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乾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中医
  • 5篇中医药
  • 4篇药疗
  • 4篇药疗法
  • 4篇医药疗法
  • 4篇中医药疗法
  • 4篇颈椎
  • 3篇增生
  • 3篇生物力学
  • 3篇颈椎病
  • 3篇胶囊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2篇动脉
  • 2篇神经根
  • 2篇神经根型
  • 2篇神经根型颈椎...
  • 2篇根型颈椎病
  • 1篇丹参
  • 1篇丹参素

机构

  • 17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甘肃省中医院
  • 2篇甘肃省中医药...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张乾军
  • 3篇张兆芳
  • 3篇董万涛
  • 2篇杨志华
  • 2篇刘建军
  • 2篇宋敏
  • 2篇刘保健
  • 2篇张彦军
  • 2篇李元贞
  • 1篇赵春霖
  • 1篇宋贵杰
  • 1篇余淑荣
  • 1篇姜劲挺
  • 1篇蒋宜伟
  • 1篇张晓刚
  • 1篇李红专
  • 1篇叶欣
  • 1篇曾昭洋
  • 1篇罗玮

传媒

  • 4篇甘肃中医学院...
  • 2篇中医研究
  • 2篇甘肃中医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工业仪表与自...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医儿科杂志
  • 1篇2011年甘...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增生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120例被引量:1
2010年
张乾军张彦军张兆芳杨志华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强直性脊柱炎32例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小儿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小儿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并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A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病人经牵引、中医推拿、中药内服外洗等综合治疗后,对18例进行1.5年至6年随访,15例发展成为成人AS,但外周关节功能良好,3例为临床治愈。结论:经牵引、中医推拿、中药内服外洗等综合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小儿强直性脊柱炎腰部及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的炎症吸收,使致痛物质堆积减少,从而解除脊柱、关节的疼痛。
张乾军
关键词:综合疗法小儿强直性脊柱炎
跟骨撬拨支架的改进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目的:根据传统中医治疗骨折的动静结合原则,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理论,改进原跟骨撬拨支架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进一步临床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动物足标本16只,从踝关节以上15cm处截下,随机取5只作为正常组...
刘保健张乾军刘召勇张洁刘建军宁学乾
关键词:跟骨骨折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抗增生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抗增生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7例应用抗增生胶囊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维骨力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82.6%,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增生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张乾军张彦军张兆芳杨志华
关键词:骨关节炎临床研究性
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对65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卧位斜扳法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经治疗后,一次复位成功者52例,经牵引后复位者13例,有效率达100%。结论:卧位斜扳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经济、容易掌握,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张乾军宋敏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紊乱
浅析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信息分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查阅近年来关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信息分子与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相关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NEI网络信息分子角度探讨CSA的发病机制,以期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宋敏董万涛蒋宜伟张乾军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信息分子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
敦煌消肿镇痛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06年
曾昭洋张乾军宋贵杰
关键词:外治法
跨生长板钛板固定Salter-Harris Ⅳ型骨骺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跨生长板钛板能否有效固定Salter-HarrisⅣ型骨骺损伤。方法:选取健康6-7周龄山羊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克氏针组和跨生长板钛板组,各8只。对照组不予处理;克氏针组和跨生长板钛板组采用山羊左右肱骨远端骨骺经克氏针钻孔骨凿凿开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用跨生长板钛板、交叉克氏针固定。3组于术后8周、12周每组随机抽取4只取材,对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跨生长板钛板组术后8周和12周的屈服强度、最大载荷、最大弹性模量及断裂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克氏针组(P〈0.01)。结论:跨生长板钛板固定Salter-HarrisⅣ型骨骺损伤能够达到有效的生物力学固定强度,为骨骺损伤愈合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利于骨骺损伤的修复。
刘建军张春慕李元贞董万涛张乾军刘保健
关键词:骨骺损伤钛板生物力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液体疗法及颈椎卧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结果痊愈12例,占40%;好转15例,占50%;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9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简便可靠,值得推广。
姜劲挺叶欣张乾军李元贞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Colles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 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移位,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患者呈"餐叉样畸形",1814年Abraham Colles首先详细描述此类骨折,故命名为Colles骨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但固定后长期不能有效进行康复干预,腕关节功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恢复,疗效受到影响。
董万涛刘保健张乾军
关键词:COLLES骨折小夹板固定康复干预腕关节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