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刚

作品数:7 被引量:20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源解析
  • 3篇活性
  • 3篇活性研究
  • 3篇NMHC
  • 2篇有机物
  • 2篇碳氢化合物
  • 2篇挥发
  • 2篇挥发性有机
  • 2篇挥发性有机物
  • 2篇反应活性
  • 2篇北京市大气
  • 2篇VOCS
  • 1篇时段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甲烷
  • 1篇芳香烃
  • 1篇非甲烷
  • 1篇非甲烷烃
  • 1篇奥运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张俊刚
  • 5篇王跃思
  • 4篇王珊
  • 3篇毛婷
  • 3篇吴方堃
  • 1篇王明星
  • 1篇安俊琳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19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北京奥运时段VOCs浓度变化、臭氧产生潜势及来源分析研究被引量:125
2010年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光化学污染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往往直接影响着臭氧的污染水平.以2008年夏季北京大气中VOCs浓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VOCs浓度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比较了各组分对臭氧产生的影响潜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VOCs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北京大气总VOCs在上午和下午的浓度分别是34.38×10-9(体积分数)和27.13×10-9(体积分数),组分中以烷烃最高,芳烃次之,烯烃最低,下午大气中VOCs浓度显著低于上午,烯烃、芳烃和烷烃依次下降28%、26%和15%;其中1,2,4-三甲苯等效丙烯浓度最高(8.05×10-9C),其次为间对二甲苯(6.97×10-9C)、甲苯(6.41×10-9C)和1,3,5-三甲苯(5.64×10-9C);芳烃对大气O3生成贡献最大(47%),其次是烯烃(40%),烷烃最低(13%).北京大气中VOC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28%)、溶剂挥发(19%)、液化气泄漏(15%)和工业排放(12%).为遏制近年来夏季O污染加重趋势,北京应大力减少VOCs排放,特别是芳香烃的排放量.
吴方堃王跃思安俊琳张俊刚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主成分分析芳香烃
京津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质量浓度水平和反应活性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2006年8月15日—9月15日同时在北京和天津对大气中的非甲烷烃(NMHCs)进行了同步观测,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了两地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以估计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ρ(NMHCs)平均值比天津高78.0μg/m3.用上午的ρ(NMHCs)计算了京津地区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 470和814μg/m3,其中苯系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最大,分别占总臭氧生成潜势的75%和73%,其次是烯烃(占13%和11%)和烷烃(占12%和16%).比较两地ρ(NMHCs)和NMHCs的反应活性可知,北京地区大气中NMHCs的组成比天津的稳定,且其反应活性强于天津.结合臭氧浓度发现,北京地区大气的氧化能力比天津强.
张俊刚王跃思王珊吴方堃毛婷
关键词:非甲烷烃
北京市大气中BTEX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浓度变化被引量:18
2009年
对2006年北京市大气中苯系物(BTEX)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浓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TEX在非工作日的平均浓度比工作日低4.8%,其中"五一"和"十一"假期BTEX的浓度分别为54%和13.2%.BTEX在非工作日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非工作日机动车使用量的减少.在工作日BTEX浓度峰值与上下班交通高峰有关,而在非工作日浓度从下午到夜间维持在一个较高浓度.BTEX各物质之间的比值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差别不大,但是各物质之间在非工作日的相关性比工作日好.苯和甲苯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乙苯和二甲苯之间在非工作日的相关性比工作日高.
张俊刚王跃思吴方堃王珊
关键词:苯系物
北京市大气中NMHC的来源特征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对2006年北京气象塔每周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烷烃和芳香烃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组分,总NMHC浓度夏秋两季最高,春季最低。正矩阵因数分解(PMF)模型解析出5个非甲烷烃可能来源,分别是汽车尾气、汽油挥发、工业排放、燃烧源和植物排放。PMF解析的NMHC浓度与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交通源相关的汽车尾气和汽油挥发是主要的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36.0%、26.3%,其他排放源为工业排放(23.1%)、燃烧源(10.1%)、植物排放(4.6%)。由于源、汇以及气象条件的影响,PMF解析出的各排放源贡献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张俊刚王跃思王珊毛婷
关键词:NMHC源解析PMF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来源和反应活性研究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近地层大气二次污染物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也是全球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组成物质。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人为VOCs排放量迅猛增加,其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世...
张俊刚
关键词:大气环境源解析反应活性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来源及反应活性研究
张俊刚
关键词:NMHC源解析反应活性O3
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的观测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为了解我国东北内陆背景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和变化形式,采用3步冷冻浓缩和GC/MS联用技术对长白山地区大气中VOCs进行了为期1年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大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年平均浓度为(181.7±69.6)×10-9C(碳单位体积比),其中烷、烯、芳香和卤代烃4类物质的百分含量依次为43%、22%、31%和4%.烷烃类物质中异戊烷、2-甲基戊烷、正戊烷和3-甲基戊烷等机动车尾气或汽油挥发特征性物质浓度最高;芳香烃类物质中苯/甲苯的特征比值略高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比值0.5;烯烃类物质以植物排放的蒎烯、异戊二烯为主.从高浓度VOCs种类分析,长白山地区大气VOCs受汽车污染和森林排放双重控制.TVOCs浓度年度峰值出现在春季,为(206.0±58.9)×10-9C;谷值出现在冬季,为(152.3±53.9)×10-9C.根据等效丙烯浓度的计算,烯烃对该地区O3生成贡献最大,而含量丰富的烷烃、芳香烃则在光化学反应中贡献较小.
王珊王跃思张俊刚毛婷王明星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