬氨酸或异亮氨酸浓度在1 mmol/L时,对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能力最大。结论:添加低浓度(1 mmo/L)的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可使小麦秸秆的体外发酵产生较高的挥发性脂肪酸。
常乐
关键词:支链氨基酸小麦秸秆体外发酵
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2010年7月、10月、12月和2011年3月分别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北芦村、南芦村、锣鼓桥、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前等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共41属13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7属43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9属34种,蓝藻门(Cyanophyta)8属26种,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22种,隐藻门(Crypt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2属2种和金藻门(Chrysophyta)1属2种。对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变化分析表明,硅藻是常年存在的绝对优势种群,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各采样点绿藻的种类数总体小于硅藻,但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绿藻组成变化较大,因而全年发现的绿藻总数多于硅藻;蓝藻种类数整体比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裸藻的种类数较少,且从夏秋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各采样点多次出现的优势种有:隐头舟形藻(N.cryptocephala)、小球藻(C.vulgris)和小球衣藻(C.microsphaera)。对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分析表明,主要藻类全年变化趋为夏秋季绿藻-硅藻-蓝藻,冬春季硅藻-绿藻-蓝藻。浮游植物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评价水质结果类似,除个别样品外,主要为重污染水质。
常乐张秀红
关键词:浮游植物水质评价
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设置白色聚乙烯地膜(WP)、渗水地膜(SP)、黑色地膜(BP)、不覆膜(CK)4个处理,通过研究0~100 cm土壤贮水量、0~20 cm土壤地温、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探讨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P、SP、BP处理全生育期平均贮水量分别为261.5,264.9,264.1 mm,较CK分别增加18.7%,20.2%,19.9%;全生育期0~20 cm土层日均温度分别为19.9,19.5,19.0℃,较CK分别增加1.6,1.2,0.7℃;产量分别为5782.5,5916.6,6052.5 kg/hm^2,较CK分别增产35.5%,38.7%,41.9%;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9,22.7,23.6 kg/(mm·hm^2),较CK分别提高63.4%,69.4%,76.1%。谷子田覆盖地膜增产效果显著,黑色地膜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方面表现更优。
常乐王丽霞
关键词:地膜覆盖温度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