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东
-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累及肋骨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壁外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TF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方法通过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例腹壁外DTFT,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命名、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结果DTFT有以下形态学特点:肿瘤由增生的长梭形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常排列成连续的束状结构;梭形细胞核小,深或浅染,核无异型性,淡染者有小核仁;肿瘤界限不清,浸润周围软组织,本例累及肋骨。免疫表型:vimentin(+),灶状SMA,actin—pan,Survivin,bcl-2(+);特染:magson三色呈绿色。结论腹壁外DTFT与腹壁者类似,是一种以长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局部侵袭中间性肿瘤,主要与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等疾病鉴别。
- 陈士超何春年张学东石卫东段国辰
- 关键词:纤维性肿瘤纤维瘤病韧带样瘤
- 甲状腺癌冷冻与石蜡切片诊断指标及形态变化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的诊断指标及形态变化,加强对其形态学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病例29例,对其浸润行为,生长方式、细胞核形态变化等辅助特点进行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HE染色多指标形态学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29例中,乳头状癌26例(89.7%),其他类型癌3例(10.3%)。主要指标为浸润局部组织、瘢痕样胶原、周围软组织、包膜或血管: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占86.2%/96.6%,100%/100%,37.9%/41.4%,13.8%/41.4%或0.0%/10.3%;辅助指标为沙砾体、坏死或细胞异型性: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分别占62.1%/58.6%,13.8%/10.3%或37.9%/24.1%。对26例乳头状癌,冷冻与石蜡切片在毛玻璃样核、核沟、假包含体、核内空泡、核密度及乳头分枝密度等多指标观察,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除浸润包膜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与石蜡切片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甲状腺癌冷冻切片的诊断主要指标靠见到局部组织、胶原和周围软组织等的浸润;参考指标和进一步分型靠肿瘤生长方式、毛玻璃样细胞核等特点。
- 何春年张秀智陈琛石卫东陈士超张学东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病理诊断冷冻切片甲状腺癌
- 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15年后恶变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张学东何春年陈琛石卫东张秀智
- 关键词: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占位性病变子宫全切术后盆腔肿物
-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二例被引量:1
- 2006年
- 张学东何春年翟金萍赵焕芬陈琛石卫东
- 关键词:阑尾杯状细胞类癌右下腹麦氏点坏疽性阑尾炎右下腹疼痛腹部检查急诊手术
- CyclinE与RB基因蛋白在子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的意义
- 何春年赵焕芬徐翠清翟金萍石卫东陈琛李萍张秀智张学东张杰孔虽英霍俊爱孙金海
- 简要技术说明:采用经病理证实的CINⅠ级、CINⅡ级、Ⅲ级的宫颈活检标本和未经放化疗的子宫颈鳞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PCR技术检测CyclinE、Rb基因及Skp2在不同级别CIN和子宫颈鳞癌中的存...
- 关键词:
- 关键词:子宫颈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 皮下组织膜状脂肪坏死误诊3例并文献复习
- 2005年
- 目的对膜状脂肪坏死的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进行探讨。方法观察3例皮下组织膜状脂肪坏死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经多种免疫组化标记、特染并文献复习。结果3例的病理学变化为:皮下脂肪组织陈旧性坏死,吞噬细胞吞噬坏死物,成为泡沫细胞,进一步形成早、中、晚期膜状脂肪坏死的囊膜状结构及周围炎症性反应性增生。膜状物免疫组化CD68(+),Vim、S-100、HMB45、CD1a、EMA和CK(-)。特染PAS(+),Masson染色呈红色至金黄色、网状纤维延伸到囊膜腔面以及富于嗜银颗粒。膜状物及泡沫细胞呈自发黄绿色荧光。结论膜状脂肪坏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陈旧性脂肪坏死性炎症。可能因坏死脂肪被吞噬而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特殊的膜状结构。诊断依靠其独特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免疫组化及特染检测。
- 何春年石卫东翟金萍陈琛张学东
- 关键词:炎症寄生虫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
- 乳腺继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 2006年
- 陈琛何春年石卫东张学东
- 子宫内膜息肉状低度恶性间质肿瘤伴性索分化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6年
- 石卫东何春年翟金萍陈琛张学东
-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组织病理学
-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2例报道被引量:3
- 2006年
- 石卫东何春年陈琛张学东
- 关键词: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病理学
- 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反应的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复发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EC)反应的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生及变异。方法对1例空肠伴大量EC反应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有腹痛、黑便、消瘦及术后11个月复发等临床特点。肿瘤在肠壁弥漫生长,使局部增厚形成肿块。原发瘤细胞稀疏,体积较小,胞质少,核多为圆形,异型性不明显;尤为突出的是大量EC浸润在瘤细胞之间,致使瘤细胞松散分布不易辨认。复发后的瘤细胞数量增多或成片,EC奇迹般地消失。瘤细胞CD3、CD43、CD45RO和CD56(+),CD68散在(+),CD20、CD79α、TiA-1、粒酶B和EBV(-),但程度有变异。结论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伴大量EC反应是一种极其少见的现象。是否为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尚无定论。该病例瘤细胞形态小而较圆,散在分布,局部形成肿块伴大量EC浸润,但复发后EC消失,免疫表型变异,其病理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何春年石卫东翟金萍陈琛张学东
- 关键词:空肠淋巴瘤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