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会荣
作品数:
1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更多>>
合作作者
丁骅孙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于春蓓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施雯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程立忠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沙涛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生物学
主题
1篇
突变
1篇
静止期
机构
1篇
云南大学
作者
1篇
张汉波
1篇
沙涛
1篇
程立忠
1篇
张会荣
1篇
施雯
1篇
于春蓓
1篇
丁骅孙
传媒
1篇
遗传
年份
1篇
2003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大肠杆菌FC40系统静止期突变中的F因子转移
被引量:1
2003年
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GM133 rif^r细胞和营养收集细胞HB214 sir^r进行适应性突变实验。在混合30min和2d后添加链霉素杀死GM133基因型细胞,继续培养5d后,在选择平板上出现了一定数量的lac^+str^r基因型回复突变菌落。根据这些突变菌落的数量,估计在lac^+突变产生之前,GM133和HB214细胞之间的接合频率分别为0.07%和7.47%。在培养了7d的选择平板上添加含链霉素的M9选择培养基,2d后也观察到大量发生lac^+突变但没有形成肉眼可见菌落的营养收集细胞。此外,在lac^+突变发生后,也有F因子从GM133细胞转移进入HB214细胞。这些事实表明,在FC40系统的适应性突变实验中发生了真正的F因子转移。
张汉波
沙涛
程立忠
丁骅孙
施雯
于春蓓
张会荣
关键词:
静止期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