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荣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黄平县旧州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学语
  • 2篇艺术
  • 2篇语文
  • 2篇中学语文
  • 1篇学艺
  • 1篇艺术美
  • 1篇艺术形象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变量
  • 1篇提问
  • 1篇黛玉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创作
  • 1篇林黛玉
  • 1篇林黛玉进贾府
  • 1篇模糊美
  • 1篇模糊语
  • 1篇模糊语言
  • 1篇教学艺术
  • 1篇接受者

机构

  • 3篇黄平县旧州中...

作者

  • 3篇张家荣

传媒

  • 3篇凯里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艺术丑角对学生文学创作的示范作用
1998年
艺术丑角是艺术家把生活丑角作为描写对象,抓住生活丑的本质,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提炼创造出来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渗透着艺术家的否定性评价,从反面肯定了美。同时,生活丑获取了和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构成了具体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生活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成为反面艺术典型,从而又艺术地表现生活中的丑。象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别里科夫、奥楚蔑洛夫、阿Q这些典型的丑角艺术,就是巴尔扎克这些大师们“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为它变形……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便化成美了。”(罗丹语)通过这个典型化,将“丑”很“美”地表现出来。这种反面形象,中学语文中是很多的。教师在讲授这些丑角形象时除了申述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外,笔者认为。
张家荣
关键词:文学创作艺术美中学语文别里科夫艺术形象阿Q
语文教师的教学美
1996年
教学美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符合教育规律、体现美学原则的教学艺术,给人美的享受。马克思指出:“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教学过程反映了师生的创造性劳动,以充分发挥人的各种本质力量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开讲美、板书美、和谐美、朗读美、提问美等教学美活动,给学生以多种美的感受,使他们聪明睿智、心灵高尚。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做到教学美。
张家荣
关键词:教学美和谐美板书美教学艺术提问
中学语文中的模糊美
1998年
一、概述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多半都有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随机性,即指有明确的定义但并不一定出现的事情;一种是模糊性,即指已经出现但很难给出精确定义的事情。模糊性不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或几个点,而是某种边界不明确的概念范畴(区域)。模糊语言学正是研究语言变量中的这种模糊性的科学。在自然语言和文学语言中,模糊语言几乎比比皆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所创造的可感艺术形象也带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不确定性既给接受者带来了某种麻烦,同时又使接受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描写林黛玉的肖像:
张家荣
关键词:中学语文模糊语言《林黛玉进贾府》语言变量接受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