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淑环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带状疱疹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病
  • 2篇疱疹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胶囊
  • 2篇红斑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毒剂
  • 1篇多发
  • 1篇学者
  • 1篇血府
  • 1篇血府逐瘀
  • 1篇血府逐瘀胶囊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水肿
  • 1篇炎症

机构

  • 13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张淑环
  • 6篇边鹊桥
  • 5篇王军
  • 3篇刘毅
  • 2篇崔滟桦
  • 1篇刘彤
  • 1篇李钦峰
  • 1篇高英堂
  • 1篇陈鸣皋
  • 1篇杨斌
  • 1篇刘勇
  • 1篇袁萍
  • 1篇张卫民

传媒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北京中医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底细胞癌7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以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按组织病理分型,实性BCC 33例,色素性BCC 14例,浅表性BCC 8例,硬斑病样BCC 5例,囊性BCC 3例,角化性BCC 4例,腺样BCC 2例,纤维上皮瘤性BCC 2例,实体与其他混合型4例。以上各型易与脂溢性角化病、光线性角化病、色痣、角化棘皮瘤、黑素细胞瘤、Bowen病等鉴别。结论各型皮肤基底细胞癌均具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易与其他皮肤疾病鉴别。外科手术仍为首选治疗,Mohs显微外科手术在预防复发和美观方面更具优势,光动力疗法对表浅型BCC疗效较佳。
边鹊桥王军张淑环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组织病理
消毒剂致接触性皮炎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今年春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我国造成大范围流行,各行业大量使用消毒剂,现将门诊接待的18例因消毒剂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介绍如下.
张淑环
关键词:皮炎接触性消毒剂
趾间疣1例被引量:2
2005年
张淑环
关键词:趾间
基因芯片对尖锐湿疣患者HPV亚型的检测
2009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天津地区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中的基因亚型,探讨高危型HPV感染引发的CA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18例CA患者中HPV基因亚型(包括5种低危型和10种高危型)。结果118例CA标本中检出HPV阳性117例,阳性率为99.15%。共检测出7种亚型,其中低危型(HPV6,11,6+11)感染108例,占92.31%;高危型(HPV16,33)感染3例,占2.56%;高/低危型(18+6,31+6,31+11,33+11,35+11)混合感染6例,占5.13%。6例女性高危型及高/低危混合型感染患者中,5例合并一种或二种妇科炎性疾患。高危型HPV感染者组织病理像可有细胞异型性改变,细胞核大而深染,形态不规则,可见核分裂像。结论基因芯片技术适用于CA患者的HPV亚型检测,6型是本地区的主要致病亚型;发现高危型及高低危混合HPV感染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但尚需大样本观察。
边鹊桥高英堂刘彤王军张淑环杨斌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芯片
免疫吸附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刘毅张卫民袁萍张淑环
关键词:免疫吸附剂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1例及家系调查被引量:1
2004年
张淑环
关键词:水肿遗传性家系调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洪灾地区皮肤病调查报告被引量:1
1999年
为了解我国北方洪灾地区皮肤病发病情况,1998年8月27日~9月19日,笔者随天津医疗队前往佳木斯市各地区巡诊。医疗队共诊治病人2300余人次,其中皮肤病205人次。现将皮肤病发病情况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5例病人来自佳木斯市郊区、汤原县、同江市、富...
边鹊桥张淑环
关键词:皮肤病流行病学
复发性疼痛性红斑1例被引量:5
2006年
张淑环边鹊桥崔滟桦陈鸣皋
关键词:红斑疼痛性复发性
依巴斯汀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月5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口服依巴斯汀10mg、每日1次,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润燥止痒胶囊2g、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患者症状积分[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停药4周随访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湿效率明显升高[92.2%(59/64)比79.0%(49/62),P〈0.05]。两组治疗后UAS及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UAS(分):1.26(0.52~7.35)比1.68(0.75~8.65),DLQI评分(分):0,56±0.52比1.57±0.96,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疗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明显高于对照组【(76±21)%比(69±23)%],不良反应发生率[7.8%(5/64)比12.8%(8/62)]和复发率【8.3%(3/64)比23.8%(5/62)]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依巴斯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王军边鹊桥张淑环刘勇李钦峰
关键词:依巴斯汀润燥止痒胶囊慢性荨麻疹
冷冻治疗匐行疹2例
2002年
张淑环崔滟桦王军刘毅
关键词:匐行疹冷冻治疗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