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
-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与系统溶栓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比较综合介入治疗与系统溶栓治疗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年问收治的229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122例采用血栓碎吸、溶栓等综合介入治疗(A组),其中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53例,采取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辅助处理,术后辅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另107例(B组)行尿激酶,肝素抗凝等系统溶栓治疗。结果:平均住院天数A组(6.2±2.2)d,B组(10.5±2.4)d;2周后复查,A,B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98%,14.02%和96.72%,7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85个月,患肢膝下15em处周径差A组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23.15%,9.26%和0,B组分别为50.51%,80.81%和9.09%,A组静脉通畅率为81.48%,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为57.41%,B组为65.66%和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对急性混合型LEDVT的近期、中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系统溶栓。
- 李长海张希全朱伟董戈张清郭峰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综合疗法血栓溶解疗法
- 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423例单纯取栓,混合型275例取栓加动脉腔内留置导管溶栓,周围型166例单纯导管溶栓;其中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在取栓或取栓加腔内溶栓后,213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结果: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9.34%(905/911),平均住院7.5d。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37例并发肺动脉栓塞35例救治成功,2例抢救失败死亡。介入取栓及溶栓效果:Ⅰ级49.18%(448/911);Ⅱ级27.44%(250/911);Ⅲ级22.94%(209/911);IV级0.44%(4/911)。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为(1.34±1.07)cm和(0.93±0.5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随访:术后12个月,优78.55%(714/909),良14.96%(136/909),中6.05%(55/909),差0.44%(4/909);术后36个月,优75.25%(681/905),良14.14%(128/905),中10.61%(96/905),差0。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LEDVT,能尽早清除静脉腔内血栓,迅速恢复通畅的血流,缩短病程,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创伤小,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 张希全王义平潘晶晶朱伟李长海郭锋董戈张清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术介入治疗
- 微创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3例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患者,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滤器,插入8~14F鞘管后抽吸血栓。清除髂、股静脉血栓后,对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段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对髂静脉闭塞合并混合型LEDVT行辅助溶栓治疗。结果 219例(219/273,80.22%)血栓完全清除(Ⅲ级),49例(49/273,17.95%)部分清除(Ⅱ级),5例(5/273,1.83%)少量清除(Ⅰ级)。PTA和支架植入术后治愈235例(235/273,86.08%),显效29例(29/273,10.62%),好转7例(7/273,2.56%),无效2例(2/273,0.73%)。随访3~6、7~12、18~24、25~36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4.87%(259/273)、93.73%(254/271)、87.08%(236/271)、84.13%(228/271)。结论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疗程较短,安全有效。
- 张希全王义平朱伟李长海郭锋董戈张清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下肢介入治疗血栓抽吸
- 经皮血栓碎吸与介入溶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碎吸术与介入溶栓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A组37例行经皮血栓碎吸术,B组34例行介入溶栓术。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B组73 53%,并发症A组8 11%低于B组3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访1 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血栓碎吸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单纯介入溶栓术,临床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后遗症发生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张清张希全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术
- 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对策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综合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采用综合介入治疗的488例急性或亚急性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再行机械性血栓碎吸、导管溶栓、抗凝等治疗;如合并症状性肺栓塞,则行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如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同时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症状性肺栓塞发生率为7.58%(37/488),2例(2/37)抢救无效死亡。综合介入治疗中血管损伤发生率为9.22%(45/488),滤器拦截大块血栓的发生率为16.60%(81/488)。术后抗凝过程中发生异常出血率5.53%(27/488),2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451例患者获随访4-94(平均41)个月,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11.53%(52/451);PTA后出现静脉再堵塞发生率为40.19%(43/107);支架植入后静脉再堵塞发生率为6.6%(7/106)。结论:综合介入疗法治疗混合型下LEDVT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
- 李长海张希全朱伟董戈张清郭锋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大腔鞘管,50 mL注射器负压抽吸髂股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后给予肝素抗凝。结果:出院时膝上、下15 cm处健、患侧周径差分别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23.99,P均<0.05);随访36个月,随访率97.88%(231/236)。术后水肿、色素沉着和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和0;随访疗效优92.21%(213/231)。支架植入患者随访均通畅。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 郝斌张希全王义平朱亮朱伟张清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
- 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3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支架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经股静脉造影确诊32例肿瘤患者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然后在上腔静脉、无名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治疗。结果:32例造影均显示静脉血流恢复,术后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结论:支架植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郭锋张希全朱伟董戈张清
-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