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 作品数:82 被引量:615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对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对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扫描,在XVI软件里自动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平移和旋转误差。在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中把平移和旋转误差模拟出来,然后重新计算剂量,将得到新的剂量分布和原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GTV-T-P)的平均剂量(Dm)、包含95%体积的剂量(D95);脑干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脊髓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接受超过30Gy剂量的体积(V30)。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颈部肿瘤分次间沿X、Y、Z轴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02±0.83)、(1.28±1.08)、(1.27±1.06)mm和(0.79±0.67)°、(1.00±0.82)°、(0.73±0.68)°。患者脑干、脊髓、腮腺受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肿瘤计划靶区平均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D95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但其平均变化率仅为2.18%。结论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无论对靶区还是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都产生影响,而正常组织的剂量和靶区相比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 郑茁陈传本陈荔莎张瑜费召东
- 关键词:锥形束CT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剂量学
- 224例老年鼻咽癌放疗效果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224例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224例确诊鼻咽癌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0个月,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9%、67.9%和51.1%;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9.1%、55.8%和39.6%(P<0.05)。配合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1%,高于单纯放疗者48.9%,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生存率与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治疗结束淋巴结是否残留有关;与鼻咽照射剂量、是否化疗等因素无关。结论老年鼻咽癌放疗效果相对较差,应结合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女性、临床分期早、放疗后无淋巴结残留者预后较好。
- 马礼钦杨凌孔祥泉张瑜潘才住倪小雷
- 关键词:疗效预后老年人
-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被引量:63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调强适形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本研究探讨与常规放疗比较,调强放疗能否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放射性损伤。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调强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90例为调强放疗组,并按1∶1配对选择同期行常规放疗的19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共380例患者。随访两组的生存状况以及急性和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调强放疗组4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均高于常规放疗组(89.8%vs.80.7%,P=0.029;90.4%vs.78.3%,P=0.0107);而两组的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8.6%vs.83.4%,79.4%vs.64.8%,88.9%vs.75.8%,P值均>0.05)。调强放疗患者的急性口干、颈部纤维化、张口困难的严重程度以及放疗后6个月、1、2、3、4年的口干反应均明显轻于常规放疗(P值均﹤0.05);但两组的急性黏膜反应、骨髓抑制和慢性听力损伤、放射性颅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调强放疗可提高初治鼻咽癌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及局部区域控制率,并能减轻患者的部分急慢性放射性损伤,但未能提高总生存率。
- 张瑜林志安潘建基郑茁杨凌林少俊郑飞
-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
- IMRT与常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研究
- 目的:旨在比较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和常规放疗后无瘤生存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寻找其变化趋势,探讨IMRT技术对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编制的"鼻咽...
- 马礼钦杨凌张瑜潘建基孔祥泉
- 关键词:鼻咽肿瘤调强适形
- 文献传递
-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复发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分析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初治鼻咽癌患者211例中,Ⅰ期3例,Ⅱ期44例,Ⅲ期96例,ⅣA期68例;Ⅰ、Ⅱ期行单纯根治性放疗,Ⅲ、ⅣA期化放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采用IMRT技术,将鼻咽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T)、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靶体积(CTV-N)。GTV-T、GTV-N、CTV1和CTV2、CTV-N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6-68Gy、60-68Gy、60-62Gy和54-56Gy,共(30-31)次/(6-6.2)周。下颈及锁骨上区常规切线照射。结果:211例患者中鼻咽复发2例,上颈部复发1例,鼻咽和颈部同时复发1例,近期复发率1.9%;鼻咽复发部位均在GTV-T内,1例上颈部复发于GTV-N内,1例上颈部复发因GTV-N脱靶于CTV-N内;2例分别于首程放疗后19和20个月死亡,2例健在。结论:IMRT对鼻咽癌能获得理想的局部控制,但仍存在复发问题。对鼻咽肿瘤的最佳照射剂量存在个体差异,照射剂量不足、乏氧细胞多、治疗中断以及对靶区认识不足等可能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 张瑜潘建基郑茁柏朋刚徐鹭英林少俊
- 关键词:调强放射疗法复发分析
- 53例鼻咽癌放疗后的死亡分析
- 1993年
- 本文仅收集1989年~1991年鼻咽癌放疗后死亡53例,进行死亡原因回顾性分析。一、一般资料男45例,女8例;年龄18~71岁,40~60岁占77.3%。组织分类:低分化鳞癌48例(90.5%),中分化鳞癌2例(3.8%),泡状核细胞癌3例(5.7%)。临床分期:其中Ⅲ、Ⅳ期占92.5%。治疗方法:原发灶以面颈联合野和(或)双耳前野为主野,辅以鼻前及耳后野,射线用6MVX、8MVX 或60Co 照射。DT65—85Gg/6.5~8.5W。颈切线40Gy 后改用深部 X 线28Gy。残留者缩小野追加4~10Gy。
- 刘秀英张瑜林祥松
-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面颈联合野低分化鳞癌肺转移
- 调强放疗条件下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条件下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PT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33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入组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CT增强扫描,扫描图像资料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肿瘤轮廓勾画和PTV计算。在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T分期框架内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将所有患者按PTV大小分为V1(〈10cm^3)、V2(10-25cm^3)、v3(〉25-50cm^3)、V4(〉50cm^3)组。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原发肿瘤体积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率100%。330例鼻咽癌患者所测平均PTV为(34.2±27.1)cm^3(0.4—153.7cm^3)。V1、V2、V3、V4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6%、90.0%、91.2%、74.2%(X^2=12.83,P=0.005)。PTV〉50cm^3(V4组)和≤50cm^3(V1+V2+V3)者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下降[77.4%:89.9%(X^2=7.24,P=0.007)和64.5%:85.1%(X^2=13.95,P=0.000)及74.2%:90.3%(X^2=11.76,P=0.001)]。多因素分析证实PTV同N分期一样,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x^2=0.00,P=2.580)。结论鼻咽癌PTV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
- 陈传本潘建基陈荔莎柏朋刚林少俊张瑜张秀春费召东
- 关键词:计划靶体积预后
-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后组颅神经损伤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有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60~80mg静脉滴注,持续10d后逐渐减量;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2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8d;高压氧治疗10次;乙酰谷酰胺5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8d。对照组25例给予维乐生2片,每天3次,连用45d;复方丹参片3片,每天3次,连用4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未行化疗以及损伤症状持续时间越短者疗效好,与行化疗和持续时间越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鼠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高压氧治疗等联合应用能较有效地改善鼻咽癌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症状,其疗效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有无配合化疗有关,对早期损伤者建议积极治疗。
- 张瑜杨凌郑茁马礼钦林培成潘建基林色南潘才住
- 关键词:鼻咽肿瘤颅神经药物疗法
- 120例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的临床分析
- 2000年
- [目的]探索姑息放、化疗对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989年 1月一1992年 12月 120例鼻咽癌 初次放疗后经胸片、B超、ECT、CT及MRI证实为远处转移者将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62例)采用姑息性放、化疗,化疗以CFP、ECP 等方案2-6周期,放疗采用局部姑息照射,骨转移D,Dr15Gy-30Gy、肺转移D_T5Gy-60Gy、肝转移D_T30Gy一50Gy。非治疗组58 例。[结果]治疗组与非治疗组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比较:肝、肺转移P<0.01,骨转移P<0.05,多器官转移P>0.05,18个月生 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放、化疗对远处单器官转移来说,提高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有显著意义, 尤其是肝和肺转移。18个月各组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说明要延长生存率需要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 张瑜陈荔莎杨凌马礼钦潘建基
- 关键词:鼻咽肿瘤肿瘤转移姑息治疗放射疗法
- 长链非编码RNA ZFA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ZFA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鼻咽癌组织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9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ZFAS1的表达情况,分析ZFAS1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颅底侵犯、颅神经麻痹及EB病毒VCAIg A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组织ZFAS1水平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94例鼻咽癌组织中ZFAS1的表达水平为5.388±0.446,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3.933(2.107,7.339);癌旁组织的ZFAS1表达水平为1.091±0.045,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1.092(0.799,1.297)。鼻咽癌组织的ZFAS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FAS1表达与T分期、N分期、TNM分期、EB病毒VCA-Ig A滴度及颅底侵犯有关(P<0.05);与颅神经麻痹和年龄无关(P>0.05)。组织ZFAS1水平诊断鼻咽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82~0.965),最佳截断值为3.472,该截断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4%和77.0%。结论 ZFAS1在鼻咽癌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颅底侵犯及EB病毒感染有关,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较好价值,可用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
- 郑茁张瑜
- 关键词:鼻咽癌长链非编码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