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波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志贺菌福氏2a301菌株torA基因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志贺菌福氏 2a30 1菌株torA基因的改变以及与TorA(trimethylamineN oxideTMAOreductase ,三甲胺N 氧化物还原酶 )转运相关的TAT分泌系统的存在。方法 利用酶活性检测和Westernblot方法来验证志贺菌福氏 2a30 1测序菌株torA基因发生的碱基置换 ,并且利用正常大肠杆菌中torA基因的克隆转化来研究TAT分泌系统的存在。结果 实验表明志贺菌福氏2a30 1菌株不具有TorA酶活性 ,不表达TorA蛋白 ,和序列分析的结果相符 ;但是 ,将torA基因克隆子转化入 30 1菌株后 ,转化子获得了TorA酶活性 ,表达了TorA蛋白。结论 在志贺菌福氏 2a30 1菌株中torA基因发生了改变 ,但具有完整的TAT分泌途径 ,可以转运蛋白。
- 张晶波叶长芸李新军白雪梅吴龙飞徐建国
- 关键词:志贺菌基因改变N-氧化物酶活性检测分泌途径
- 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缺失基因分析
- 2004年
- 王敏张晶波徐建国
- 关键词: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肠出血大肠杆菌
-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7∶H7的亚碲酸钾抗性基因簇分布和抗性水平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了解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 7∶H7的亚碲酸盐抗性基因簇的分布和抗性水平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和核酸杂交方法进行基因检测 ,使用平皿法检测亚碲酸钾抗性水平。结果在所检测的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耶尔森菌、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 ,只有大肠杆菌O15 7∶H7具有ter(telluriteresistance ,ter)基因簇。所检测的 34株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 7∶H7有 33株具有ter基因簇 ,所检测的 18株不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 7,4株具有ter基因簇 ,但是没有该毒力岛的其它基因。ter基因阳性的 33株菌中 ,亚碲酸钾的抗性水平一般较高 ,4株在 75 0 μg ml以上 ,19株为5 0 0~ 75 0 μg ml,10株为 2 5 0~ 5 0 0 μg ml;而 4株ter基因簇阴性的菌株 ,也表现了高水平的耐药性 ,其抗性水平均为 5 0 0~ 75 0 μg ml。其它ter基因簇阴性的菌株 ,2 0株耐药性为 5~ 10 μg ml,1株 10~ 2 0 μg ml,6株 2 0~ 5 0 μg ml,2株 5 0~ 10 0 μg ml,1株 10 0~ 2 5 0 μg ml。结论 ter基因簇在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O15 7∶H7中高频率存在 ,而在其它病原菌中没有检测到。高水平的亚碲酸钾抗性可以作为选择性分离产志贺?
- 李新军叶长芸张晶波卢珊白雪梅徐建国
- 关键词: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簇抗性水平
- 志贺菌属编码赖氨酸的基因簇缺失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编码赖氨酸利用的cadABC基因簇的缺失在志贺菌中的普遍性。方法 根据大肠杆菌K 12MG16 5 5菌株的cadABC基因簇序列设计引物 ,使用PCR和核酸杂交试验检测。结果在志贺菌的 4个群 4 2个血清型 4 3株菌中 ,均发生了cadABC基因簇的缺失。其中 2 9(6 7.4 % )株菌发生了cadABC基因簇的全部缺失 ,主要表现在A群和C群。A群的 12个血清型中有 10个发生了完全缺失 ,C群的 18个血清型中有 16个发生了完全缺失。其余 13个血清型中的 14株菌发生了部分缺失或重组。不完全缺失主要发生在B群 ,B群的 11个血清型中的 8个表现为部分缺失。D群的 2个菌株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的 2个菌株全部表现出部分缺失 ,但缺失的程度不同。结论 在志贺菌属的 4个群 4 2个血清型中 ,全部发生了cadABC基因簇的缺失 ,表现为完全缺失和部分缺失。结果提示 ,志贺菌的进化可能和cadABC基因簇的缺失有关。
- 张晶波李新军王敏徐建国
- 关键词:志贺菌属赖氨酸
- 从新病原菌发生的可能机制分析传染病控制的长期性被引量:18
- 2003年
- 徐建国张晶波任志鸿叶长芸
- 关键词: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