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秀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南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育
  • 3篇思政
  • 3篇文化
  • 3篇校园
  • 3篇校园文化
  • 2篇政治
  • 2篇思政课
  • 2篇素质教育
  • 2篇高校
  • 1篇党政
  • 1篇道理
  • 1篇学校教育
  • 1篇学校教育发展
  • 1篇延安精神
  • 1篇英雄气
  • 1篇英雄气概
  • 1篇育发
  • 1篇院校
  • 1篇正义
  • 1篇政党

机构

  • 11篇淮南师范学院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4篇庞秀艳
  • 4篇刘恩民
  • 2篇吴玉才

传媒

  • 3篇淮南师范学院...
  • 3篇江淮
  • 2篇黑河学刊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教育情报参考
  • 1篇宿州教育学院...
  • 1篇基础教育参考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遵循“六个坚持” 讲好思政课的“道理”
2022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为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讲好思政课的“道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庞秀艳吴玉才
关键词:思政课人民至上
公民的组织化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组织化是公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方式,利益的整合功能又是组织化形成的根基。作为组织化过程中的一员,公民个体主要通过自生自发和唯理建构两个途径形成组织化,接受组织规则的约束进而进行组织创新,由自发走向有序形成社会。因此,公民的组织化过程也就是社会整合、秩序生成的过程。
庞秀艳
关键词:公民组织化
社会支持: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诉求被引量:1
2015年
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在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师教育类人才,但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师范院校毕业生与其他类型高校毕业生之间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体制内、外就业压力增大,急需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自身等多层面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做到师范生就业政策有保障、信息有传递、技能有培训、情感有依托,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庞秀艳刘恩民
关键词:就业压力师范院校毕业生社会支持
思政理论课“三度”课堂建设研究
2022年
思政理论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在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堂上,存在抬头率低、点头率少,学生学习获得感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以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目标,按照“有高度、有温度、有效度”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研究构建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新形态,解决思政理论课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抬头率不高、人到心没到的问题,解决学生在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的疏离感,令人不满意的学习获得感问题。
梅新影庞秀艳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课堂建设
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202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林县党委和人民群众靠拼、靠干,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庞秀艳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团结协作延安精神英雄气概无私奉献历史记忆
互动与共生:新加坡政党政治与现代化发展研究
2009年
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东南亚奇迹"。从新加坡政党政治与其现代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人民行动党对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起领导和推动作用、新加坡现代化的发展保证了人民行动党权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层面对这一奇迹进行解答和研究。
庞秀艳
关键词:政党政治
为素质教育搭建有效发展平台——关于现代校园文化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1
2007年
现代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科学认识现代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当前校园文化及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反思和重构,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顺利推进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
刘恩民庞秀艳
关键词: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受教育权平等:社会正义的价值使然
2012年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平等保障每个人的基本受教育权是教育公平的底线,是社会正义的价值诉求。然而,在当代中国,公民的受教育权仍未实现实质平等,人人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仍然是21世纪的重大挑战。因此,秉承正义的价值,探寻受教育权平等的实现路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庞秀艳
关键词:受教育权社会正义
我国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解读“廉租房”政策被引量:3
2008年
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的输出物,体现了公共权力机关的价值取向;廉租房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的住房需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视角分别阐述廉租房政策所蕴含的我国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
庞秀艳
关键词:廉租房公共政策公平
厚植爱党情怀的四个逻辑被引量:1
2021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盼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讲清四个逻辑,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厚植爱党情怀。
庞秀艳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情怀逻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