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煊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狼疮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3篇细胞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感染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 2篇血管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篇人类巨细胞
  • 2篇人类巨细胞病...
  • 2篇人类巨细胞病...
  • 2篇综合征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病毒

机构

  • 10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3篇张煊
  • 7篇张奉春
  • 3篇吴庆军
  • 3篇唐福林
  • 2篇曾晓峰
  • 2篇李永哲
  • 2篇张婷
  • 2篇张瑾
  • 2篇王立
  • 2篇赵岩
  • 2篇尤欣
  • 2篇徐东
  • 2篇马丹旭
  • 2篇王健
  • 1篇孔芳
  • 1篇白莉
  • 1篇李宁
  • 1篇钱家鸣
  • 1篇李晞
  • 1篇张峣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2006北京...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gan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01年
陈太波张煊
关键词:COGAN综合征少见病自身免疫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穿孔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穿孔素(perforin,又称pore-forming protein,PFP)的表达,探讨PFP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86例PBC、5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type B,CHB)和69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 nuclear cells,PBMCs)中PFP mRNA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3-CD56+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CD3+CD8+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和CD3+CD56+自然杀伤性T细胞(natural killer Tlymphocytes,NKT)的PFP蛋白表达量。结果 PBC组PBMCs中PFP mRNA基因表达较健康对照者升高(P<0.05);PBC、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NK、CTL和NKT占PBMCs的比例无明显差别(P>0.05),PBC患者NK、CTL和NKT中表达PFP蛋白的细胞较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1)。PFPmRNA基因表达量及NK、CTL和NKT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与PBC患者Mayo危险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PBC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与NK、CTL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结论 PBC患者PFP的异常表达,提示PFP可能参与PBC的发病。PBC患者NK、CTL和NKT表达PFP蛋白的细胞比例可做为PBC患者生存预后的有效指标。
李晞马丹旭张磊张婷王立史群王迁吴庆军张煊张奉春李永哲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穿孔素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105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SLE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的病例105例,按照HCMV感染和SLE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组,即HCMV触发SLE组42例、HCMV加重SLE组31例、HCMV模拟SLE活动组3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血细胞减少(81%)、发热(73.3%)、肝功能损害(54.3%)是SLE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蝶形红斑、皮肤血管炎、关节炎、浆膜腔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肾脏受累则提示SLE活动。HCMV-pp65阳性率最高(84.9%)。接受更昔洛韦诱导治疗14~21天后,9例(47.6%)HCMV-IgM阳性患者及17例(45.9%)HCMV-pp65阳性患者未转阴,其中7例在3个月内再次出现病情反复,且6例(85.7%)为抗病毒治疗后HCMV-pp65持续阳性的患者。结论 HCMV活动性感染与SLE活动有很多相似的临床表现。HCMV-pp65是指导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指标。更昔洛韦14~21天诱导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是不够的,如果HCMV-pp65持续阳性,应当延长抗病毒疗程。
张瑾吴华香丁健王健杨婧张奉春赵岩曾晓峰张煊唐福林尤欣
关键词: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受累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实验室指标对于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177例SLE住院患者,对白蛋白、C3、CH50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ANCA阳性,C3和CH50降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于伴发消化系统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ANCA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发消化系统表现风险增加8.882倍,C3和CH50降低分别增加患消化系统疾病风险为0.03和0.04倍。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消化系统受累的患者病死率增加16.54倍(P=0.000)。结论 ANCA阳性、C3降低和CH50降低可以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易于伴发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由于患消化系统疾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死率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很必要。
徐东杨红张煊张奉春曾小峰钱家鸣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应用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宫颈癌中p53基因突变被引量:3
1995年
应用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宫颈癌中p53基因突变赵蔚明,司静懿,李昆,张煊,宋国兴,刘世德,赵立新(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100005)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strandconforma...
赵蔚明司静懿李昆张煊宋国兴刘世德赵立新
关键词:宫颈癌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心脑血管病(CCVD)发病率和发病情况;探讨RA患者合并CCV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8例RA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反应(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反应标准),以及CCVD患病情况和传统危险因素;分析了RA合并CCVD的危险因素。结果(1)RA合并CCVD共92例(16.20%),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9例,占53.26%;脑血管疾病21例,占22.83%;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12例,占13.04%,其中2例合并心力衰竭;彩色多普勒提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6例,占6.52%;肢端坏疽4例(4.34%)。(2)RA是否合并CCVD与DAS28病情活动性评分、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3RP)水平和关节外脏器受累数有关(分别P<0.001,OR=9.67;P<0.015,OR=6.91; P<0.003,OR=1.35;P<0.015,OR=2.14),与传统CCVD危险因素及其数目无关。(3)CCVD发生与治疗反应、是否进行有效的危险因素干预、长期应用Cox-2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风湿药和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分别P=0.006,RR=2.31;P<0.001,RR=5.90;P<0.001,RR=2.63;P= 0.013,RR=1.34)。结论RA患者CCVD发生率高,RA病情活动、高炎性反应状态、关节外脏器受累、治疗反应差、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和没有有效的传统危险因素干预是RA合并CCVD的危险因素。
李鸿斌白莉吴庆军张煊张奉春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病例讨论-类风湿血管炎
本文分析了一例多关节痛1年,双足无力麻木半年,肢端干性坏疽2周病历的类风湿血管炎的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在临床的症状。
张峣冷晓梅张煊
关键词:临床症状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为总结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点,比较其与典型PBC患者的异同,探索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选择60例随诊1年以上的PBC患者,根据对UDCA应答情况分
王立孔芳张婷马丹旭张煊徐东李永哲张奉春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可逆性后循环脑病10例分析
背景: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可逆性后循环脑病(PRES)的报道逐年增多,迅准诊治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可逆性后循环脑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寻其发病机制及合理治疗措...
刘斌张煊张奉春辛苗苗王丽琴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狼疮
文献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眼部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眼部病变发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SLE眼部病毒感染患者(13例,感染组)和无感染的SLE眼病患者(34例,无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眼部受累局部表现、临床特点及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用量,并对SLE眼部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感染组眼部表现以结膜炎、角膜炎为主,而非感染组主要以视网膜渗出/出血、玻璃体混浊、视神经炎为主;②贫血、低白蛋白、低C3及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合并病毒感染的相对危险性增高。结论SLE眼部病毒感染与SLE本病眼部受累者临床表现不同,眼部病毒感染与激素用量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
和芳熊光轶李宁张煊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眼病病毒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