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斌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美学
  • 4篇文化
  • 3篇新闻
  • 2篇新闻报
  • 2篇新闻报道
  • 2篇新闻美
  • 2篇新闻美学
  • 2篇实践论
  • 2篇本体论
  • 2篇餐桌
  • 1篇当代美学
  • 1篇敌对势力
  • 1篇多语种
  • 1篇新媒体
  • 1篇新闻工作
  • 1篇新闻工作者
  • 1篇新闻记者
  • 1篇新闻素质
  • 1篇信息发布
  • 1篇形而上

机构

  • 16篇新疆大学

作者

  • 16篇张立斌
  • 1篇王圆方
  • 1篇郝晓燕
  • 1篇李佩涵

传媒

  • 4篇新疆大学学报...
  • 3篇青年记者
  • 2篇学术月刊
  • 2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新疆人大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和谐社会中...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06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逻辑解《易》思路研究
2002年
在传统象数、易理、史说解《易》的方法之外,提出了逻辑解《易》的新思路,并具体探讨了逻辑解《易》的一体思维问题和建议规范的形式推理体系问题。
张立斌
关键词:论解《易经》思维科学思维形式
“新媒体”概念辨析与传统媒体尴尬处境被引量:4
2015年
今年媒体行业发生了几件令人吃惊的事情。一是央视几位有着“国脸”荣耀的主持人相继辞职,让还干着媒体事业的人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二是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发生后,微博、微信中相关信息频被刷屏,但天津各家媒体的信息发布、新闻报道严重不足,天津被调侃为是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三是9·3大阅兵直播遭网友吐槽,认为上万官兵的辛勤努力被央视直播毁了。而这一切都和“新媒体”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张立斌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尴尬处境概念辨析信息发布新闻报道
“乐”的超越与“仁”爱之美——孔子美学的“类”觉醒本质探源被引量:2
2002年
孔子美学通过人生的“乐之”境界 ,明确提出了其对美的形成根源的根本看法 ,指出了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奠定了儒家美学的“类”本体论基础。“里仁为美”体现了他的入世致用和境界物化的美学内容 ,是“乐之”境界的“仁”学实践。而“大同”理想则体现了他对人的“类”本质和社会发展“类”归宿的天才觉悟及对异化的断然拒绝 ,表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感应相通、呼吸与共、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即在与天“同一”的“乐”的和谐态中所达到的超生物和超社会的审美存在 ,这是人性在获得物质和社会的非异化满足后的美学归宿。
张立斌
关键词:孔子境界本体论儒家
略论美学的逻辑起点——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被引量:3
1995年
“当前美学建设的迫切任务是综合国内外已有美学研究成果,创造具有权威性的现代美学体系。而其中的关键,是坚实的哲学基础和可靠的逻辑起点,整个美学体系应该能够从这个逻辑起点中推演出来。”杨春时先生的这个看法,在形而下经验美论已据统治地位,人们纷纷放弃关涉本体的宏观探索,而满足于对现象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琐碎描述的今天,对于改变美学单质平面,非中心化的理论现象,重新确立美学为天地“立心”,为万物“赞化”的本体论使命,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格外重视。不过,当杨春时先生把“社会存在即人的存在”确立为美学的逻辑起点,并“为了把它的古典主义和形而下因素剔除掉。”而将其“改造为生存”后,笔者认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本文不避浅陋,欲就此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杨春时先生及美学界的同仁们。
张立斌
关键词:类本质社会理性艺术需要社会存在
中亚传播的文化机制建设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中亚传播需要根据文化的传播规律制定出正确的传播策略。既要利用文化的内在传播规律,关注中华文化五千年形成的生存智慧,尽力维护中亚民族特定的民族情感,通过传播中华民族"仁"爱天下情怀,唤起中亚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又要利用跨文化传播的外在规律,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想,用中国梦唤醒中亚民族的现世幸福追求。所以中亚传播不是没有条件的,只有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化传播战略,才有可能开辟出一条中国文化与中亚文化的互动传播创新之路。
张立斌王圆方
实践论、后实践论与美学的重建被引量:7
1996年
本文不同意杨春时、张玉能的论点,认为其观点系建立于外来文化基础上的美学思想,不能解释美。 作者提出重建美学应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超越感性和超越理性的悟性思维方法,克服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偏向,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将人性与现代感性形式相结合来认识美和创造美。
张立斌
关键词:后实践美学西方美学当代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实践本体论
美好的回忆 收获的喜悦
2013年
“回顾五年人大代表的经历,议案建议中的每一个文字浮现的都是一幕幕视察调研的情景,每一个文字跳动的都是发现问题后苦思方法的影子。”2008年1月15日,这是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幕的日子。首府乌鲁木齐的彩旗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那一天对我一生来讲,意义非同寻常。我一大早就起了床,参加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的预备会议。
张立斌
关键词:回忆人大代表乌鲁木齐人民会堂
感“性”与理“性”——与梁晓声先生的餐桌对话(之二)被引量:1
2006年
人的性是需要用理性去引导的,但更重要的是用理性引导民族超越性对人性发展的局限,认识高于性的社会文化与审美文化在提升民族精神方面的价值。中国文化的崛起将对拯救后工业时代的人格精神虚无产生积极的价值。
张立斌
关键词:民族精神文化
涉疆网络舆情的文化性成因及对策被引量:1
2016年
全面认识与新疆相关的国际、国内、区内的民族、宗教、政治、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是正确理解和分析涉疆网络舆情的前提。本期第一篇文章,从文化视角探讨了新疆网络舆情环境的独特之处及应对策略。第二篇文章阐述了新疆大众传播体系的多语种特征及形成过程。
张立斌李佩涵
关键词:网络舆情文化性文化视角多语种
不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美学学科“类”定位的超理性文化思考
2003年
形而上和形而下都属于理性掌握世界的方式。然而美恰恰不在理性所可掌握的范围之内。美是超越了人的感性欲望、冲动、社会的理性价值、异化限定后的一种超理性存在。因此,美学所面对的是不可实证的对象。当形而上或形而下美学不顾及这一思维类型上的范围差异,而以哲学和逻辑的方式思考美时,美便被纳入了永不可解的悖论之中。认识美只有跳出形而上与形而下所圈定的思维窠臼,建立一种与其它认知方式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找到真正认识美的思维切入点。
张立斌
关键词:学科定位形而上形而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