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28例护理体会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8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治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建立中心静脉通路,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关注药物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给予追踪护理。结果:因采取护理及时,患者完成了治疗,均未发生护理相关不良并发症。结论:临床疗效较好,治疗时应严控药物的用法及剂量,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反应,注意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延长患者生存率。
- 支芸张琳敏沈奕新
- 关键词: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护理
-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护理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总结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3例中高危MDS和17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消化道反应、血栓形成等。[结果]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未缓解8例,死亡5例,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强结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护理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 支芸张琳敏戴洁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护理
- 优质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7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显著高于对照组(68%)(P<0.05)。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徐晓敏张琳敏支芸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优质护理
- 健康信念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患者自护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能有效提高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鲍莉莉张琳敏徐晓敏陈娟
-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白血病自护能力负性情绪
-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对白血病患者希望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对白血病患者希望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9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希望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及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的希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 563,2. 951,2. 366;P<0. 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 035,P<0. 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不仅使得患者的希望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水平提高,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支芸徐晓敏张琳敏谢珺徐琳洁
- 关键词:白血病中西医结合依从性
- 基于健康信念的照护策略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照护策略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白血病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健康信念的照护策略。2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依据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自我管理能力。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引入基于健康信念的照护策略有助于提高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消极情感状况。
- 徐晓敏谢珺张琳敏
- 关键词:白血病健康信念负性情绪自我管理
- 1例以阴茎异常勃起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 2007年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首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以阴茎异常勃起为首发的临床较少见.现就我科收治的该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李丽许薇薇张琳敏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阴茎异常勃起护理
- 药品监管小组运用PDCA模式提高血液病房用药安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加强血液病房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建立药品监管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对给药流程中涉及的医嘱处理、药物储存、药物配制、床边给药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结果 2016年全科实施安全用药质量管理后,医嘱处理、药物储存、药物配制、床边给药环节缺陷发生率分别由第一季度1.57%、2.83%、3.46%、8.18%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4%、0、0.8%、2.81%,给药接近差错发生率和差错发生率分别由第一季度的0.31%和0.63%下降到第四季度的0和0.4%。护士药理知识合格率从第一季度的53.33%上升到第四季度的93.33%。结论病房成立药品监管小组运用PDCA用于安全给药质量管理,能够逐渐降低安全给药环节缺陷率、接近差错率和差错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周迎杏沈奕新张琳敏戴洁
- 关键词:药品管理用药安全PDCA
-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同理心支持模式对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同理心支持模式对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进行护理,而研究组则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同理心支持模式进行护理。2组患者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SF-36生存质量量表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测评。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及精神健康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干预前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包括工作和学习)、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白血病患者而言,引入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同理心支持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能改善其社会功能,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 徐晓敏谢珺张琳敏
- 关键词:白血病社会功能
- 信息与心理支持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对其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究信息与心理支持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其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并为这类患者最优化服务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于2011年8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属,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信息与心理支持。记录两组患者家属分别于干预前1d及干预后第12w末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估,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家属在干预前1d的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生活质量总分、主观生活质量及主观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与心理支持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家属,能有效提高其社会功能,改善其负性情绪,且能缓解其生理症状,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 张琳敏徐晓敏沈奕新陈娟周乐
- 关键词:心理支持急性白血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