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管内局部灌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期大量细胞以凋亡的方式死亡。目的:探讨中药丹参注射液局部灌注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坏死和调亡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陨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试验中心。对象:4~5个月龄的一级中国白兔4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kg。材料:选择实验于2002-06/2003-07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医学试验中心完成。随机分成2组,丹参组和对照组,每组22只。两组动物均以改良Allen法造成兔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模型。丹参组术后按0.3mL/(kg·d)的总量分4次(每6h1次)从硬膜下导管推入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推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至损伤后8,24,72h分别处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细胞淋巴瘤-2(Bcl-2)阳性细胞数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凋亡率。结果:4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细胞凋亡结果:丹参组的凋亡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3.10±1.38,20.39±2.96,t=4.101,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7±1.09)%,(14.68±2.81)%,t=4.072,P<0.01];Bcl-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9.12±4.74)个/mm2,(13.37±3.68)个/mm2,t=2.347,P<0.01]。②过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丹参组高于对照组[(136.20±13.64)NU/mL,(101.70±15.24)NU/mL,t=4.132,P<0.01]。③丙二醛含量:丹参组低于对照组[(1.27±0.22)nmol/mL,(2.54±0.69)nmol/mL,t=4.309,P<0.01]。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及坏死:丹参组轻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局部灌注后,减少了脊髓损伤局部的细胞凋亡,抑制和减轻了急性脊髓损伤后细胞坏死。
- 张功礼余永桂邓长康施永彦张磊杨显泉王波黄振华柒白文程鑫华
- 关键词:脊髓损伤丹参神经元
- 骨质疏松症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瘦素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症与血清瘦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瘦素和TGF-β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计算血清瘦素、TGF-β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TGF-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血清瘦素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TGF-β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瘦素与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TGF-β水平降低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原因之一,而无直接证据表明瘦素水平变化与骨质疏松症发病有相关性。
- 张磊戴冀斌施永彦崔操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瘦素转化生长因子Β
- 腺病毒介导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基因转染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点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课题组以前的实验证实,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基因重组腺病毒可高效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之大量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组织修复。实验观察腺病毒介导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和创伤骨科完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健康成年男性自愿者.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纯化后随机分为4组:①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②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③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④空白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处理。各组细胞处理后12 d,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培养上液碱性磷酸酶活性;于处理后14 d.应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骨胶原结节形成情况。结果:①经多次换液传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一梭形形态、处理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扁平.突起减少;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形态无明显变化。②Von Kossa染色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可见大量红色骨胶原结节形成,明显多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组与阳性对照组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F=165.18,P=0.00)。结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基因重组腺病毒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验证了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疾病的可行性。
- 禹志宏邹海兵孙志波张磊潘国栋
- 关键词:干细胞内皮生长因子腺病毒科转染骨生成
-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移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化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移对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全骨髓中分离培养hMSCs,体外扩增纯化后随机分为4组。(1)Ad-BMP-2组:培养液中加入BMP-2基因重组腺病毒(Ad-BMP-2,1×1010OPU/mL)孵育24h;(2)Ad-LacZ组:培养液中加入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病毒(Ad-LacZ);(3)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4)空白对照组。2w后行Von Kossa染色检测hMSCs中骨胶原结节形成;生化分析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经多次换液传代,hMSCs呈均一梭形。Ad-BMP-2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扁平,突起减少,VonKossa染可见大量红色骨胶原结节形成,ALP活性也显著增高。结论:Ad-BMP-2基因转染对hMSCs成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 孙志波杨述华禹志宏王家宁邹海兵张磊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转移骨生成
- S形接骨板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中1/3骨折59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比较S形接骨板与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0月,笔者手术治疗59例成人锁骨中1/3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27.8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随机分为2组,A组31例采用S形接骨板内固定,B组28例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取出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评定疗效。结果A组27例得到随访,B组25例得到随访,骨折愈合后于笔者医院取出内固定置入物,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取出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优21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2例,良7例,可5例,差1例;A、B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6.3%和76.0%,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结论S形接骨板是治疗锁骨中1/3骨折的有效方法。
- 孙志波禹志宏邹海兵李莉张磊刘斌
-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