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令要

作品数:39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伊蚊
  • 6篇种群
  • 6篇白纹伊蚊
  • 4篇蜚蠊
  • 4篇库区
  • 4篇疾病预防
  • 4篇防制
  • 4篇产卵
  • 3篇滞留喷洒
  • 3篇三峡库区
  • 3篇杀灭
  • 3篇杀灭效果
  • 3篇吞噬细胞
  • 3篇无形体
  • 3篇细胞
  • 3篇灭效
  • 3篇灭蟑
  • 3篇抗药
  • 3篇抗药性
  • 3篇家蝇

机构

  • 35篇湖北省疾病预...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宜昌市疾病预...
  • 2篇随州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黄梅县疾病预...
  • 1篇嘉鱼县疾病预...

作者

  • 39篇张令要
  • 19篇谭梁飞
  • 15篇岳木生
  • 10篇岳金亮
  • 10篇彭清华
  • 8篇占发先
  • 6篇雷朝亮
  • 6篇程均福
  • 5篇詹发先
  • 5篇熊进峰
  • 5篇王谷生
  • 4篇张天宝
  • 4篇彭明军
  • 4篇黄晓波
  • 3篇刘力
  • 3篇郑立国
  • 3篇柳东如
  • 3篇张险峰
  • 3篇官旭华
  • 2篇刘娥英

传媒

  • 7篇中国媒介生物...
  • 5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昆虫知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Virolo...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健康管理与促...
  • 1篇华中昆虫研究
  • 1篇第六届中国有...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孕卵蚊虫粘捕法监测白纹伊蚊种群动态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孕卵蚊虫粘捕法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孕卵蚊虫粘捕器所捕获的蚊种构成中,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占89.87%;完整蚊虫清晰可见率为60.53%,少雨时期孕卵蚊虫粘捕器捕获的蚊虫完整率高于多雨时期,99.70%的蚊虫的足跗节清晰可见,胸侧部、腹部、喙和后头等部位清晰可见率为70%左右;86.67%的蚊虫被粘附在粘胶下部,粘胶中部粘附了10.10%的蚊虫,粘胶上部仅粘附了3.03%的蚊虫;孕卵蚊虫粘捕器指数与标准诱卵器指数存在明显的直线回归关系,试验表明孕卵蚊虫粘捕法在武汉地区可应用于白纹伊蚊种群动态的监测。
张令要詹发先谭梁飞雷朝亮
关键词:白纹伊蚊蚊虫监测
二氧化氯消毒剂的亚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消毒剂亚急性毒性,作出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动物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试验观察。结果该二氧化氯消毒剂给药量在117 mg/kg(体重)条件下,对大鼠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等指标无异常变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检查发现,高剂量组个别动物肺脏切片可观察到少数组织轻度充血改变,但无组间特异性分布,同样的变化在对照组动物中也能观察到,其它脏器均无异常变化。结论二氧化氯消毒剂亚急性毒性试验组动物观察指标基本正常,少部分组织有异常变化,主要考虑为动物质量问题。因此,该消毒剂在本次实验条件下,未显示有亚急性毒性作用。
黄晓波岳木生彭明军郑立国张天宝张令要何友兰彭清华
关键词:二氧化氯亚急性毒性
硼酸胶饵与现场滞留喷洒灭蟑效果比较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10%硼酸胶饵实验室及现场灭蟑效果,以及滞留喷洒和胶饵灭蟑效果比较。结果实验室和模拟现场德国小蠊2天均全部死亡,现场试验施药前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69.3只/15min,10%顺式氯氰菊酯悬乳剂加80%敌敌畏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一周和第二周,德国小蠊平均杀灭率分别为12.80%和8.29%。之后采用10%顺式氯氰菊酯乳剂和20%残杀威乳油复配滞留喷洒处理后第三周和第四周,德国小蠊平均杀灭率分别为13.30%和7.64%。最后采用硼酸胶饵杀灭蟑螂后的第一周和第二周,德国小蠊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5.62%和100.00%,一个月后进行密度调查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1.4只/15min。结论由于对药性极高的德国小蠊抗采用滞留喷洒杀灭效果不明显,而10%硼酸胶饵对蜚蠊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不易产生抗药性,建议多采用胶饵灭蟑。
谭梁飞岳金亮张令要彭清华熊进峰占发先
关键词:滞留喷洒蜚蠊杀灭效果
湖北省长角血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调查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调查湖北省长角血蜱是否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湖北随州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游离蜱72只,蜱种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最小感染率为4.22%;所检出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24个相对应序列同源性100%。结论湖北省长角血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张令要李静詹发先袁方玉徐军强岳金亮谭良飞詹建波尹华超王本银朱建华崔雪峰
关键词:16SRRNA基因长角血蜱
湖北省动物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的初步调查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对人类致病的蜱源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主要侵犯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特征。2006年,我国首次在安徽省发现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病例,...
张令要
文献传递
三峡坝区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调查长江三峡水库坝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和疫情。方法选择调查点,收集1996-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病原分离和抗体检测。结果2003-2006年长江三峡水库坝区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比蓄水前低,采13份散发钩端螺旋体病人双份血清,用交叉吸收实验检测出临海、致热、乳山3个新的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水库坝区清底后,鼠密度2.09%。室内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7.1%;户外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6.67%。分离钩端螺旋体菌36株,分属5个血清群7个血清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47.22%,波摩那群占27.78%,鼠肾、猪肾和蛙肾带菌率分别为2.67%、0.81%和0.25%,健康人群黄胆出血群阳性率为31.12%。结论长江三峡水库坝区蓄水期间没有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采取水库坝区清底可以有效降低鼠密度。
程均福张亚兵张令要方为民周相朝李芳
关键词:三峡水库钩端螺旋体病
三峡工程湖北段二期库区卫生清理及蓄水后人畜共患病监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湖北段卫生清理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掌握蓄水后库区病媒生物和人畜共患病的变化动态,分析蓄水后环境改变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依据长江三峡库底卫生清理技术规范,统计分析库区内人畜共患病发病情况。结果卫生清理工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顺利通过验收,满足了蓄水的需要;蓄水后库区监测点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均为散发。结论三峡库区卫生清理有效地清除了库区污染源,蓄水后库区内未出现病媒生物异常及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暴发,至今尚未发现三峡库区蓄水对库区人群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张令要程均福岳木生张险峰
关键词:三峡库区卫生清理
长江三峡水库坝区重点人畜共患病监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程均福占发先岳木生张令要柳东如刘力邓旺球
主要研究思路:监测三峡库区鼠类种群和密度、动物宿主带菌、健康人群免疫水平与疫苗接种率等,分析10年人畜共患病疫情,结合三峡库底卫生清理、野外灭鼠、圈养家畜、预防接种等综合控制措施,降低三峡水库坝区传染病发病率,保障了三峡...
关键词: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发病规律
长江三峡库区坝区蓄水后重点人畜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程均福占发先岳木生张令要柳东如官旭华刘力邓望球吴开琼罗昌盛李旗冯玲玲周相朝徐世海赵国斌黄荣
该研究系统调查三峡库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源、人群免疫水平、传播媒介,提出了控制对策,在三峡库区成功的控制了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暴发流行;完成了乙脑病毒核酸同源性分析等方...
关键词: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的研究
从神农架原始森林土壤及武汉采集的斜纹夜蛾虫尸中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二十八株,经过生理生化和血清学鉴定,此二十八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属于H<,3abc>、H<,7>、H<,6>和H<...
张令要
关键词: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分离血清型生物测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