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催化
  • 4篇选择性
  • 4篇氢化
  • 3篇电极
  • 3篇氧化碳
  • 3篇氢化反应
  • 3篇硅氢化
  • 3篇硅氢化反应
  • 3篇二氧化碳
  • 2篇提锂技术
  • 2篇钌催化剂
  • 2篇锰酸锂
  • 2篇膜电极
  • 2篇
  • 2篇催化剂
  • 2篇O
  • 1篇电化学
  • 1篇电极材料
  • 1篇电渗析
  • 1篇盐湖卤水

机构

  • 9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作者

  • 9篇张帆
  • 5篇王家喜
  • 4篇纪志永
  • 3篇袁俊生
  • 2篇李云庆
  • 1篇张盼盼
  • 1篇陈华艳
  • 1篇郭小甫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有机化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钌催化下的二氧化碳硅氢化反应
有机硅的羧酸酯(MeCO)SiR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硅材料,其缩合时可以释放出乙酸,而其类似物(HCO)SiR在其固化时可以释放出具有杀真菌的甲酸,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二氧化碳的硅氢化是合成该类化合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含氢硅...
张帆王家喜
文献传递
电化学提锂技术中电极材料和电极体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锂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锂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开发能实现高储量、低品位的(浓)海水/卤水锂资源高效提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电化学提锂技术因其高选择性、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电化学提锂技术中锂吸附电极材料的选择/制备和电极体系构建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分析。在锂吸附电极材料的选择/制备上,基于高锂离子选择性的LiFePO4、LiMn2O4和LiNi1/3Co1/3Mn1/3O2电极被逐渐开发应用。在电极体系构建上,与具有阴离子可逆交换性能的AgCl、ZnCl2和聚吡咯对电极所构成的电极体系可避免副反应发生,能耗较低;不含其他对电极材料的“摇椅式”结构电极体系可降低电极成本,提高提锂效率。此外,指出了目前电化学提锂技术尚存在的不足,未来可从电极材料制备、提锂过程优化、装备设计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推进电化学提锂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郭志远纪志永陈华艳陈华艳张帆张帆刘杰袁俊生
关键词:电化学电极材料选择性
选择性电渗析提锂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2年
伴随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锂及其化合物的需求高速增长。开展高储量、低品位的盐湖卤水、(浓)海水及油气资源生产水中溶存锂资源的高效提取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地区的溶存锂资源中镁锂比高,分离难度大,目前尚未实现充分开发利用。基于单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单价离子选择性电迁移特性,选择性电渗析(Selective Electrodialysis,S-ED)逐步应用于高镁锂比水体中镁锂间的预分离与锂的初步纯化。S-ED在保证较高锂回收率的条件下可获得低镁锂比的锂富集液,展现出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S-ED用于盐湖卤水和(浓)海水中锂资源提取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主要操作参数和共存离子对S-ED提锂性能的影响规律,对目前高镁锂比水体选择性电渗析提锂技术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郭志远张帆纪志永纪志永陈青柏袁俊生
磁性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吗啉存在下的稳定性研究
2011年
通过碱性条件下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的共沉淀法制备Fe3O4,表面SiO2包覆后得到磁性纳米粒子Fe3O4-SiO2,经过硅烷偶联剂上的Si—OMe与磁性载体上的Si—OH的异相缩合,将不同结构的硅烷偶联剂接到载体上,实现了磁性载体的表面功能化。利用载体上的官能团与钌的络合,成功地制备出磁性负载钌催化剂。应用UV-Vis分析技术考察了磁性载体与三氯化钌的络合性能及其与吗啉的络合平衡,分析了载体上的配体结构与负载催化剂上钌流失程度的关系,载体羧基及有机膦配体的引入,提高了载体对钌离子的络合能力,从而减少钌的流失程度。
张帆李云庆王家喜
关键词:钌配合物负载催化剂紫外-可见光谱
CNT-GO掺杂LiMn_(2)O_(4)膜电极的制备及其提锂性能
2023年
针对传统LiMn_(2)O_(4)(LMO)膜电极导电性差及提锂效率低等问题,引入一维碳纳米管(CNT)和二维氧化石墨烯(GO),制备新型CNT-GO-LiMn_(2)O_(4)膜电极(CNT-GO-LMO),CNT与GO通过π-π键相互作用,实现了与LMO活性材料“互联互通”三维致密导电网络结构的构建,使CNT-GO-LMO膜电极具有优异的导电能力和提锂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膜电极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膜电极在高Mg/Li溶液中的提锂性能,结果表明,CNT与GO的引入有效提高了CNT-GO-LMO的镁锂分离系数和电流效率;与LMO、CNT-LMO膜电极相比,CNT-GO-LMO膜电极展现出更优的提锂性能:平均提锂容量为36.04 mg·g^(-1),提锂速率为1.085 mg·(g·min)^(-1),电流效率为94.73%。
杨婷张红梅张帆纪志永纪志永汪婧张盼盼方嘉炜
关键词:选择性锰酸锂
钌催化下的二氧化碳硅氢化反应
张帆王家喜
含氢硅油-三氯化钌催化酰胺的还原反应研究
2010年
以原位形成的膦钌络合物为催化剂,研究了含氢硅油对酰胺的还原反应,考察了酰胺的结构、反应溶剂、配体等条件对催化反应的催化效率及产物结构的影响.仲胺基及伯胺的酰胺化合物被还原成相应的叔胺及仲胺;丙烯酰胺与含氢硅油反应时,选择性较差,得到丙烯腈、丙腈及与硅烷基相连的聚丙烯酰胺与聚丙烯腈.
张帆李云庆王家喜
关键词:含氢硅油钌络合物催化氢化
GO/LiMn_(2)O_(4)膜电极构建及其提锂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实现盐湖卤水、地热水、海水等溶存态锂资源的高效提取对于满足强劲的锂产品市场需求至关重要。电化学吸附是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提锂技术,极具发展前景。本工作基于LiMn_(2)O_(4)材料,通过分别掺入常规氧化石墨烯(CGO)、低缺陷氧化石墨烯(LDGO)和大片径氧化石墨烯(LGO),制备CGO-LiMn_(2)O_(4)、LDGO-LiMn_(2)O_(4)和LGO-LiMn_(2)O_(4)膜电极,并对其提锂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氧化石墨烯(GO)的掺入均有利于提升膜电极的提锂容量、提锂速率及对Li^(+)的选择性;掺入LGO的膜电极表现出最优的提锂性能,提锂容量达到35.29 mg/g,提锂速率达1.044 mg/(g·min),镁锂分离系数高达588.30。结合分析与表征认为,GO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可为膜电极表面提供更多的“有效锂离子”,使得提锂容量有效提升;同时,阳离子嵌入GO片层后固定层间距,进而阻挡大半径离子进入,使得其对Li^(+)的选择性提高;因LGO具有更大的片径和更高的石墨化度,使得对应膜电极的导电性更好,整体提锂效果更优。
张帆纪志永纪志永郭志远方嘉炜郭小甫赵颖颖郭小甫袁俊生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锰酸锂选择性
钌催化下的二氧化碳硅氢化反应
2009年
有机硅的羧酸酯(MeCO2)mSiRn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硅材料,其缩合时可以释放出乙酸,而其类似物(HCO2)mSiRn在其固化时可以释放出具有杀真菌的甲酸,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二氧化碳的硅氢化是合成该类化合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含氢硅油在钌催化剂的催化下与二氧化碳反应首先生成其甲酸酯,该甲酸酯不稳定进一步消除形成硅醇及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经氯化钯的水溶液检测其,形成的硅羟基经红外光谱检测(3400~3500cm-1处出现Si—OH峰),但未见明显的甲酸酯的羰基峰。硅醇缩水形成硅凝胶,水可以与甲酸酯反应形成硅醇及自由的甲酸,未反应完的Si-H可与Si-OH反应形成Si-O-Si键。甲酸及甲酸硅酯可进一步与吗啉反应形成N-甲酰吗啉,二氧化碳的硅氢化反应在低温下几乎不反应,高温比高压更有利于催化反应,DPPE配体有利于提高催化的催化活性,乙腈比乙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张帆王家喜
关键词:二氧化碳硅氢化反应甲酸酯有机硅材料钌催化剂羧酸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