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曼
- 作品数:44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悲剧人生——从个体心理学角度解读《善良的乡下人》中的主人公乔伊
- 2016年
- 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所描述的大多是在精神极度匮乏的战后南方背景下的怪诞人物形象。读者常为其小说中的"欧·亨利"式的结尾而感到震惊。本文采用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来解读奥康纳的经典短篇小说《善良的乡下人》。通过解读主人公乔伊的病态心理,发现其最终的悲剧人生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最后根据个体心理学理论为主人公避免这样的悲剧人生提出一些建议。
- 周克娜张小曼
-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个体心理学《善良的乡下人》
- 现状、问题与展望——关于中国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思考被引量:2
- 2013年
- 叙述者的话语表达和价值判断的可靠与否反映到叙述学中就是叙述者可不可靠的问题。叙述者的不可靠既是作家在创造时赋予叙述者形象的扑朔迷离,也是读者在阅读后分享到故事情节的淋漓尽致。不可靠叙述不仅是叙述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更是西方叙述学研究的核心环节。二十年来中国学者尽显纷呈后国内不可靠叙述研究欣欣向荣,在对不可靠叙述的理论译介、理论定位、理论实践和理论范畴研究上都取得了灼灼业绩,其中译介工作的全面系统、文本阐述的独特新颖和研究活动的薪火相传更是国内研究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但是伴随着研究热潮也存在着理论机械地与西方相适应、"两张皮"、"新瓶装旧水"等窘境,研究的阙漏呼吁着国内的学者们仍需在多方面获得突破。
- 张小曼梁晴
-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 《文心雕龙》英译,一个文化的思考被引量:5
- 2010年
-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研究得益于《文心雕龙》的英译,而文化专有项的解读与翻译是考察《文心雕龙》英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心雕龙》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策略多种多样,但最有效也最为常用的翻译策略却是归化和异化。"文"、"神思"及"文心雕龙"等关键术语的英译说明,保留文化特色和异质性是翻译取得成功的必要手段。目前,文论失语症是我国文艺理论研究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破解之道在于,我们在奉行拿来主义的同时,必须实行送去主义,英译中国文论典籍正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立足传统文化,坚守并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文论打破失语症,走向世界学术中心的应有方略和根本之道。
- 胡作友张小曼
-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化专有项失语症英译
- 辜鸿铭《论语》英译主体“同质语境”中的对话被引量:4
- 2022年
- 翻译主体间性是跨越时空、语言、文化三个维度的不对称交流,是一种错位的非共时性沟通,能够创造同质语境,在作者、译者、读者之间构建隐性对话平台和沟通路径。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正是在“同质语境”的联通作用下,促成了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主体间循环式转化性对话关系,使翻译主体间性强化了文化间性,使《论语》的意义在译者的阐释中不断得到“延异”和“播撒”,使《论语》的思想在循环对话中催生了文化新质,从而驱动了文化的内向继承和外向传播。典籍外译需要调动译者的主体间性作用,激发译后读者的对话意识,推动译作在异域文化的接受与新生。
- 张小曼孙晓璐
- 关键词:辜鸿铭《论语》英译翻译主体间性
- 理雅各《论语》英译的概念化透视
- 2023年
- 从范畴学角度看,翻译是范畴之间的转换过程,翻译过程就是将原文带入译语范畴内进行分类处理,即再范畴化的过程。理雅各《论语》英译本的成功,在于他选择了恰当的翻译策略在译本中分别建构了原生态、次生态和新生态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的建构,确保原文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在译文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再现,译语读者藉由概念框架完成从源语文化到译语文化的认知,从而达成对原作的全面认识。概念框架是连接原文和译语读者的桥梁,译者要构建完整的概念结构,需要充分考虑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种种关联因素,善于填补文化缺省,在译语文化中重塑源语文化的筋骨,实现原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重生。
- 张小曼张思哲
- 关键词:理雅各概念化范畴化《论语》
- 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 2005年
- 本文从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角度对英语长句的理解进行了分析,认为理解长句就是要弄清原文的结构,分清原文的层次,理解各种修饰成分的关系。文章提出了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的三等说,最后简要说明了长句翻译的常用方法。
- 张小曼
- 关键词:英语长句逻辑顺序翻译
- 从翻译伦理看《论语》英译被引量:2
- 2021年
- 翻译伦理是翻译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对加强译者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不可或缺,具体体现在译者动机、责任履行和交际效果三个方面。就动机而言,理雅各翻译《论语》的目的是为传经布道服务,辜鸿铭的目的则是传播儒家思想,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就责任履行而言,理雅各侧重异化翻译,辜鸿铭偏向归化翻译,两人都做到了忠实于源文。
- 张小曼闵强
- 关键词:翻译伦理《论语》理雅各辜鸿铭
- 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被引量:5
- 2004年
- 交际能力不仅具有历时性和发展性 ,而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我国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欠缺 ,因此便有了本文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 张小曼
- 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能力培养听力教学口语教学
- 《论语》德育思想英译读者接受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论语》英译研究成果众多,但专门探讨其德育思想英译的比较研究尚未见到。以读者反应理论为基础,通过在美国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数据分组编码,分析影响《论语》德育思想英译接受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性别与中英文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对译文接受影响不大,而读者的职称、学历及其对原作的喜爱程度,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对译文接受有一定的影响。从内容上看,外国读者还不能够完全接受中华传统儒家思想文化,这就要求译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创作出易于读者接受的译作,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学作品更好地“走出去”,使中华传统优秀思想与文化在全球得以广泛传播。
- 张小曼薛玲
- 关键词:理雅各辜鸿铭
- 翻译文学期刊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从我国翻译文学期刊的发展及其译介活动与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内在关系分析入手,采用引用、例证等方法,从译介主体、译介手段、译介客体、(内容、重点、特点及译介作用)等方面,历史辩证地论证了我国翻译文学期刊对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 张小曼曹敏孙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