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山婴
- 作品数:35 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1999年9月~2008年2月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经口进食困难引起营养不良需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116例,在本院内镜中心行PEG治疗。其中男性72例,女性44例,年龄16~94岁,平均年龄48.5岁。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胃造瘘术,平均耗时15min。术后跟踪随访,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造瘘管最长留置时间1.5年。116例病人中共4例发生造瘘管周围皮肤感染,6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经对症处理均显著改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EG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并发症少,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婉薇廖山婴
- 关键词:内镜胃造瘘营养
- 胃癌Pdx1启动子载体构建及其受DNA甲基化的调节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构建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ancreatic duodenum homeobox 1,Pdx1)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筛选Pdx1启动子,探讨Pdx1启动子活性受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针对Pdx1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PCR扩增,经限制性酶切法将扩增产物克隆至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中,构建pGL3-Pdx1重组质粒.荧光素酶检测法检测胃癌细胞中Pdx1各段报告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并用DNA甲基化酶SssI处理胃癌细胞,比较各报告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变化.结果:经过酶切和PCR法鉴定成功构建了9个携带Pdx1启动子的重组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检测法显示与pGL3-basic比较,含有F383的3个报告基因F383、F720和F1039有强启动子活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SssI甲基化酶处理的F383、F720和F1039启动子活动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获得由Pdx1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载体,并筛选出具有强启动子活性的3个报告基因(F383、F720和F1039),且其启动子活性受DNA甲基化影响.其中F383可能是Pdx1启动子核心,这些结果为研究胃癌中Pdx1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建立了基础.
- 马娟刘庆华王蓓蓓廖山婴沙卫红王启仪
- 关键词:胃癌启动子甲基化
- PPARγ2 Pro12Ala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PPARγ2 Pro12Ala基因多态性在我国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我国汉人PPARγ2 Pro12Ala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健康志愿者各104例,两组人群在性别以及年龄均匹配。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PPARγ2 Pro12Ala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结果:胃癌人群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81.7%vs59.6%,2=12.27,P<0.01;OR=3.0,95%CI=1.6-5.7)。我国汉人普通人群PPARγ2 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3%、8.7%、0,G等位基因频率为4.3%。胃癌患者中携带有PPARγ2 G等位基因者比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19.2%vs8.7%,P<0.05;OR=2.5,95%CI=1.1-5.8),并使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P<0.01,OR=8.9,95%CI=2.2-35.7)。结论:PPARγ2 G等位基因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的发生有关,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 廖山婴曾志荣周韶璋陈斌胡品津
- 关键词:PRO12ALA基因多态性胃肿瘤
- 大肠癌干细胞基因Bmi-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干细胞基因Bmi-1在蛋白和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和远端正常组织中Bmi-1 mRNA的表达;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分期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及正常组织(P<0.05);Bmi-1 mRNA的阳性表达在肿瘤与正常(P=0.086)、肿瘤与瘤旁间(P=0.385)无明显差异。在大肠癌中合并淋巴结转移者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Duke分期C和D期患者Bmi-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越深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mi-1蛋白表达强度越强。结论 Bmi-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及指导今后治疗有一定意义。
- 胡潇红沙卫红林锋岑荣英廖山婴
- 关键词:大肠癌BMI-1基因
- 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评价内镜及病理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89例克罗恩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变分布、内镜结果及病理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克罗恩病好发于末段回肠、右半结肠及上消化道,而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克罗恩病的病理特征有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淋巴细胞聚集、全层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有弥漫性或灶性黏膜炎症、隐窝脓肿、黏膜糜烂及溃疡。结论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对CD诊断价值较大。
- 柳娟廖山婴刘思纯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内窥镜检查病理学
-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0
- 2005年
- 目的研究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间接免疫荧光生物薄片法检测29例溃疡性结肠炎(UC)、34例克罗恩病(CD)及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ASCA和pANCA的表达。结果pANCA在CD组、UC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1%、69.0%和16.0%,UC组显著高于CD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ASCA在上述3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8%、58.6%和8.0%,UC组亦显著高于CD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ASCA+/pAN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是0、89.7%和0;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20.7%、64.7%和33.3%。结论ASCA和pANCA阳性有利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却不能敏感地筛选患者;ASCA和pANCA联合检测不能作为汉族UC和CD鉴别诊断的指标。
- 高翔胡品津何瑶廖山婴彭穗陈旻湖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血清自身抗体ASCA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 营养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治疗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重度UC病人资料,其中20例病人进行了肠外营养(PN)或肠内营养(EN)治疗为观察组,其余1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血清内毒素、IL-4和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结果:给予营养干预的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高,且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血清内毒素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4及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支持中腹泻的发生率为20%,占所有不良反应的66.7%。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度UC病人的临床病情及营养状况,对UC病人的免疫调节功能也有一定影响。
- 廖山婴沙卫红王蓓蓓马娟
- 关键词: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溃疡性结肠炎
- 25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病人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年来确诊的IBD住院病人250例。结果16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及89例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中,均男多于女(1.3~1.9: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20~50岁。1%CD有阳性家族史。70%~80%UC患者有腹痛、腹泻、血便和黏液便;UC病变范围分型为直肠炎27例(18%),直肠乙状结肠炎40例(26%),左半结肠炎29例(19%),全结肠炎52例(34%),区域性结肠炎4例(3%);病情轻、中、重度分别为67例(42%)、59例(37%)、35例(21%);临床类型为暴发型5例(3%),初发型68例(42%),慢性持续型35例(22%),慢性复发型53例(33%)。58%~80%CD患者有腹痛腹泻,28%CD病人有血便;CD病变范围分型为小肠型28例(31%)、结肠型30例(34%)、回结肠型27例(30%)、其他(食道、十二指肠)4例(5%);病情轻、中、重度分别为15例(17%)、28例(31%)、46例(52%);疾病表型为非狭窄非穿孔型25例(28%),狭窄型33例(37%),穿孔型31例(35%)。肠外表现多累及关节、口腔、皮肤和眼,UC及CD发病率分别为2%、0.6%、0、0和6%、5%、5%、1%。CD并发症较多,主要为肠梗阻、瘘管及穿孔。12例(7%)UC病人因内科治疗无效而行手术,42例(47%)CD病人是经手术确诊为CD,其中13例(15%)初诊为“阑尾炎”。结论IBD就诊人数逐年增加。IBD临床表现多样,CD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UC多见,误诊率较高。
- 高翔廖山婴彭穗胡品津陈湖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
-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被引量:2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15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1 382例。根据年龄,将纳入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678)和对照组(年龄<60岁,n=704)。通过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病情分级、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老年组患者由胆源性疾病导致AP的发生率分别为46.4%(327/704)、76.8%(521/678)。两组患者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并发症中,老年组患者急性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包裹性坏死、胰腺脓肿、胸腔积液、消化道瘘、腹腔出血、假性囊肿出血、脾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坏死性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并发症中,对照组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全身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P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高,以胆源性胰腺炎最为常见,复发率较高,但病情分级、住院时间、死亡率与非老年患者无差异。
- 王蓓蓓廖山婴聂胜利沙卫红布小玲马娟
- 关键词:胰腺炎疾病特征预后老年人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腹水AFP、CEA、ADA检测对腹水病因诊断的价值
- 目的在于:(1)探讨SAAG是否与门脉高压存在相关性;SAAG在鉴别门脉高压性与非门脉高压性腹水是否优于传统的渗漏出指标(腹水总蛋白、腹水/血清总蛋白比值),以及SAAG、腹水AFP和CEA在鉴别肝硬化腹水与恶性腹水时的...
- 廖山婴
- 关键词:腹水白蛋白腺苷脱氨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