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儒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艺术

主题

  • 5篇潘德列茨基
  • 3篇音乐
  • 2篇音色
  • 2篇音响
  • 2篇乐队
  • 2篇技法
  • 1篇等音
  • 1篇调音
  • 1篇学术
  • 1篇演奏
  • 1篇演奏法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院校
  • 1篇音乐教育
  • 1篇音乐学
  • 1篇音乐学术
  • 1篇音乐院校
  • 1篇音乐作品
  • 1篇音响形态
  • 1篇音响音乐

机构

  • 8篇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

  • 8篇张旭儒

传媒

  • 2篇音乐创作
  • 2篇音乐艺术(上...
  • 1篇乐府新声(沈...
  • 1篇人民音乐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执著于音色音响的开发——谈潘德列茨基的创作
2008年
克尔齐什托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nreski)是我国较熟悉的先锋派波兰作曲家,1933年出生于波兰南部克拉科夫(Krakow)近郊的德比卡(Debica)小镇。自幼学习小提琴,1954年前曾私下跟随Franciszek Skdyszwski学习作曲。1954—1958年在克拉科夫国家高等音乐学校(即现在的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师从Malawski和Wiechowicz学习作曲,毕业后作为作曲教师留校任教。这段学习经历对他奠定日后的创作风格影响很大。
张旭儒
关键词:音响音色执著作曲家
老腔·影子
2022年
张旭儒
拂云
2021年
《拂云》是为管风琴、人声与打击乐队而作的《拂云鸣钟》的第二乐章。该乐章以点、线、块、面等多种织体形态,将管风琴的基础音栓、混合音栓、变化音栓与多种打击乐音色以及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人声音色相互碰撞、融合,以不拘泥于故有形式、结构的创作方法,力图将东方与西方、优雅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擦出属于当代音乐作品架构中带有中国民族特色元素的火花,让管风琴这件古老的西方乐器为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张旭儒
关键词:织体形态打击乐管风琴
潘德列茨基早期乐队作品创作风格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
2007年
潘德列茨基早期乐队作品中的“音色·音响”观念是其主要特征。本文力图通过其作品形成发展线索为突破口,对形成这一风格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探析,努力揭示他技术探索的动因、创作方向的选择、审美立场的定位等内在因素。潘德列茨基在这一条道路中所做的一切,无非也是为了寻求一种能够表达他眼中的这个“苦难世界”的方法。
张旭儒
关键词:潘德列茨基审美
潘德列茨基早期作品中的演奏法及其组合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1933~)是20世纪引人瞩目的作曲家,他的新颖的“音色-音响”观念及技法得益于其独具特色的演奏法组合的开发,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新思路”是他早期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意欲探索潘氏作品中的演奏法和独特组合的特点。
张旭儒
关键词:潘德列茨基配器法演奏法
潘德列茨基早期音乐作品中的“音色—音响”观念及其创作技法研究
克尔齐什托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nreski,1933—)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活跃于世界乐坛的波兰著名先锋音乐作曲家,现代“波兰乐派”的创立者之一。自1959年以不同署名递交的三部作品同...
张旭儒
关键词:潘德列茨基
文献传递
独特创作风格作用下的技术因素——析潘德列茨基的早期乐队作品中“音色·音响”技法的形成被引量:3
2007年
潘德列茨基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是其作品关注点之所在,本文通过对创作技法形成过程的探析,分析了勋伯格的“音色旋律”、考威尔等人的“密集音块构成”手法、哈巴等人的“微分音音乐”技术、瓦列兹等未来主义作曲家的“噪音音乐”等在形成其早期乐队作品中“音色·音响”观念及技法的形成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张旭儒
关键词:潘德列茨基噪音音乐
2007第二届全国音乐院校复调音乐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2007年
张旭儒
关键词:复调音乐音乐院校音乐学术高等音乐教育艺术院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