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柏

作品数:357 被引量:5,732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6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0篇农业科学
  • 76篇天文地球
  • 6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3篇经济管理
  • 28篇生物学
  • 5篇水利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8篇遥感
  • 50篇土壤
  • 43篇土地利用
  • 34篇湿地
  • 34篇松嫩平原
  • 33篇三江平原
  • 30篇GIS
  • 25篇农业
  • 22篇生态
  • 21篇植被
  • 20篇黑土
  • 19篇地理信息
  • 18篇地理信息系统
  • 18篇信息系统
  • 17篇蒸散
  • 15篇生态系统
  • 15篇群落
  • 15篇MODIS
  • 13篇植被指数
  • 12篇黑土区

机构

  • 352篇中国科学院
  • 7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8篇吉林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吉林师范大学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西北大学
  • 5篇长安大学
  • 5篇山东理工大学
  • 5篇吉林省土壤肥...
  • 4篇北京建筑工程...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空军航空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作者

  • 356篇张柏
  • 203篇王宗明
  • 192篇宋开山
  • 98篇刘殿伟
  • 52篇张树清
  • 41篇任春颖
  • 39篇李方
  • 36篇段洪涛
  • 26篇刘焕军
  • 24篇李建平
  • 23篇曾丽红
  • 22篇杜嘉
  • 19篇杨飞
  • 19篇徐京萍
  • 18篇何艳芬
  • 16篇于磊
  • 15篇吴东辉
  • 15篇毛德华
  • 13篇陈鹏
  • 12篇姜广甲

传媒

  • 24篇农业系统科学...
  • 16篇干旱区资源与...
  • 14篇遥感技术与应...
  • 14篇地理科学
  • 13篇资源科学
  • 13篇湿地科学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0篇生态学杂志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 8篇光谱学与光谱...
  • 7篇湖泊科学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7篇中国农业气象
  • 6篇干旱区研究
  • 6篇地球信息科学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生态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5篇2011
  • 36篇2010
  • 25篇2009
  • 49篇2008
  • 43篇2007
  • 44篇2006
  • 31篇2005
  • 29篇2004
  • 11篇2003
3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选取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6年土壤采样分析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动态变化对县域尺度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来通榆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表层土壤全量养分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则无显著变化。2006年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性显著;除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外,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低于耕地、林地和草地。除荒地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毁草、毁湿开荒以及多年放牧和耕作均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影响以降低含量为主,而速效养分则以增加含量为主。
任春颖张柏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
从路径依赖理论看我国当前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被引量:1
2016年
服务型政府在公民本位思想转换、公民参与、政府职能转变等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原有行政管理模式的路径依赖。走不出原有模式束缚的主要原因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缺少法律法规等正式规则的支持,传统文化等非正式规则对原有模式的习惯和默许,既得利益群体对新模式的阻碍作用。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要从以上三方面采取措施,摆脱路径依赖性。
陈晓卢东宁张柏
关键词:路径依赖理论服务型政府公民本位政府职能公民参与
松嫩平原作物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通过分析松嫩平原主要作物—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阐明区域尺度作物生产力的重要控制因子。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现实生产力与生长季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好,与年总太阳辐射之间的相关性次之,其次为与年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大豆现实生产力与年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好,与年总太阳辐射之间的相关性稍差;大豆现实生产力与平均温度之间呈现较弱的负相关。不同坡度条件下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对于松嫩平原而言,坡度不是影响作物现实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耕作土壤对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的影响分析表明,对于玉米而言,6类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玉米现实生产力存在以下规律:黑土>草甸土>黑钙土、暗棕壤和盐碱土>风沙土。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大豆现实生产力存在差异:黑土>草甸土>暗棕壤>黑钙土和盐碱土>风沙土。以500mm降水量等值线为界线,将松嫩平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研究其作物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松嫩平原东西两个部分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水平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差异。
王宗明张柏宋开山李晓燕刘殿伟李建平
关键词:作物生产力影响因素松嫩平原
吉林省西部草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利用1980,1995,2000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平均斑块伸长指数,对吉林省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景观面积、斑块数减少,草地退化严重;草地景观分布动态变化趋于均匀,优势景观类型优势度降低,斑块空间形状简单,高、中覆盖度草地斑块形状多狭长,呈带状;1980-1995年各种类型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1995-2000年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动态变化呈现出增强趋势;20年来各种类型草地的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种草地景观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1980-1995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分别向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偏移,而1995-2000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则分别向西北、东北、东南方向偏移.自然因素对研究区草地景观动态变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李建平张柏张树清
关键词:景观指数草地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治理途径研究被引量:41
2005年
中国东北平原西部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两种类型。东北 平原西部分布着科尔沁沙地和松嫩沙地,前者是全国五大沙漠之一。文章全面、系统地对该地区编制了 1∶1000000荒漠化图和量算出土地沙漠化面积。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面积为72280.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2.2%。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土地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平均每年以1.5%~3.7%的速度递增;自9 年代以来,沙漠化呈现出逆转趋势,但就总体而言,沙漠化发展仍然大于逆转。东北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面积 33850.79km2,占土地总面积10.44%,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面积为23329.19km2,占土地总面积15.2%,它是世 界上苏打盐碱化土壤的三大片之一,土地盐碱化每年以1.4%~2.5%速率正在发展。所以,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不仅制约着当地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周围和毗邻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已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 东北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有物源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后者有草原超载过牧、滥 垦、滥伐滥櫵、乱挖,河流上中游修建水库等原因,以及冻融作用的特殊原因,致使荒漠化形成和发展。文章总结了 该地区沙漠化正、逆过程的演变,并提出荒漠化的治理应根据荒漠化?
裘善文张柏王志春
关键词:荒漠化
高叶绿素水体荧光峰位置变化响应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水体反射光谱红光区荧光峰是叶绿素特有的光谱特征,研究其位置变化与叶绿素的响应关系有助于内陆水体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反演。通过2004-2006年13次长春南湖水体反射光谱和水质参数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光谱分辨率下荧光峰位置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现指数函数关系,即Peak position=a(Chl-a)b,不同光谱分辨率下,a在686.11-686.29,b在0.0062-0.0065间变化,且光谱分辨率越高,响应关系越好;荧光峰平均波长位置与叶绿素平均含量高度相关(R2〉0.81),荧光峰位置变化适合用于反演叶绿素含量分布较为均匀的水体。这为今后利用成像光谱仪监测内陆水体叶绿素含量提供了实验和工作基础。
段洪涛马荣华张渊智张柏
关键词:叶绿素光谱
吉林省伊通县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以伊通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 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最佳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最佳模型为孔穴效应模型。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碱解氮具有中度的空间相关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各变量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822.4km、977.6km、194.2km和116.4km。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等)的影响,并且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如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其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取样间距设计、定位施肥和农田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图4,表3,参16。
张春华王宗明宋开山张柏刘殿伟任春颖黄健张慧琳
关键词:土壤养分地统计学GIS
图们江流域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被引量:21
2006年
敬信湿地位于图们江流域下游,中、俄、朝3国交界处,是吉林省主要湿地之一,鱼类资源丰富,植物群丛多样,重点保护鸟类众多。目前,由于围垦、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城市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威胁。通过分析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以期为敬信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图们江地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杨桄张柏姜明王志强王宗明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图们江流域
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1
1996年
对中国湿地研究中遥感技术应用状况予以回顾,讨论遥感信息在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应用优势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概要总结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研究中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张柏
关键词:遥感技术湿地环境生态系统
东北主要高大落叶乔木单叶的偏振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利用二向反射光度计实测了6月初东北森林群落中5种主要高大落叶乔木单叶的偏振反射比数据,并对此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树种单叶的偏振反射特征,为偏振光遥感、多角度遥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对植被遥感特别是森林遥感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宋开山张柏赵云升
关键词:偏振光入射角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